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加油站⛽想法心理

荣获矛盾文学奖的《一句顶一万句》值得看么?到底讲了个啥?

2024-01-05  本文已影响0人  落笔七年

最近读完了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

很多人问我:

“这本书值得读么?”

“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为什么我读不下去?“

”一句顶一万句到底什么意思?“

……

说句实话,600多页的长篇小说,我读到400多页,还不明白小说到底想表达什么!

读完小说后,我又消化了好一段时间,才明白作者的深意。

这篇书评我写了三次才写完整,希望能讲得明白……

01 

刘震云的扛鼎之作

《一句顶一万句》荣获第八届矛盾文学奖。

茅盾文学奖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根据茅盾先生遗愿,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创作、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繁荣而设立的,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

书籍也被改编成同名电影,同为编剧的刘震云荣获了柏林电影节亚洲璀璨之星"最佳编剧"奖

由此可见,该本书的认可度可想而知。

书籍的作者刘震云是河南农村走出来的高考状元,也北大的高材生。

这本书是刘震云的扛鼎之作,被称中国版《百年孤独》,是刘震云的一个成熟、大气之作。

我个人也很爱读书,但是文学类的作品我读的不算多。

但这本书的结构特别、文笔洗练、人物众多,同时书籍对环境和人物细节刻画很到位。

如果说最出色的地方,我觉得是对人物内心的刻画和表达,读起来让人感同身受。

02 

寻找一个可以说的上话的人

本书的故事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河南延津说起,也就是刘震云的家乡。

在河南新乡延津老杨家,有个叫杨百顺的人。其父亲老杨供弟弟杨百利上学,给哥哥杨百业娶亲,唯独只让杨百顺跟着自己卖豆腐。

杨百顺过的并不如意,对家人不满,感觉活得很不如意。

年少时,杨百顺的爱好竟然是喊嗓。

他很崇拜喊丧的罗长礼,但后来跟罗长礼也闹翻了…… 

为了寻找一个能说的话的人,杨百顺离开了延津。

为了谋生,他尝试过杀猪、信教、破竹、挑水…… 几经波折,可上天依然没有眷顾他。

杨百顺信教的时候,传教士老詹给他赐给他一个新的名字,杨摩西。对于一向讨厌自己过去的杨百顺,竟然欣然接受了这个名字…… 

一次,走头无路的杨摩西在街上给人挑水,很偶然地被抓去舞社火,没想到被县长看上了。从此,有了一个在县政府种菜的营生。

卖馒头的寡妇吴香香看上了杨百顺。

说白了是看上了他背后的县政府。

希望跟他结婚后,不愁卖馒头…… 

经媒人撮合,一无所有的杨摩西成了倒插门女婿,改名为吴摩西。

吴摩西原本以为可以好好过日子,但上天没打算放过他……

县长丢了官,他也失去了给县长种菜的工作。

这一下,老婆吴香香就看不上他了。一次去山西贩葱,阴差阳错早回来了几天。

刚好撞到他最好的朋友银匠老高跟吴香香通奸,一脸懵的吴摩西第一反应是找老高的老婆告状。

可当他回到家里时,吴香香已经拿着家里卖馒头攒下的全部家当跟老高跑了,竟然连自己的女儿巧玲也扔下不管了…… 

对于吴摩西来说,不幸中的有幸就是巧玲还在。

吴摩西跟老婆吴香香说不上话,但是跟巧玲很说的来,即便巧玲不是自己亲生的!

本来不打算去找吴香香,可娘家人逼着他去找吴香香。无奈的吴摩西就带着巧玲假装去找吴香香…… 

他们在新乡旅店住下,打算十天后回去“交差”…… 

可在打算离开的最后一天晚上,巧玲丢了!

吴摩西再次失去了这个世界上唯一能说的上话的人…… 

无助痛苦的吴摩西跑遍了河南各个地方,依然没有巧玲的任何消息…… 

此时,命运再次捉弄了他。他竟然无意中看到了吴香香跟老高。

动了杀心的吴摩西看到吴香香跟老高竟然很聊的来,也很恩爱。

他释怀了,或许他根本就不该跟自己聊不来的吴香香结婚…… 

万念俱灭的吴摩西选择去了陕西西安,因为那是最后一个有可能巧玲被拐卖的地方。

至此,小说情节已经过了大半。

《一句顶一万句》这部小说分“出延津”和“回延津”上下两部,上部讲了“出延津”。

看到此处,原本以为这本书的主旨就是“寻找一个可以说的上话的人”。

下部会围绕去陕西寻找巧玲的吴摩西来写,甚至幻想吴摩西找到巧玲一起回了延津,并最终道出“一句顶一万句”的缘由……

但下半部竟然完全不是这样!大师级的作品,果然非同寻常……

03 

原来“一句顶一万句”不是核心思想

我们继续来看下半部:“回延津”!

