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的诞生
近期,一档综艺节目《演员的诞生》频频上微博热搜,今早刷博时又看到人民日报写了一篇关于《演员的诞生》的评论,《演员的诞生》是由浙江卫视原创自制的中国首档挑战顶尖演技之神的大型棚内星素演技合作节目,热播以来,收视颇高。起初吸引我的是它原创的标签,毕竟,咳咳,我们的综艺节目大多都是从国外Copy过来,没有自己的灵魂,一身纯肉装,博大众流量倒还是可以。
《演员的诞生》有一期印象深刻,由黄圣依、于明加、柴碧云合作出演的《我和春天有个约会》遭到导师的一致批评,章子怡把这场戏称之为最尴尬的一场戏。作为观众,我没觉得这场戏演的有多尴尬,反而三位评委的表情让人看着很尴尬。
《演员的诞生》这档节目的定位让我有点闷逼,为什么要把镜头视感的影视剧本非要搬到舞台上演呢?变的既不像舞台剧也不像影视剧。
舞台是一个三维空间,人物和剧情虽属虚拟,但演员和布景道具却是实体,而影视剧是由一个个长短不等的镜头剪辑而成的,导演可以运用推、拉、摇、移、跟、升、降镜头等方式,拍下远近不等的动作画面。远景能容得下千军万马,近景和特写则可以让观众看得清人物动作的细节甚至一个眼神。把这些镜头用切、划、淡、化等方式衔接起来,就形成了一部影片的蒙太奇结构。
其次,舞台剧具有现场表演、双向交流的艺术特点,观众是客观存在,对演员的影响是无法排除的。影视演员面对的是摄像机镜头。观众的反应他们无从知道,也不需要知道。
坐在台下看《演员的诞生》的评委是在现场观看表演,就像在看舞台剧,而节目又是以电视镜头的形式展现给银幕前的观众,其意义本身就已变味儿了,因为两者的视角不一样。在屏幕上我们可以看到镜头的特写,而评委只能平面地观看,黄圣依在舞台上的嘶吼、哭喊、颤抖,在现场的评委看来是尴尬,但如果把它剪辑成影视画面,配上背景音乐,加入海娃淡入淡出的画面,那是不是很震撼,还会觉得尴尬吗?
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时由于考虑到与观众的距离,不可避免的要有适当的夸张甚至是变形,无论是在声音、语言、形体和表情上仍然有一定程度的夸张成分。恰恰这一点就成了网友们吐槽的热点。
并非为黄圣依打Call,只觉得,艺术不要加太多的枷锁,也不必作秀,开放一点、大胆一点,自由一点,自我一点。有句艺诀就是:“是我非我,我是我,我亦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一档综艺节目诠释不了一个演员,一个演员也无法从一个舞台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