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酷说《老子》(5)▏是陈毅为政不仁,还是金庸书生误国?
题引:
在1963年10月,我国外交部部长陈毅接见日本记者团时,说了一句话:
“我们当了裤子也要造核子弹!”
几天后,香港的“武林盟主”金庸大师就在《明报》上发表了一篇《要裤子不要核子》的文章,公开反对。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圣人也是没有仁爱的,也同样像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任凭人们自作自息。)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
(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
㊣虚而不屈,动而俞出。
(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
以上就是一般的原文与译文。
【第一句】
㊣原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1、
刍狗,是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假狗。
祭祀时,被供奉于香案,受人膜拜。
祭祀后,被遗弃在野地,任人踩踏。
所以,万物在天地眼中,就像是刍狗,并无贵贱之分。
一切只是天理如此,命运使然。
2、
有一个鹿与狼的故事,我们都不陌生:
1906年,美国有一位最年轻的总统叫西奥多•罗斯福(1858——1919)。
他为了保护美丽的白尾鹿,下令捕杀美国阿拉斯加州森林中的狼群。
狼灭绝后,鹿失去天敌,数量直线飙升,突破十万。
十万只鹿每天浩浩荡荡地杀向森林,森林防线全面溃败。
但森林在即将灭亡的前夕,积蓄自然之力,爆发出一场瘟疫。
于是鹿群数量直线下跌,跌破四千。
罗斯福如梦方醒,不得不在白宫召开紧急会议,最终又乖乖地把狼群请了回来。
3、
所以,天地不是不仁,是不能仁。
天地必须一视同仁,没有偏爱。
天地偏爱鹰,蛇就是受害者。
偏爱蛇,青蛙就是受害者。
偏爱青蛙,蚊子就是受害者。
偏爱蚊子,人类就是受害者。
在二十世纪中叶,国际新闻有一篇报道:
有一位印度商人,环游世界各地,见多识广。
他游历香港时,发现华人喜欢吃田鸡(就是青蛙)。
觉得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他回到家乡一声号召,村民们人人捕捉青蛙,然后由他收购再转卖到香港。
然而几个月后,青蛙基本绝迹,于是蚊子肆虐,全村的人都被疟疾夺取了生命。
最终,当地政府不得不从外地雇来青蛙大军,才平息了这场战争。
4、
所以天地的偏爱,就是破坏自然规律,必然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紊乱。
而所偏爱的物种,最终都会像被父母过分宠溺的孩子一样,终究被社会所淘汰。
因此,天地不仁,乃是大仁。
故《阴符经》曰:天之无恩而恩生。
【第二句】
㊣原文: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
老子所言的“圣人”指的就是统治者,相当于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的“哲人王”。
老子的这个想法其实是源自于上古。
因为在古代有两种官位:
一种叫虞,掌管水,负责养护河泽。
一种叫衡,掌官山,负责看守森林。
合起来,类似于:资源管理部。
统而言之,就是为了防止老百姓急功近利,过度开发,破坏自然生态。
所以:
《孟子》有言:“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淮南子》亦曰:“先王之法,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2、
这种政策好不好呢?当然好,但是属于吃力不讨好。
起码老百姓就不会领情,为什么?
山林是公共的,河泽是大家的。
捕鱼打猎是我的自由,政府凭什么限制?
你限制就是“为政不仁”。
但是如果政府不限制会怎么样呢?
很简单,想一想白尾鹿的结局。
所以,有时候政府的法令和老百姓的利益就好像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政府必须谋划全局,顺应社会和自然背后的规律。
而老百姓大多囿于一隅,只顾追逐眼前的利益。
因此,有时候当政者必须要勇于承担“不仁”的压力。
3、
比如在1963年10月,我国外交部部长陈毅接见日本记者团时,说了一句话:
“我们当了裤子也要造核子弹!”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西北西南地区。
许多穷苦老百姓全家只有一条裤子,悬挂在门上。
谁出门谁穿,而且是父母、兄弟、姐妹共用。
所以陈毅的这句话,一方面是表明决心的过激之词,另一方面也是当时中国许多老百姓真实的生活写照。
几天后,香港的“武林盟主”金庸大师就在《明报》上发表了一篇《要裤子不要核子》的文章,公开反对。
其中写道:
中央一位负责首长居然说到“即使中国人民全部无裤子,也要自拥核子武器”。
这句话在我们听来,实在是不胜愤慨。
一个政府把军事力量放在第一位,将人民的生活放在第二位。
老实说,那绝不是好政府。
统而言之就是一句话:共产党“为政不仁”。
4、
但陈毅是出于当政者的战略上考虑,而金庸是坐在老百姓的炕头上发问。
究竟孰是孰非,我们不妨来看一看曾经的南非。
在1980年,南非人均收入突破3000美元。
连小学课本上都写着南非属于发达国家,非洲的龙头老大。
当年差一点就成为了联合国的第六大常任理事国。
但是,一个人最大的祸患莫过于:
家藏万金却没有足够坚固的防盗门,一个国家亦是如此。
南非就是因为没有及早研制出核武器,从而缺乏足够的威慑力。