被拐卖了数次的巧玲,最终被山西沁源的老曹家收养,取名曹青娥。

经历了数次亲人离散,可怜的她总算可以安顿下来,有了一个长久存身之地。

可小说下半部的竟然是从五六十年后说起……

虽然物是人非,但偏偏命运轮回。

情节从曹青娥(巧玲)的儿子牛爱国讲起,也就是杨百顺的外孙。

或是命运驱使,又或是血脉传承,同样被妻子背叛的,同样在寻找说的上话的人的牛爱国,最终回到了延津……

杨百顺、杨摩西、吴摩西、罗长礼,被改了数次名字的杨百顺,就如他的前半生一样,命运多舛。

没想到多年后,他的外孙牛爱国也是如此,并且想着找他解疑答惑……

带着母亲(巧玲)临终的遗愿和自己“找不到说的上话的人”的困惑,牛爱国以为找到外公吴摩西,不但能完成母亲的遗愿还能解答自己的困惑。

得知外公吴摩西最后改名为罗长礼后最终留在咸阳消息,牛爱国义无反顾地直奔咸阳。

在吴摩西儿媳那里,牛爱国了解到,吴摩西已去世多年,后半生过的还不错。

墙上的全家福看似家庭幸福美满,可吴摩西冷峻的面庞好像在告诉牛爱国,他的一生并不如意。

牛爱国从吴摩西儿媳那里拿到他外公珍藏一生的遗物……

小说读到这里,我的心也提了起来,我跟牛爱国一样,相信这份遗物一定有所有问题的答案。

至少可解释为什么这本书叫“一句顶一万句”,或者可以解答牛爱国的困惑。

可打开遗物一看,里面竟是当年传教士老詹的遗物:一套教堂设计图……

要不是当初吴香香逼着吴摩西去贩葱,吴摩西或许就用竹子帮老詹“实现”了盖教堂的愿望。

设计图的背面有两行字,一行是老詹留下的:恶魔的私语

一行是吴摩西留下的:不杀人,我就放火

看着这个所谓的“答案”,我也是一脸懵……牛爱国更是如此……

04 

“老詹的遗物”到底表达了什么?

说到老詹的遗物,就不得不说一说老詹这个人。

传教士老詹为了传教远赴他乡。

他在延津的教堂被人霸占,所要数次无果,被迫住在破庙里。

最终在传教的路上淋了大雨,生病后的老詹在破庙里结束了惨淡的一生。

老詹曾告诉吴摩西,信主的话,就能知道你要去到哪里。

老詹是书中唯一一个目的纯粹的人,一生执着于传教,是忠实的信徒。

可他留下的“恶魔的私语”,跟吴摩西留下的“不杀人,我就放火”,如果不放在一起可能看不懂。

如果放在一起,就能看出,这两行字表达了一个共同点:活的不如意!

原本以为一个坚守一生的忠实教徒,一个半生经历诸多磨难的人,他们应该都能看透生命,或读懂人生,或放下执念,或最终能够释怀……

可结果是,他们也是普通人,他们也痛苦迷茫,内心也一样挣扎……

04

原来这才是小说想表达的核心

小说的情节讲到这里,即将接近尾声。

貌似什么也没讲明白,又貌似什么都讲明白了……

牛爱国思决定放弃寻找自己的妻子,可突然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思虑很久之后,牛爱国想起了能跟他说的上话的章楚红。

而此时的章楚红已经远走他乡,但牛爱国毅然决然的打算去找她。

小说以此收尾……

我猛然间明白了作者想要讲述什么了!

那就是:

“人生苦短!遇见一个能说的上话的人不易。如果遇到,请务必珍惜!“

就像吴摩西失去了能说的上话的巧玲……

就像牛爱国失去了能说的上话的章楚红……

因为,失去了!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再见……

作为一个理工男,前些年我不喜欢读文学类的作品。

因为感觉都是在讲故事,除了情节吸引人,读了没啥收获。

最近几年读得多了才发现,小说其实也在表达一些观点和逻辑,而且表达的更加细腻和深刻!

这本600多页的长篇小说,我读完后还消化了一段时间。

确实很值得读,是一本优秀的著作。

如果你觉得生活太苦,去看看这本书;

如果你觉得活得太委屈,去看看这本书;

如果你觉得自己太愤怒,去看看这本书;

如果你觉得生活太无趣,你更需要去看看这本书……

人生苦短,或许只能苦中作乐。

又或许,庆幸还可以苦中作乐……

最后分享一句书中我很喜欢的一句话:

世人慌慌张张,不过是图碎银几两,偏偏这碎银几两,可解世间惆怅,可让父母安康,可护幼子成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