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周 新媒体与社会的关系

2020-03-13  本文已影响0人  身为小白有自知之明

媒体技术如何影响人类社会的变迁:

媒介技术论:核心观点是媒介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能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

媒介偏向论:Harold Innis(加),媒介总会体现出在时间或空间上的一种偏向。

时间偏向媒介:可以经历历史的长河,不受影响。 eg.雕塑

空间偏向媒介:空间上易于传播,方便移动的。 eg.印刷,电报,广播,电视,手机等

媒介偏向的影响:时间偏向媒介会使社会更加注重历史、传统、礼仪、典籍、宗教和等级关系。eg.中国古代社会

空间偏向媒介会使社会更加注重现在、地理意义上的扩张、未来、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关系和科学技术

麦克卢汉与伊尼斯共同被称为多伦多学派,都关注媒体技术如何影响人类社会的变迁。

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

媒介可以重新定义时间和空间,可以改变人类的感官比率,会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

麦克卢汉认为能够调动人类最多感官的、最综合、最全面的传播方式是口语。

传播时代论(传播定代论):

人类历史的传播分期:口语传播时代:交往、传播方式以口语为主;社会结构主要以部落为主;文化形态主要以传说、故事为主;主要的生产方式是采集、渔猎。

书面传播时代:主导的传播媒介是文字;社会结构演变成村庄;主要以农业的生产方式为主。(知识有阶级垄断)

电力传播时代:主要的生产方式是电力媒介;主要以工业的生产方式为主;出现了城市(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教育普及,知识普及。

反思:简化论(单因论):社会变迁只是由技术一种原因引起的。

单向论:技术对社会有影响,反过来没有。

机械论:只要开始就停不下来。

中立论:不偏重任何阶级。

在强技术决定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弱技术决定论,否定了单因论。

社会决定论: 技术的产生、发展和使用完全被社会政治、历史和文化所决定的。社会的特征在决定何种技术被采纳的过程中扮演主要的角色。

1940年代彩色电视已经出现,但在1960年代才被广泛采纳。

油门——刹车模式:布里恩·温斯顿《媒介技术与社会》

油门:社会需要,将原型转为发明,并将发明推向世界,导致发明的扩散。eg.电影

刹车:社会的制约因素,联合起来对发明装置所具有的从根本上瓦解既存社会形态的潜力进行限制,使得新技术必须要适应现有的社会结构。eg.知识产权的保护,内容管控,技术标准的设立等。

技术社会互动论:在决定论的基础之上提出技术社会互动论。面对单向决定论的各种困惑,越来越多的学者采取了一种更为调和的立场,认为技术与社会文化或者技术与社会和人之间客观上是一种互动的关系,而不是一种单一的谁决定谁的关系。有学者指出对于任何技术的完整历史分析都必须研究社会因素和技术因素之间的互动。而社会因素则包括经济,政治,法律和文化的诸多因素,在这种技术与社会互动的观点的基础之上,我们提出了一个技术与社会的互动演进过程。

互动演进模式:诞生期,主要体现社会决定;成熟期,主要体现技术决定;过时期,又体现为社会决定。经历了这三个阶段,一个技术完成了它与对社会之间的一个互动的全过程。

诞生期:社会需要作用于技术原型,决定了某一技术原型是否能够真正变成发明。这一阶段,社会需要和技术原型也是相互之间各有影响的,但是,社会对于技术的影响大于技术对于社会的影响。二者的关系主要体现为社会决定,技术由于还处于实验阶段,未经采纳和扩散,因此对于社会的影响是处于隐性的状态。(社会需要>原型,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处于隐性状态。) 

政治经济学派的英国学者雷蒙德·威廉斯认为:与主导权力阶级利益相一致的社会需求才是催生一种新技术的关键因素。

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马尔库塞曾指出:技术本身就是预先按照统治者的意志和需要设计出来的,设计本身就带有统治的先验性和控制的欲望。

eg.纽约的道路系统是主要是为了有车的群体,这意味着在这个社会阶层当中有一定财富的阶层,能更好的享受纽约的城市道路系统为他们提供的便利,而那些缺乏财富的这些在社会阶层中处于中下层地位的人,他们却不能够从这样一个技术当中受益。这说明技术天生就可以是有政治偏向的,而非中立的。无论是经济,政治,文化还是技术的角度,技术诞生和扩散背后的因素都非常复杂的。

成熟期:当技术原型转化为发明,并在社会扩散之后,这种技术并进入成熟期。尽管进入成熟期之后,媒介技术仍然要受到各种社会权利因素的制约,但此时媒介技术的内在能量得到了大幅度地释放,其对社会的作用,也从隐性转为显性,并逐渐在与社会的互动当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这个阶段,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开始超过社会对于技术的制约。二者的关系主要体现为技术决定,这个社会对技术的影响仍然存在,只不过相对于技术的主导作用而言,社会的影响成了一种能动的反作用,主要体现为通过社会的压制因素对于技术的激进潜力进行限制。(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处于显性状态。)

这一阶段,技术成为社会变迁的主要推动力。在两个层面上导致社会变迁,1、在社会结构的宏观层面上,技术是社会历史变化的主要原因。eg.贝尔、曾田米二提出的信息社会理论,认为信息技术的发展会使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使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逐渐变成信息社会。

卡斯特尔进一步提出信息社会和网络社会的概念,认为信息生产、处理和传送成为生产力和权力的根本来源,信息传播技术使得网络化成为不断变化的、自我扩展的人类活动形式,并使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所有领域都发生变化。

2、微观:在日常运用的技术层面上,即特定工具的日常应用层面,技术是细微而又深刻的社会心理变化的主要原因。 eg.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认为媒介技术可以极大地改变人们的心理和感官,不断的延伸人类的感官,塑造人类的心理结构。

技术对社会的决定作用还表现在技术与社会需求的关系的转变上,当人类某方面的基本需求,通过某种技术得以满足之后,技术将反过来成为刺激人新的欲望和需求的动力之一。(技术也会驱动社会需求。)

技术扩散的前提:技术扩散到一定程度上,技术的主导作用才能发挥出来。(美国传播学家罗杰斯在其创新的扩散理论中提出在起飞点后才能发挥作用)

过时期:当某种技术逐渐过时无法满足新的社会需要的时候,社会的力量又一次超过了技术的力量,迫使过时技术做出改进,否则便将其淘汰。在这阶段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又回归了社会决定。某项技术因为逐渐过时而转向了社会边缘,对社会的影响大大减弱。同时,新的社会需要又促使新的技术原型浮出水面,被社会采纳,接受,广为扩散,于是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技术演变。(技术过时,社会的力量迫使技术发生改善,否则将其淘汰。新的社会需要会促使新技术的产生。)

社会的决定力量在这阶段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社会需要对于新技术的刺激,可以把它称之为喜新,因为当人们有了新的需求的时候当然需要发明新的技术来满足这种需求,但同时与旧技术有千丝万缕联系的社会,各种因素对于潜在新技术的采用会产生一种延缓作用,这是我们讲的恋旧,所以在最后这样一个过时期阶段,我们会同时看到喜新和恋旧的现象。(该时期会有喜新和恋旧两种现象。)

新近技术的交替更多的表现为“进化”而非“革命”。eg.文化制度有很强的延续性。

威廉斯:这些权力因素从来不能控制全局,也不能全部预测整个复杂活动的结局,限制之下总有空间可以转圜,压力之下存有反抗的余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