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念再聊社群学习
社群学习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物了,我链接过的小伙伴,很多都表示,对社群的新鲜劲儿过了,进入了倦怠期。
为什么会有倦怠期?
我总结了一下,是因为交付力度不够。
为什么交付力度不够?
因为大家的基础水平参差不齐。
比如我刚参加社群那会儿,有的小伙伴早就开始了线上学习,甚至有些已经通过写作实现了财务自由。
你看,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在同一个社群内,学着一样的知识,必然是不行的。
进度快吧,像我们这种小白就跟不上,走着走着也就散了;
进度慢吧,优秀学员又感觉没意思,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因此,才会有好多小伙伴不再对社群学习感兴趣,甚至开始反感,觉得社群学习是割韭菜。
但今天中午,我看到了心仪的老师开了会员班,果断报了名。
你可能会问,不是在谈倦怠期吗,怎么就报上名了?
因为经过一年多的沉淀,我已经不再是当初加入社群时的愣头青了。
当初的我,一门心思想要速成,也就是想要一炮而红。
那时选择社群纯靠文案,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学的是什么。
看着听书稿赚钱了,就去写听书稿;看到自媒体火了,就去做平台……
这样的结果就是,注意力被分散,什么都学了一点儿,但什么都没学通。
而且,因为不是发自内心热爱的,在学的过程中,只要遇到一点儿挫折,就会打退堂鼓。不能持续性输出,差距越来越大,陷入恶性循环。
反观现在,经过一年多的观察和磨合,我清楚了自己的定位在哪里,也明白差距在哪里,还找到了适合自己,并愿意千方百计跟随的老师。
综合考虑之下,我才做出了加入会员的决定。
但好的社群,不是你想报名就能参加的。它有自己的一套选择机制。
社群的交付力度足够强,福利也丰厚,想要拿到,必须要付出相应的努力。
这样的机制,也刚好劝退一些人,而这也是我果断报名的原因。
人都是有惰性的,没有大山压在头顶上,总觉得天塌下来有个儿高的顶着。
但有了劝退机制,就相当于给自己上紧了发条,不断向前,跟上大部队的脚步,让自己更优秀。
因此,并不是所有社群学习都是割韭菜的,它就像我们选择爱人一样,需要磨合:
第一步,找准自己的定位。可以扪心自问,未来5年你真正想要做的事情是什么,未来一年,以及当下真正想要做的是什么。
第二步,翻看老师的文章,去了解,去发现。
通过翻看讲课老师的文章,你能够从文字中体味出老师的性情。他是温柔的,还是严厉,是不是与你三观契合的。
第三步,沉下心来学。
归根结底,还是要靠自己。就像很早之前跟小姐妹聊到的那样,很多道理我们都懂,为什么没有成功,因为做的太少。
有时候迷茫了,想要找老师聊一聊,却发现,自己连走都不稳当,就想跑,找谁也没有用。
总之,社群学习就是给你提供一个氛围,提供一个舞台,真正绘制成什么样子的图画全靠你自己的构思。选择很重要,但你自己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