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简友广场读书

晴雯弥留之际为何不叫宝玉只是叫娘?生命尽头,她终于明白

2023-02-16  本文已影响0人  陈想读名著

《红楼梦》第七十八回,晴雯悲惨死去了。

消息传到怡红院时,宝玉登时流下泪来,打问有关细节,一个小丫头说前去探视晴雯的宋妈妈说晴雯死前“直着脖子叫了一夜”。宝玉对此非常敏感,追问“一夜叫的是谁”,小丫头说“一夜叫的是娘”,宝玉不甘心,拭着眼泪问“还叫谁”,那小丫头说“没有听见叫别人了”,宝玉却还说“你糊涂,想必没有听真”。

这时,另有一个“最伶俐不过”的小丫头,一听宝玉这么说,就知道宝二爷是希望听到晴雯死前是惦记着他的,于是赶紧表示,她不仅亲耳听到,而且亲眼看到晴雯临死的过程,说晴雯问她“宝玉那去了”,还说晴雯不是死了,而是去顶缺做花神去了。

果然怡红院里的丫头们个个都是人精,这故事编的,跟刘姥姥讲“雪中抽柴”故事有一比。

不过这实在也就是哄哄宝玉,给他一点心理安慰罢了;尽管到底有没有叫宝玉,其实是不明确的,因为“叫了一夜”本身是种夸张的修辞,而即便是叫了一夜,又何尝会有人在旁边听上一夜?如果真有这样的关心陪伴,晴雯就不会是这样的结局了。

但如果说晴雯在弥留之际一直在叫娘,而并没有叫到宝玉,我觉得是符合情理的。

可以从以下两点来讨论。

一:生命只剩下本能。

我并没有查考过相关的科学知识,但确实知道,人在紧急状态下,或者极度无助、危险的时候,本能反应往往是母亲。

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就是人们常说的,在受到突然惊吓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叫“我的妈呀”。

这实际上并不意味着像“召唤神龙”一样召唤母亲的救助,但它显然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那种突然惊吓的强度。

毕竟母亲的子宫是有生命以来最安全最温暖的地方吧,哪怕已经离开她太久,仍然会在潜意识中不断回头。

晴雯此时,已只剩下生物意义上的“活着”而已,已不再是堪称荣国府模样最漂亮、针线最出色、言谈最伶俐的丫鬟,而只是一个担了“狐狸精”虚名被逐,奄奄一息的孤女。

所谓“饱暖思淫欲”,与宝玉一起在大观园谈笑斗嘴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嬉笑怒骂也好,“终在一处”也罢,都已成了泡影,尽管实际上近在眼前,却又已无比遥远了。

现在只余悲苦,只余孤独。所有的情感都被剥离了,只有母亲的身影,也许她早已淡忘(十岁时被赖家买下,后服侍贾母,父母、籍贯无考),但母爱情感的召唤却变得越来越清晰。

她本能地用母亲来抵御这笼罩了她身心的最后的寒冷。

二:宝玉有用吗?

我想,在晴雯被逐时,她已经想到了宝玉是最不可靠的。

不错,作为一个公子哥,宝玉算是极好的了。在岁月静好时,他可以是很好的玩伴,绝不会端起主子的架子来;身体或心情不好时,他可以提供尽其所能的照顾和安慰,他可以做小伏低,为她煮药,让她撕扇,只为她红颜一笑;但遭遇去留危险时,他却并不能提供庇护和保障。

我们一直说,在晴雯的下意识里,她和宝玉是属于一种感情关系的,她的未来,是会“和他在一起的”——在她心里,宝玉就是那个“他”(甚至不自觉地宣之于口)。

我不想把他们的关系庸俗化,但是仍不得不说,再纯粹的感情,也必定有感情之外的依托。

宝玉曾是晴雯可以依托的人,因为他是荣国府下一代继承人,就算他没有通过科举考试做官,却仍然有偌大的家业做支撑,他仍然是可以依靠的。

实际上,这样的宝玉才具备足够的吸引力。

不要认为这是不是破坏了晴雯和宝玉那种感情的氛围,放到现在,我想是没有谁会真的认为存在不需要任何物质基础的感情的。

而如今,倒不是宝玉出问题了,而是晴雯被迫与宝玉切断联系了,不可能再有她预想的未来了。就算叫上一夜的宝玉,又能产生什么意义呢?

她的心早已灰了。

回到第一部分,留给她的就只有本能了。

反过来,晴雯没有叫宝玉,宝玉又能为她做什么呢?

他写了一篇《芙蓉女儿诔》,在我读来是文采极好,也饱含深情;而更有意思的是,在林黛玉听到他念诵此文后,两人开始讨论起了文章本身,推敲起了里面的语句(“红绡帐里,公子多情,黄土陇中,女儿薄命”),成功地把作文的伤感转移到了美文的欣赏。

她留在他心里的,也不过是一时的悲伤罢了。而就算是宝玉很长情,尽管他曾想挽留晴雯,他也没有这个能力;因为他在荣国府的自主权,只限定在家长们认为不会影响孩子将来的范围里。

对以上说法,朋友们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讨论!

(网图侵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