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悟禅师语录》第十九讲㈥
《彻悟禅师语录》第十九讲㈥
妙果寺则金法师 讲解
二0一八年十二月九日
那么,二祖就是禅宗二祖,他说“觅心了不可得”。这个是有典故的,当时他在河南嵩山那边请达摩祖师传法的时候,达摩祖师就说:“你有什么好求的嘛?”他说:“我心不安,请为我安心。”那达摩祖师就说:“你拿心过来,我给你安。”那二祖就找了半天,回答说:“我觅心了不可得。”我没找到心,找不到。那达摩祖师就说:“我为汝安心竟。”我已经给你把心安好了。
这句话好像有点矛盾,没心怎么反而把心安好了呢?因为二祖这个时候发现了,他能找到的东西都不是心,知道吧?你找嘛,你去找六根、六尘、六识、十八界——就是五蕴这些诸法,这些法全是生灭来去的幻相,它就不是那个真实心,所以他老老实实说“我觅心了不可得”。那达摩祖师说“为汝安心竟”,既然那些都不是心,你就不需要为那些东西去操心、去纠缠执著了嘛!对不对?那就没有什么可安的了,你心就安了嘛!你就可以安心修行了,你就可以安心地去找那个真心了,真心是有的。所以后面就跟着达摩祖师学了几十年嘛。这个时候,“觅心了不可得”是得到了一个修行的下手处,他已经在见地上体会到了,可以把这些跟心不相关的东西、也就是凡夫的五蕴境界,可以全部地在心里面放下了。这才具备了修行禅宗的前提条件。所以修行禅宗不简单的,确实是需要上根利智的。
后面说《起信论》讲,“若有能观无念者,即为向佛智故。”其实就是告诉我们一个下手,就是说你只要把念头、那些妄想杂念先放一放,你放了,你才会有机会去见到真实的佛的境界。
后面《华严合论》云,“顿悟一念缘起无生,超彼三乘权学等见。”就是通过修行而一念顿悟,不是无缘无故的一念就顿悟的啊,一定是前面有了足够的准备,修行资粮足够了,才有这个一念“顿悟一念缘起无生”的机会的。那么这个时候,一旦你体会到了:哦,这些缘起的一切现象——我们凡夫的境界,也就是五蕴,这个五蕴所有的一切,其实就是种种因缘在组合、显现出来的一个境界。既然是缘起的,“缘起的”就意味着任何事物都没有它独立存在的自性,对不对?没有它独立存在的自性,深入一点讲,就是这个法压根就没有出生过,它就没有存在过;没有属于自己的东西存在,它就没有存在,没有存在过就叫做无生。我们凡夫觉得它“生”了,是我们“觉得”它生了。恰恰这个“觉得”就是我们凡夫的幻觉,所以我们需要学习佛法觉悟。那么这样子一旦体会到了这个道理,当下就超出了小乘、中乘、菩萨乘了,因为这个境界就已经是佛的知见了。
所以后面讲,“此佛经祖语,菩萨知识造论,皆就现前一念指点”呐!就是紧扣这当下的真实性来指导我们的。它要指导的道理是什么呢?就是要说明那些虚妄的境界本来就是空的,不是我们要修行把它给弄空它、弄没有它,是它本来就空,虚妄的五蕴境界本来就空。而真实有的东西是本来就有的,只是我们凡夫被这五蕴假象障碍住了,看不到了而已,如果见到那个真实了——那个就是佛。
所以佛不是一个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放光的那个佛,佛是我们生命的真相,这是真实的佛。后面祖师讲,但是众生因为久远劫以来就是无明颠倒嘛、造业受报嘛,然后这样子就把它污染了。这种污染的因缘就没办法让我们突然一下顿悟它的空性——本来是空的属性。所以“须以清净缘起,渐而转之。”清净的缘起,刚才前面讲的就是佛菩萨的教导,对吧?我们要闻思修佛法,把我们原先的凡夫的那种种污染的缘,通过学习佛法,用清净的缘把它慢慢转化、转化。
世间人还可以学习,对不对?为什么能学习?他能达到学习的效果啊,就是因为我们的心具有这个熏习的功能,熏什么心里面就存什么。那我们熏习这个清净的佛菩萨的教导,这个因缘、那慢慢慢慢地,我们就在内心里面把佛菩萨的智慧给地开发出来了。所以这样子慢慢转,转到一定的程度,才有后面的顿悟啊!
