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迷宫
杨老师拖着病躯,坚持上课,着实令人感动,为杨老师点个赞。
杨老师安排何助理画了一个迷宫,并且告诉同学们今天需要橡皮泥,下午4点,准时开始上课。
“同学们,这是一个迷宫,从这里进去,从那里出来,大家怎么走出去啊?”杨老师指着黑板上的。
小朋友们开始尝试起来,一条路走不通,于是折回来走另一条路,经过了好几次尝试,终于找到了正确的路径。杨老师说:“刚才是小朋友们走迷宫哦,如果是鼹鼠走迷宫,它该怎么走啊?”
小朋友们对于鼹鼠不是特别了解,杨老师补充了一下:“鼹鼠挖地道的能力可强了,所以,它可以…”
“挖地道过去”,于是一个看起来非常复杂的迷宫题目就迎刃而解了。
“如果是其他小动物呢?比如老鹰”
“可以飞过去”
“比如一个小孩不从入口处进去,而是在迷宫外面?”
“可以绕一圈”
…
这个迷宫游戏打开了小朋友们的思维,杨老师总结说:“刚才我们为了创新,所以会把自己想想称为不同的动物,甚至可以是风,水等等自然界存在的事物,一旦有了这种思维,我们就不再僵化于用规定的程式把迷宫走完,那么,破解迷宫的可能性就多了,而且答案就不唯一了。”
迷宫的花絮绽放了,接下来就是正题,今天的科目是橡皮泥捏苹果,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用五种方法捏出你心中的苹果,作为家长,我也被邀请一起完成创意,我和另一位家长这个时候都觉得自己年轻了,与孩子们一起动起手来。
刚开始,我想苹果难道还有很多种捏法?用最初的对于苹果的印象捏了一个,想想就这样的话,就不是创意课了,于是我生生的把苹果切成了两半,这算第一个作品,第二个,在不停的思考和捏搓当中,想起也许可以搞成中空的,也就是通过一张薄皮收头,然后形成腹中乾坤苹果,虽然成品很难看,也算一个创意了,第三种,想了一会儿,想起了水果店里面的那种带字的苹果,于是在捏好的苹果上,雕刻了一个福字,第四个,想起了被乔布斯咬掉一块的苹果,第五个,顺着这个思路,就捏了一个苹果手机出来。其实,这几个都不算什么创意了,自我感觉我的创意相对于小朋友来说,简直可以用匮乏来形容。
小希的创意就非常棒,苹果怪兽就好像只有一个大嘴巴的紫色怪物,牙齿长在了外面,所以也分不清是牙齿还是尖刺,而肚子里面隐隐约约展现出来的是一个红红的苹果,好像是怪兽吃下了苹果,也好像是苹果变成了怪兽。另一个作品也非常有意思,绿色的苹果飞船,长着翅膀,额头的地方还有一个摄像头。另外还有奇形怪状的苹果超人,可以说把机械,科幻以及主题都进行了完美的演绎和融合。
妞妞的创意则充分应用了道具,甚至超出了苹果范畴,把整颗苹果树都做了出来,有小鱼吃苹果的,还有模具压出来的苹果。
悠悠依然是那么高产,并且在叙述自己的苹果的时候,绘声绘色,这个小脑袋瓜里面不知道蕴藏了多少故事。
杨老师和林阿姨也都展现了自己的作品,杨老师的创意有屁屁苹果,被虫蛀的苹果,和粑粑苹果,林阿姨也展现了雕刻苹果,中空苹果,阴阳苹果等等创意。
可以说,这堂课除了乐乐以外,其他的小朋友都跟着老师的节奏在走,而乐乐的不无老成的说,我的苹果都做过了,但是都被我捏到了一起,换言之,乐乐在意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其实,这就是创意的方法学习,总结下来,很多时候,我们的创意并非那么理所当然,而是强加了一些外部的要求,终于就激发了我们的创作欲望,创意如此,做事情难道不该如此吗?我们很多时候,如果多问自己: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一个问题也许就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