最终在英、美、苏等大国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围困中,被迫妥协,实行了不公平的自由贸易。
现在的南非,已经从一个“金矿之国”变成了“犯罪之都”,其混乱程度约等于中国的解放前。
5、
因此,如果非要说陈毅属于“为政不仁”,那么金庸就属于典型的书生误国。
假设中国当初选择了“裤子”而放弃了“核子”,现在很可能就是第二个南非。
一个国家拥有丰富的资源,却没有雄厚的武力,还希望跟全世界做生意。
无异于一个绝世美女,脱光了衣服站在世界各大流氓的面前,还希望他们都是坐怀不乱的柳下惠。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亘古不变的规律。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就指出:
“君主的第一义务,就是保护本国社会的安全,使之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暴行与侵略。”
6、
所以,当政者偏爱人民,就是破坏社会规律,必然会导致国际局势重新洗牌。
而被偏爱的人民,最终都会像秋天的蒲公英一样,随时变成无根的飘萍。
因此,有时候当政者必须“不仁”。此时不仁,乃是大仁。
故《庄子•齐物论》曰:大仁不仁。
【第三句】
㊣原文: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
1、
橐龠(tuo yue):古代鼓风吹火用的器具,就是风箱。
天地之间,就像是一个空空的风箱。
【第四句】
㊣原文:虚而不屈,动而俞出。
1、
屈(gu):竭,穷尽。
俞:通愈,更加的意思。
2、
这两句是形容:
天地之间仿佛有一条无形的规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3、
古希腊有一位哲学家叫阿那克西米尼(约前585~前526),他比孔子大34岁,所以跟老子应该是同辈。
他除了跟老子年龄相仿以外,还有一个跟老子相似的观点,他认为:
万物产生于气,气是无限和永恒的,气不断运动而产生万物。
气有两种运动方式:稀散和凝聚。
世界上一切存在物,都是由气的稀散化和凝聚化孕育而出。
稀散化,不正相当于老子的“动而愈出”吗?
凝聚化,不也正相当于老子的“虚而不屈”吗?
不过随着现代物理学思想的建立,阿那克西米尼和老子这种“气”的观念不攻自破。
阿那克西米尼和老子各自生活在地球东西两地,并不相识,因而不可能事先会面商讨。
可见,人类的思想史上不仅存在着一些不谋而合的正确,也同样存在着一些殊途同归的谬误。
当然,如果我就这么结案,老子恐怕是要伸冤上诉的。
为什么呢?
其实老子并没有错,错的只是阿那克西米尼。
因为老子只是说:“犹”橐龠乎?而没有说:“是”橐龠。
所以“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只是一个比喻,而非实指。
相比之下,阿那克西米尼就太认真、太老实了,哪像老子如同婴儿一般狡猾可喜呢?
总而言之,他们俩的“供词”都一致认为:
天地之间存在着一条看不见摸不着,但变化不息的永恒规律。
【第五句】
㊣原文: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1、
数:通速,加速的意思。
中:通冲,中空的意思。
如老子在第四十五章说: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2、
多言,指政府的政令繁多。
政令太多,老百姓就会无所适从。
为什么呢?
因为在古代,没有喇叭,也没有电话,更没有电视。
发号政令基本都是:“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
所以政府每发布一次政令,老百姓就得聚会一次。
每一次聚会免不了要讨论,就像现在的开会一样,三天一小会,五天一大会。
后来唐代大文豪柳宗元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叫《种树郭橐驼传》。
通过种树“勿动勿虑,去不复顾”的规律,来讽刺这种三令五申的扰民行为。
再者,开会集体通过还好,若有人提出异议,结果可能就变成所谓的:
“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通。”
不通即是“穷”,开会太多必定大事不成。
3、
所以“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的意思是:
有些政策法令多说无益。
召集开会是行不通的,不如守循社会的规律,无形中实行。
孔子就对这一句话佩服的五体投地,所以感慨道: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孟子又从孔子的手里递过接力棒,长叹曰:
“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这不是愚民思想吗?
如果你非要这么扣帽子,那我就先替他们三位老先生戴上。
然后再替老先生们问你三个问题:
民众不愚,苏格拉底被判死刑,那些选票是谁投的?
民众不愚,忠臣袁崇焕被凌迟,那些碎肉是谁抢的?
民众不愚,戊戌六君子被斩首,那些白菜是谁扔的?
民众本愚,这是共识。
况且相对于老子所说的“圣人”和柏拉图所说的“哲人王”来说,民众当然属于愚者。
如果你觉得以上三个问题有关意识形态,难以判断,不足为凭。
我们可以再看一个纯粹关于利益的历史事件。
4、
1867年3月29日,俄国沙皇派特使求见美国国务卿西沃德。
向美国“推销”阿拉斯加州(面积171万平方公里,相当于48个台湾)。
双方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后以720万美元成交,并举行了签约仪式。
阿拉斯加州,从此进入了美国的版图。
但西沃德的名字,也从此进入了美国的词典。
为什么呢?
