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教学研究我的诗和远方樱月竹鸣

海滨散文||在音乐中避暑

2025-07-29  本文已影响0人  海滨公园

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海滨散文||在音乐中避暑

每至心神躁郁之际,我便避开尘嚣,择一静室独坐。当音响旋开,旋律如清泉般流出,周遭世界霎时消隐无形。音符初如微凉的雨滴滑过耳际,渐渐汇成一条澄澈溪流,漫过干涸的心田。

这清凉的乐声,非止拂却暑热,更似无声的月光,悄然洗濯灵魂的积尘。

钢琴是音乐清凉质地的精魂。德彪西的《月光》初起时,琴键轻叩如碎银落玉盘。那音符清冷而透明,仿佛月光被揉碎成千万片,又在水面聚拢成摇曳的银箔。

贝多芬的《悲怆奏鸣曲》第二乐章,则如夏夜林间渗下的幽凉。琴声温柔地包裹着忧伤,竟使悲伤本身也化作一种沉静的凉意。旋律在低音区徘徊,如同深潭般吸纳了所有躁动,唯余一片深邃的宁静。

巴赫的赋格,另成一种清凉的境界。其旋律精密如几何构造,音符间严丝合缝,形成一座玲珑剔透的冰晶宫殿。

乐音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在逻辑的寒冷中生出奇异的澄澈感。聆听时心神如浸于冷泉,杂念被旋律的理性寒光逐层剥离,只余下纯粹空明的思维。

古老东方的音乐,则携着山水清气而来。贵州深山侗寨里,侗族大歌如穿林风起。多声部合唱无人指挥,却天然和谐,歌声自鼓楼穹顶盘旋升腾,直抵云霄。

那音律带着露水的清冽与松脂的微辛,仿佛万壑千山将魂魄借予歌者,在声波里重现了峰峦起伏的轮廓。

日本尺八的呜咽更似寒山古寺的钟声。竹管中流淌出的音符孤寂而清远,恍如雪落枯禅之境,一声声吹尽尘世浊热。

天地之间,原有无需修饰的天籁清音。阿尔卑斯牧铃随山风摇荡,叮当之声如冰粒溅落玉盘,在山谷间撞出玲珑回响;亚马逊雨林深处,箭毒蛙的鸣叫如碎钻撒落丝绒,其声清越锐利,穿透湿热瘴气,竟有祛浊生凉之奇效。

最玄妙者,乃是宇宙深空之音——科学家将137亿年前大爆炸的余韵转化为音频,那持续低鸣的700Hz频率,是创世初啼的冰冷回响,在人类耳中化作天地鸿蒙初辟时永恒的寂静。

宗教音乐,更将清凉引入灵性之境。格里高利圣咏的单声部旋律在教堂穹顶下浮沉,如寒雾在石柱间流转。无伴奏的纯人声似不沾人间烟火,其肃穆之凉足以冻结时间。

藏传佛教的诵经声则如雪山融水,低沉浑厚的共鸣音波阵阵推来,携着雪域独有的清寒之气,荡涤着听者每一寸浮躁的神经。

一次在京都古寺,我亲见老僧于瀑布前吹奏尺八。飞瀑如白练悬空,水声轰然如雷。然而当尺八幽咽之声升起,竟未被巨瀑吞没,反而如冷玉般浮于水雾之上。

乐音纤细却清亮,穿透水幕直抵人心。一曲终了,僧人与飞瀑皆默,唯余水汽濡湿的清凉音符,仍在石阶苔痕间幽幽颤动。

音乐之清凉,究其本源,乃是生命对尘嚣的抵抗。当音符滤去俗世的燥热与喧嚣,心灵便如莲叶承露,重获一种轻盈的洁净。

这种清凉并非冷漠的疏离,而是内在精神之河奔涌时激荡起的清醒水花。它使人在混沌中辨出澄澈,于浮躁里守得灵台清亮。

静室中闭目谛听,乐音如冷泉漱过心田。某个瞬间,仿佛有幽兰在胸腔中悄然绽放,清芬直透性灵。

这清凉的旋律,原是灵魂在尘世灼热中为自己预留的一条暗河——沿着乐声的波光溯流而上,便能重返生命最本真而澄澈的源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