记住的不只是元宵
2023年2月7日 星期二 晴
如果说这个年的走亲访友,人们还有点忐忑和防范的话,经过差不多两周十多天年的律动,到前日元宵节似乎有了一个释放口,我们小城元宵当晚的烟火放的很是热闹。
烟火地点就在小区后面的河心公园,我和石头就在阳台观赏。四十分钟的烟火也是小城三年来的一个尽情释放吧。当晚九点多出去,路上车辆嗖嗖地一辆接一辆,我带着糖在路边等了一会儿才找个空隙过街。这样的“嗖嗖”景象也是一种“释放”。
元宵节记录元宵小文后,简友舒心留言说,一直没太清楚元宵和汤圆的区别。不知其他地方如何,就我知道的我们小城这边,元宵和汤圆是两种食物,元宵在我老家叫毛果团(不知是不是这几个字),也有的叫巴巴(就形状而言),每年正月十五必吃这个。有时会提前做好,有时当天做。元宵和汤圆的做法差不多,都要糯米浸泡,再磨浆沉淀后制作。我记得那时做不完的元宵沉浆就留作做汤圆吃,也可以晒干保存,吃的时候用水调制再揉成团制作汤圆和饼之类都可以。
我们这里两种不同之处在于:元宵只在正月十五这天吃,汤圆一年四季都吃。当然只是习俗沿袭,没有规定,想吃啥时都可以吃;元宵的沉浆没有汤圆的糯,浸泡时适当加有沾米,这个糯米和沾米的配比是一个技巧,太糯黏糊糊没法揉成型的,太沾又不好吃。而汤圆就差不多是糯性强的好吃些;还有个头区别,元宵比汤圆大三五倍呢;最关键的馅料不同,我老家元宵馅料以腊肉为主,咸味,而汤圆以甜食为主,有的有馅,农家自己做的一般没有馅,很少做咸味汤圆。小时过年家里来客人了,尤其贵客来就会先做一碗汤圆,里面放红糖卧鸡蛋,也是甜的。
如今这习俗在不断演变,各地关于食物的叫法不同,也有的地方元宵就是汤圆,就是正月十五吃汤圆(元宵)呢。习俗因时因地而异,只要心中有那份传承就好。
小文发布后,简友木叶也留言说“亲情处处在,送的哪里只是元宵”。这话说到我心坎儿了,我倍加珍惜和感恩今生兄弟姊妹亲情。这三年的元宵节,我们差不多在防范中度过,今年才没有了那层束缚。初六那天我们从大姐家离开时,弟妹英子说十五去她那里吃元宵,小弟家宽敞,英子厨艺又好,这也是我们姐妹爱去的因素吧:)不过没想到小妹今年居然自己做了元宵,还特意给我送来一袋,这份姐妹情谊让我感动。
元宵节当天,石头有固定任务,我们也不便出门,那天上午英子微信说晚上让侄儿韵给我们送元宵巴巴来,我说不用。但晚上七点多韵还是送来了,而且是两袋元宵。分别是二姐和英子送的。二姐那份已经冷冻好了,英子那份出锅不久,因为元宵是糯食,英子细心地用青菜叶一个个隔开装袋。
这一下元宵丰收咯,我整理出一份送给邻居,还准备给1314麻麻送一份,其他的分装收进冰箱冷冻保存,石头想吃的时候就可以吃。
元宵节当天,早餐我们吃的小妹送的元宵,晚餐给石头煮的大汤圆,韵送来元宵巴巴后,我又加热一个英子做的元宵,石头边看烟火边吃了一个。我在心底偷笑,看来石头是真的偏爱糯食,这一天吃完几顿糯食。木叶说的也正是我铭记于心的那份感恩,亲情永不能忘,亲情永在心!
腊梅此时处处可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