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之所以不想改变,是因为你还很享受
韩寒说,“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但是道理还是要听的,并且不能仅仅停留在听的阶段,更重要还得去实践。
知而不行,是未知也。如果你真的懂了,并且听明白了,最好的证明就是按照所说的去做,才能证明你是认同的,不然,单靠听道理是不能过好人生的。
更难得的是始终如一坚持你认为正确的事情,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做得到呢?
王阳明讲究知行合一,但是更多的人是知行不一。道理告诉你坏事不能去做,可是还有人忍不住诱惑,违背了自己的良知。
其实我们每个身上都有良知和自己的判断,有时候谦虚地咨询别人,只不过是想得到别人的认可罢了。
王阳明: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意思是说,道德是非标准,不必外求,你内心的已有了判断,心即是理。
这种能力,原本就在你心里。
有个禅宗故事说,一位居士去向禅师请教问题,禅师微笑不语,拎起小茶壶,给居士奉茶。
茶杯已经满了,可是禅师还哗哗哗倒个不停。
居士大叫:禅师,你缺心眼啊,没看到杯子已经满了吗?
禅师笑曰:你就如这只杯子。来到我这里,口口声声说请教,实际上你脑子里早就灌满了错误的观念。你不先把这些旧观念清理掉,我所阐述的思想或智慧,也进不去呀。
其实自己的内心已经充满了偏见,别人讲的道理是听不进去的,做的不好就怪别人的道理耽误你的人生。人生是自己的,道路也是由自己选择,别人是耽误不了的。既然你都不听从别人的道理,别人又如何影响了你的人生?
“致良知”看似简单,可是人人都明白的道理,却很少有人真正去做。于是导致良知与行为背道而驰,知行不一。
我们都知道做事要积极,做人要诚实,要天天学习,好好向上等简单的道理,如果我们做每件事都按良知的指引去做,那就能获得不动如山的心和排忧解难的智慧。它难就难在我们很多人都不能持之以恒地致良知,如果真能坚持到底,那超然的心态和超人的智慧就会不请自来。遗憾的是,我们很多人都不能把致良知坚持到底,所以我们缺乏不动如山的定力和解决问题的智慧,烦恼由此而生。
于是,就有弟子问王阳明,“是不是有什么特定的技巧可以修炼?”
王阳明回答:“哪里有什么技巧,只是努力做学问,养得此心不动。如果你非要说有技巧,那此心不动就是唯一的技巧。就好比带兵打战,大家的智慧都相差无几,胜负之决只在此心动与不动。”
王阳明举个例子,说:“当时和朱宸濠对战时,我们处于劣势,我向身边的人发布准备火攻的命令,那人无动于衷,我说了四次,他才从茫然中回过神来。这种人就是平时学问不到位,一临事,就慌乱失措。那些急中生智的人的智慧可不是天外飞来的,而是平时学问纯笃的功劳。”
一位弟子惊喜道:“那我也能带兵打仗了,因为我能不动心。”王阳明笑道:“不动心岂是轻易就能做到的?非要在平时有克制的能力,在自己的良知上用全功,把自己锻造成一个泰山压顶色不变,麋鹿在眼前而目不转的人,才能不动心。”
弟子又问:“如果在平时做到不动心,是否就可以用兵如神?”王阳明摇头:“当然不是。战场是对刀杀人的大事,必须要经历。但经历战场非是我心甘情愿的。正如一个病入膏肓之人,用温和疗养的办法已不能奏效,非下猛药不可,这猛药就是杀人的战场。”
所以,道理从来都不是听来的,就好比有些人身上的恶习,如果不是非得经历过一番痛苦是永远不能领悟的。你之所以不想改变,是你因为现在所经历的痛苦还不足以让你做出改变。
喜欢就点赞和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