“以吾即佛之因心,念吾即心之果佛”。那既然我们有真心呐,我们有真实性啊,我们的这个因就是真的,我们站在真实性的角度去念那个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已经彻证真实性的果佛。那这样“因果从来交彻,心佛法尔一如”,就是我们这念佛的因果,是真实因跟真实果从来就没有分开过的,本来就是一体的,这样去念佛。
“而吾即心之果佛,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本自不可思议”,这样去念你就知道、慢慢就会体会到:其实我们这个能念的心跟所念的佛本质上是没有差异的;当我们念到了一定的时候,你就会体会到,你体会到这一点以后,你那个没有条件的大慈悲心就会开发出来。看到众生受苦,你知道你跟他是同体的;你看到他受苦,你内心自然而然地就会生出、想要把他拔出这个痛苦的大悲心。所以“本自不可思议”,不需要你去想的,它就发出来了。
“且吾即佛之因心,深信切愿,专恳持名,亦复不可思议。能于念念中,齐澄众染,圆显本空,顿契灵源,直趣果海。”就是说,只要我们能够深信切愿地去念佛,就会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功能作用在里面;就可以“于念念中”,把那些污染的因缘同时澄澈下来、清净下来的作用。所以,我们专注信愿具足念一句佛号的时候,当下那一念你的身心是清净的。所以念佛有可以把所有污染的缘,当下转清净的作用。
“圆显本空”,圆显本空就是说不需要一个一个地去看、观察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这些东西,不需要一个一个地去观察它是空的,就是可以同时知道它就是空的,同时能体会到它是本来空。一旦真的到了这个程度的时候,“顿契灵源”,就是前面讲的“灵光独耀”,就是直接能够见到真实性。“直趣果海”,直接趣向那个成佛的大觉圆满的觉海,就是可以直接趣向圆满成佛呀!
这一段的主要意思就是说要告诉我们:虚妄的东西本来是空的,就是凡夫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身心世界一切事物它本性是空的;但是是有真实存在的,这个真实存在的东西是本来就有的,不需要你去求、去找,你想见这个真实,只需要把那个虚妄的东西给拨开就见到真实了。就像一颗珍珠掉在泥巴里面,裹满了肮脏的垃圾,你要想见那个真实的珍珠宝贝吗?你要把垃圾、泥巴先慢慢地拨开拨开,然后洗一洗,对不对?先把粗的拨开,到后面把微细的净化、洗干净,那个真实就显露了嘛!就是这样一个道理。
后面“然则清净之缘,无过此者;但于念时,当万缘放下,一念单提,如救头然,如丧考妣,如鸡抱卵,如龙养珠。不期小效,不求速成,但只一心常恁么念,是名无上深妙禅门!此则根身世界,密随其心,念念转变,殆非凡心肉眼所能知见者也!及乎报终命尽,弥陀圣众忽现在前,或现异香天乐诸灵瑞相,世人方谓净业成就,然净业之成,岂此时乎?!”到这里。
这里又是苦口婆心地教我们、告诉我们念佛的事理和因果。就是说再清净(转染成净)的这个因缘,也无过于我们念佛啊!我们只要在念的时候,把一切万缘都放下,专注地、单纯地提这一句佛号,那个心态就像救头上着起来的火;就像父母死了,等着要下葬,那么急迫;就像那个鸡孵卵,一刻都不离开;就像那个龙养它的珠,龙有龙珠嘛,它也是刹那地不离。不要说老想着马上见到效果,或者说挣一点点人天福报的效果,也不要去求马上就成功。只要“一心常恁么念”,就是像前面讲的一样,“如救头然,如丧考妣,如鸡抱卵,如龙养珠”,就这样子踏踏实实地沉下心来好好去念,这个就是“无上深妙禅”。
我们不是喜欢搞禅修嘛,对吧?想入禅定,你这样去修你就能入禅,而且这个禅还不是外道的四禅八定,或者说小乘的一些禅定,这个是无上甚妙禅,是大乘的成佛的禅。
“此则根身世界,密随其心念念转变”,因为在不知不觉当中,我们的整个凡夫身心世界就秘密地随着念佛、念佛,每一念都在转变。但是这个效果,不是我们现在这些凡夫所能够觉察的。那到我们这一期寿命结束的时候,那阿弥陀佛、观音、势至、清净大海众菩萨突然就现在我们面前,或者说出现“异香天乐”,就是闻到很多人世间没的香味,听到天乐在奏乐,种种的灵瑞相。这个时候,世间人说:“啊,这个人修净土成就了!”但是是那一刻才成就的吗?必然是平时就已经在慢慢地发生了质的转变了,对不对?就已经在开始转染成净、成熟净土之业了。那临终那一刻只是果报一下子显现出来了,外人看到了而已,其实变化已经在平时的修行当中,不知不觉地已经在进行了,革命已经在悄悄地进行了,知道吧?所以说,“净业之成,岂此时乎”!不是这一刻才成就的!所以我们修行就要靠平时,你不要临时抱佛脚,真的不可靠,有时候会来不及啊!(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