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的故事

2016-07-28  本文已影响0人  羽翼成

故事转载自一个家长的日记,如果将来我遇到,也会做一个温柔而坚持的引导型和帮助型妈妈,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

《手机的故事》

手机

和所有家长一样,我也被女儿的手机所困扰。

因对生命的醒觉,出于对女儿内心深层值得感的建立,去年我们满足了女儿的愿望,给她买了一部最新款的苹果手机plus。并且告诉她,不要沉迷于手机影响学习,她承诺会做到。

但孩子并没有因此而少玩手机,特别是在升入初中后,玩手机还是占用了她好多时间。为此,我也和她谈过,数落过她,几次威胁过没收,每次孩子都表示不再玩得影响学习和生活了。然而,每次过后她仍然会重蹈覆辙,直到有一次,我又一次看到她写作业时玩手机时,我没收了她的手机。没想到过了几天,我看见手机又出现在她手中,一问得知她自己拿走了。我很生气,一阵疾风暴雨过后,手机再一次被我拿走,女儿坐在那里哭了好久。我心里也不是滋味。

看得出,女儿很想拿回她的手机,但是因自己数次违背承诺而无法启口。

手机成功被没收,但我并没有“胜利”的喜悦,反而成为我心中的一阵痛。这是怎么回事?

年前,我突然间悟到:手机是买给女儿的,我有什么理由拿回来呢?当时买给她时就是在保护她的值得感,那我现在在做什么。实际我是再一次用我的强权剥夺了属于她的东西,侵犯了女儿的所有权,还谈什么值得感。于是我把手机给了女儿,女儿特别高兴之余也深感意外,问是不是因为过年了让她玩,等过完年我就收回来了。我郑重其事地和女儿讲,手机是她的就永远属于她,要不要是她决定而非我决定。女儿高兴极了。我和她讲让手机成为她的好朋友,而非干扰因素。女儿再一次点头同意了。

当然,事情并非像童话故事的结尾“王子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那样结束了。女儿并没有做到学习时不玩手机,有一次她学习时又在玩手机时我看到了,女儿看到我很慌乱,看着我很无助地说:“妈妈,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女儿的无助和沮丧,我知道这种滋味很难受,于是拉着孩子的手,说:“面对诱惑时,难以控制自己,这是人性,所以你不要自责,更不用想着去抗拒人性。妈妈也做不到,但我有个自己的做法你要不要听听。”女儿使劲儿点点头,看得出孩子也很想有个办法。我继续说:“在单位,妈妈把手机放在离办公桌很远的茶几上,微信设成免打扰模式,来电话时,妈妈只有站起来走过去才能接电话。这样做的原因是妈妈不去人为的设置一个诱惑放在身边,考验自己。我知道人性是禁不住考验的,不如离诱惑好远,就不受它干扰了。这样,我就能很专注的做事情了。事情做完,我再走过去拿手机看一些相关的内容。”女儿听了,说:“哦,妈妈,那我写作业时也把手机放在客厅吧。”“嗯,你也试试看。”

她虽然这么说了,但在做了两天之后,手机就不在客厅出现了,又出现在她触手可及的地方,并在写作业时随时抓取过来玩。呵呵,这也是预料到的。再一次,当我看到她写作业玩手机时,女儿看着我说:“妈妈,把手机拿远一点这的确是个好主意,可我还是不能坚持放在客厅。这样吧,当我手机没放过去的时候你提醒我吧。这样我好坚持。”我摸摸孩子的头,点点头:“嗯好的,妈妈愿意支持你。”

女儿有时候仍然把手机放在身边,我只是偶尔适当的提醒,也不会次次都提醒她,给她造成紧张。女儿现在很多时候在学习时都会把手机放在客厅。这样就很好了,不是吗?人不是程式化的机器人,需要自由下的自我约束。这是个过程。

收获和感悟:

责骂和惩罚会让孩子陷入匮乏感和自责中,行为上表现出来的就是对抗、逃避和谎言。用同理心和孩子站一边,对她的行为不评判对错,再提出建议,孩子会接受。不要期望孩子说一次就会完全做到。当孩子不能有效坚持时,也并不能说明她错了,她需要的是支持而非指责。

决定权一定要给孩子。之前是我指责她玩手机后没收手机,之后是孩子让我提醒她放手机,结果看似都是我把她的手机拿开,但效果绝对不同,前面的做法孩子会认为手机管理这件事是我的而非她的,我是监督者。后面的做法我只是孩子的一个支持者,把手机拿开是孩子的意愿。这是把决定权交给了孩子,让孩子对自己负责任。

行为大于道理。不要总给给孩子讲什么负责任的道理,孩子没有负责任的体验,她就不知道什么是负责任。手机事件就是一个让孩子负责任的体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