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励志想法

感到累想放弃-再多走一步

2018-08-04  本文已影响4人  前进的竹子
多走一步,不一定成功,但肯定离成功更近了一步

周六,三个闹钟都没有叫起自己。昨天刚说过早起很简单,今天就如此,果然早起还是很难的,尤其是某些时候。就如同写东西的情绪一样,就像有个周期,有高也有低,起起伏伏,有些琢磨不定。

有可能昨天还在激情澎湃,计划着如何如何。但是第二天就会心情沉闷,跌落低谷。所有的激情都消失无影,留下的只是犹豫不定。其实这种情况并不陌生,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遇到同样的情形。不知道这种情形的学名是什么,我只是在自己的笔记里称之为“间歇性神经病”。

就像一个正常人,也会因为某些事情发神经一样,这是一种习惯,天生的习惯。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有一个过渡或者说一个沉默的阻碍期。哪怕是犯懒睡觉也是如此,如果一直睡,懒久了也会感到愧疚,睡久了也会遇到痛苦。当然对于想要改变而做的事情而言,就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即使是自己向世界宣布过,即使是自己曾经最深信不疑的事情。

经历过很多次,好的、坏的都有。不过也大概都习惯放弃了,遇到“间歇性神经病”很多时候的选择就是放弃。因为这个时候的感觉很强烈,不只是来自身体,还有精神上的疲惫。甚至于,来由来自身体和精神的不适,疲惫只是一方面,还会出现头痛、焦躁、上火、不安、矛盾等等情形。这个时候不管是身体还是意志,都是最薄弱的时候。只要一个小小的念头,也许就会决定接下来几天甚至几十天的状态。然而大多数时候,总是有着相同的情形:放弃痛苦但对自己有益的事情,继续舒服却毫无益处的选择。这很正常,在我看来,真的很正常。虽然不知道是不是每个人都会如此,但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和我同样的人不在少数。

贪图安逸与享受,大概是一种本性吧,也算是一种趋利避害的表现。因为这个时候对我而言,休息和安逸会让自己觉得舒服,但是其他的事情却会让自己感到痛苦不安。所以很容易本能地选择安逸,大概对于潜意识而言,这才是对自己有益的。而当自己茫然无措的时候,就很容易顺从潜意识,不管对错。只是到了事后,再想起这个时候,又总是会说“如果那个时候没那么做就好了。”然而一切都不能回到“那个时候”。自己能改变的只能是从当下开始,改变未知的未来。

只是在将来的某一时刻,又会遇到相同的状况。这没有什么可奇怪的,毕竟在理智的情况下,还是希望自己能做些事情,让周围的一切变得更好。但是在行动的过程中又会遇到相同的周期,而每个周期的交替时间点,又会面临相同的问题,停下休息?或者继续向前走?

这是一道道单选题,也正是这一道道的单选,决定了这件事情到底能不能做成。每一次都是公平的,放弃或者继续。但其实也是不公平的,因为我们本身还有一个决定哪边可能性更大的因素,就是我们本身的能力。在以往的一次次选择中,不仅仅是在做出选择,其实也在不断地提升着做出选择的能力。

显而易见,如果总是放弃得多,那么下一次想要选择继续会困难很多。一次次不断地开始,放弃。不仅仅是让自己在舒适区内越陷越深,也在不断地降低自己的能力,后面再想突破就会愈加困难。

反之,如果持续地选择继续,那么以后再次选择继续的难度就会降低。套用当下比较流行的理论,就是舒适区与学习区的问题,不断地选择前进就是不断地延展舒适区,这是一个正向激励过程,会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所以,如果在做一件正确的事情,偶尔觉得累、想要放弃的时候,咬咬牙,再多坚持一步,再向前走一点,哪怕是逼着自己。每跨过一道坎,就说明自己又进步了一点点。就这么积累一点点的进步,做更好的自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