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无一用是书生(一)

2015-06-21  本文已影响58人  独木Atree

之前说过,在别人的博客里看到了一个每日千字文的计划,自己也想要试试看每天都写一千字的文章,不知道能不能坚持下去。

那么,就从今日始。

大一大二两年都投在校广。两年下来,办公室熟得跟自己家一样,可是也太累。大三终于退下来。想要好好休息,静下心来读几本书。我平日里很喜欢读书,而且不分领域。不论严肃的、搞笑的、高雅的、低俗的,只要有趣就读。古话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家里的长辈总说自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于是从小就这样教育我。虽然并不富裕,但家里对于我买书的开支向来都没有说过什么。

之所以养成读书的习惯,或许要追溯到小学时候了。那时我的身体实在是过于瘦弱,平日里常常被欺负。同学摸了我的笔盖,掐我的肉,折断我的铅笔,不允许我做游戏,我总也不敢说什么。现在想来,人类早在幼年便早已开始了压迫与被压迫的对抗,尽管毫无恶意,这或许就是最初的恶吧。

况且那时家里管得又严,一放学便要求我立即回家,不允许我在课余时间和大家出去玩耍,如此一来与同学的关系便愈发显得疏远。故而我的小学时代过得实在很寂寥。自由活动的时间,大家都出去做游戏了,唯独我一人还坐在教室里看着课外书。老师过来赶我出去,我只好放下书,出了门,却也并不知道应该找谁去玩。

似乎就是在那六年里养成了独自读书的习惯。对了,还有练字。但不同的是读书一直都有积累,而练字出了小学之后似乎就陷于停滞,再无半点长进了。这两样东西都给我带来宁静和美感,受益至今,将来也会接着受益。如此说来,我还得感谢那一段瘦弱孤寂的童年了。适当的独处,实在是可以给人带来好处的。

中学时代是读书的黄金期。课业愈是繁重,便愈是觉得读书有趣。下课铃一响,管他语文数学政治历史,翻出杂志低头便开始啃。尤其是读者意林一类的杂志,篇目短小有趣,十分钟便可读完一页,也不会如长篇小说那样牵肠挂肚以至上课走神,实在是学生党读书必备之良品。至于长篇小说,那是只有在寝室或者放假时候才能读的书。一口气读完几十页,直到一大段情节落幕方才觉得爽快,若正到一半,那是万万不肯放的。学校里规定寝室熄灯以后不准打手电,于是每每躲在被子里读书,闷得不行便出来透一透气,缩回去再接着读。若逢夏天,总是要被毯子捂出满头的汗水和痱子。无怪乎我的眼睛近视如此了,活该。

很难想象,以前还有过这样读书的热情。不求功利不为考试,只是觉得解闷有趣而已。一切情景历历在目,仿佛昨日不曾远去。可如今上了大学,终日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却再也没有那种乐子。一下子有了那么多的时间,简直就像一个不会游泳的人突然掉到了水里,迷茫着也挣扎着。

高中时代,我对于大学最期待的事情,便是能够终日泡图书馆里读书,忘记时间也忘记回忆。如今看来,没有做到。这世界上有着形形色色的事情和选择,看上去每一件都比读书要重要得多。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去打游戏,可以去混社团,可以去外面浪,可以去做项目。人们奔走忙碌在五光十色里不能自拔,追着时代的潮流,享受着快餐式的欢乐和成功。再没有人能安下心来坐在桌前摊开书本,静静地读几页书。花花世界何其精彩,当读书已经不能解乏,读书的精神从此便已死亡。

我们为何而读书?

忘记是哪里看到的话了——读书是一项被高估的运动。你以为读书是一件清高的事情,而其实和那些你以为低俗的事情,譬如看郭敬明,譬如玩LOL,譬如终日游手好闲唱K逛街睡觉,其实都是一样的事情,没有半毛钱的用场。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鲁迅为治病救人而读书,民国诸位大师为学术而读书。一言以蔽之,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世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如今,当计算机和互联网成为更快捷的交互方式,当商业时代声势浩大地来临,我们已经没有理由,也没有角落可以再读书了。

可一个人的世界,总需要一些坚硬的东西来成为最底层的基石。快餐式的头条看着很刺激很劲爆,可它填补不了内心的洞;便捷的心灵鸡汤看着很温暖很励志,可它没有办法去拯救一颗沉沦的心。假使一个人的心过滤沉淀,还能剩下多少东西?只有习惯了孤独和思考,灵魂才真正会变得丰富起来。而热闹喧嚣里的,往往是空无一物。

有句话,叫时尚在变,风格永存。或许读书,就是让我们找到自己找到风格的路。

百无一用是书生。在这个讲究效率和利益的世界里,读书因其无用而被舍弃。但也正因其无用,读书才有着更吸引人的独特光芒。其实又何必要问为何读书呢?喜欢读,不就够了么。

仓促之间写就,发了许多乱七八糟的牢骚,请诸君凑和着看吧。相信习惯以后会慢慢好起来的。

晚安,我是独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