因为这桩买卖:
在西沃德自己看来,是他为美国捡到了最大的便宜。
但在美国人民看来,是他为美国贡献了最大的愚蠢。
阿拉斯加州冰天雪地,穷山恶水,西沃德这不是浪费纳税人的钱吗?
为此,美国人民还专门发明了两个词汇来讽刺他:
一个叫“Seward's Folly”,一个叫“Seward's Icebox”。
翻译成中文就是:西沃德的愚蠢,西沃德的冰箱。
(阿拉斯加州冰天雪地,所以被称为冰箱)
然而西沃德不多解释,只讲了一句话:
“现在我把它买下来,确实没什么用。但或许多少年以后,我们的子孙会因为买到这块地而从中得到好处。”
那么现在的阿拉斯加州怎么样了呢?
①在1903年,渔产、皮毛、黄金的收入达1.5亿元以上,早已经远远超过了购地时的价格。
②在1968年,探明石油储量多达100亿桶(1吨约等于7桶),被称为:“未来的中东”。
③作为军事要地,它的战略价值:
通过控制白令海峡,防御二战时的日本,对峙冷战时的苏联,更是难以用金钱来衡量。
5、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
如果春秋时期的限制渔猎和不限制渔猎,让人民开会讨论,投票选一个。
如果当初中国的“核子”和“裤子”,让人民开会讨论,投票选一个。
如果当年美国的阿拉斯加和720万美元,让人民开会讨论,投票选一个。
结果会如何呢?
我们的世界,我们的历史,还会是现在这副模样吗?
所以老子才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6、
最后再补充一点,由于老子的这一句原文一直流传着两种版本:
第一种版本是:多“言”数穷。
第二种版本是:“多“闻”数穷。
因此这两种版本的支持者们,自古以来就隔岸相骂,势不两立。
但“多言数穷”的一方不仅有严君平、王弼和河上公三员文坛虎将做先锋。
更有天子唐玄宗压轴坐镇,所以历朝历代的各路文人骚客莫不望风而归。
相对而言,“多闻数穷”的一方则只有文子和张道陵等文艺界非主流人物当统帅,以致应者寥寥。
所以“多闻”的支持者们两千年来一直都属于地下党,只能打打游击,偶尔放几声没有回音的枪响。
不过,随着1973年马王堆帛书甲乙本的出土。
“多闻数穷”的一方终于得到了佐证,于是援军陡增,士气大涨。
现在的“多闻”,已经与“多言”势均力敌,旗鼓相当。
最近这些年,双方又开始摩拳擦掌,互相挑衅,随时有决一死战的迹象。
我实在不忍心看他们自相残杀,所以不辞万难,特写此文为他们调停。
其实“言”跟“闻”本是一家人,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指的都是同一件东西。
比如政府频繁的集会讨论:
对于发号政令者来说,即是“多言”。
对于执行政令者而言,则是“多闻”。
7、
《淮南子•道应训》里有一个故事,也可以作为佐证:
有一个文艺青年叫王寿,他酷爱读书,连走路也是“负书而行”。
一位长辈就教训他说:“事者,应变而动。变生于时,故知时者无常行。”
王寿不解其意,于是这个长辈又说:
“书者,言之所出也。言,出于智者,智者藏书。”
王寿恍然大悟,于是“焚书而舞之。”
这个长辈是想告诉王寿: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变化的,如果你死守书中的教条,不懂变通,就等于是刻舟求剑。
所谓的“智者藏书”,就是指智者绝不会将书捧出来供奉于香案,顶礼膜拜。
更不会将书本里已经死去的“文字僵尸”奉若神明。
智者会从事物纷繁变化的表象中抓取本质,内化于心,外化为言。
所谓言,只是事物的衣服,而非事物本身。
所以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8、
虽然《淮南子》的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极端嗜书的例子。
但最重要的是,故事在结尾时也借用了老子的一句话提出警告,即: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显然,我们同样还可以下另外一个结论,即:
“多闻数穷,不如守中。”
为什么呢?因为同样是一本书:
对于作者来说,即是多言。
对于读者来说,则是多闻。
所以,“言闻”之争,自我以后,可以休战矣。
第五章【完】
90后酷说老子(4)▏道:其实就是叫我们如何给自己的人生减肥。
90后酷说老子(3) ▏成功的上限,取决于你对人性理解的下限。
90后酷说老子(2) ▏为什么同样是做好事,孔子骂子贡而赞子路?
90后酷说老子(1)▏老子与霍金,哲学与物理为什么殊途同归?
喜欢我的文章吗?
其实我的文章也喜欢你!
那还等什么?
赶快关注表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