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班第一届“写出未来”活动(第6周)

WHAT WHY HOW,明明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咋又那么

2020-09-11  本文已影响0人  赵简然

我很熟悉“2W1H”,因为在我不到“一辈子”的辩论生涯和同样不到“一辈子”的面试授课生涯中,一直在使用并传授师弟师妹、组员学生们类似的分析和解题方法。

拿到一个辩题,首先要摆明自己的立场,也就是WHAT,然后再分层次论述自己的立场为何正确、对方的立场为何错误,也就是WHY,最后如果有时间的话,也可以站在我方立场、双方共同的立场乃至人类发展立场上发出号召,看看如何让今天的辩论更有意义和价值,指导我们前进的方向,也就是HOW

拿到一个题目,尤其是一道综合分析题,我们就先要分析这道题想说的是个什么事儿、什么道理,然后确定并表明自己的态度,即“是什么”(WHAT);如果我们觉得这是好事值得支持,那就要说说好在哪,也就是意义,如果是坏事必须警惕,那就要说说坏在哪,也就是危害,如果好坏参半不忧不喜,那就要分别说说好坏是什么,也就是意义和危害,这个部分即“为什么”(WHY);最后,好事我们要让它好上加好,坏事我们要让他从不好变好,这就都需要我们提出举措和方法,即“怎么办”(HOW)。

不同的培训机构会有不同的技法,比如会让你加上“背景阐述”,亦或是让你用名言警句开头,“取个头彩”,其实这些都是雕虫小技,因为不管你玩得再花哨,答题总是需要按照这个顺序的。

我们对一个事物的认知也都是这么个顺序。

比如您问我:

《让子弹飞》这部电影,你怎么看?

我肯定要说:

恩,我觉得挺好的。(WHAT)

演员演技炸裂,剧本和台词写的也好,最关键的是还有各种影射和反转,看得人热血沸腾,多看几遍呢,又能发人深省。(WHY)

要是中国其他的电影也能像姜文学习,多找点演技在线的演员,好好打磨打磨剧本,肯定能起飞!(HOW)

不只评论电影、看书等“文化”活动如此,就算是您问我“特朗普靠不靠谱啊?”——不靠谱(WHAT),光跟我们干架(WHY),赶紧把他投下去吧(HOW)

“你觉得巴萨还行不行啊?”——垃圾(WHAT),上来就被干爆了(WHY),赶紧让梅西退役吧,不然一世英名就毁了(HOW)

甚至是“你觉得隔壁老王家的菜咋样啊?”这种不需要任何技术含量的日常对话,也是如此作答的——还行(WHAT),他那儿的菜挺新鲜的(WHY),可以多买点(HOW)

由此可见,不管提问人和被提问人的受教育程度是高是低,不管这个问题属于什么领域,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所有话题基本都是通过WHAT WHY HOW的逻辑顺序来作答的,这简直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啊!

那么问题来了:明明是“与生俱来的能力”,为什么很多人在写作和答题的时候就做不到呢?

答案也很简单: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2W1H都是以“对话”的形式进行的。

这个答案包括两层含义——

一、在形式上,生活中的2W1H往往是对话的产物,写作和答题往往需要展现成品;

二、在内容上,生活中2W1H用的语言,跟写作、答题中用的语言不一样。

而这两层,可谓是“上天赋予我们的诅咒”了。

先来看一、生活中的2W1H往往是对话的产物,写作和答题往往需要展现成品

回到刚才的情景里,您问我一个问题,让我说说看法,我有时候会一股脑把2W1H的全说出来,但更多时候可能会以交流的形式进行,您问我啥我就说啥,不然就会显得太傻,试想,您问我“这部电影好不好看”,我哐哐哐的一顿输出,连着发了N条语音,连中国电影未来的发展路径都规划好了,您是不是会觉得我这个人很突兀,甚至会怀疑自己的语文水平已经达不到沟通的效果了?而且在平时我们跟人说话的时候,很少会直接就把2W1H都想好了,都是边交流变想边说的,有个缓冲的时间在里面,而到了写作、答题的时候就不是这样了,写作需要我们自己在脑海中把所有的东西都想全再写出来给人看,答题需要我们自己在脑海中把答案梳理清楚再说出来给人听,这中间是没有人跟我们互动的,一旦开始说话,也是没有缓冲时间的,所以有一部分人就开始怀疑自己根本做不到2W1H,甚至觉得自己平时说话就不是这样的,“老师你这是在难为我小叮当!”进而妄自菲薄,早早地自己跳进坑里又把自己埋了起来。

其实,何止是在对话方式、缓冲时间上有差异,日常和写作、答题中就连遣词造句也有所不同。

比如,我就曾经见过一些学生,下课的时候能够对任何社会热点侃侃而谈,一到上课,我把这个热点以题目的形式让他做答,他就会“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原因很简单,就是他觉得答题需要规范性语言,而自己不会说规范性语言。

也就是遣词造句上的不同,把他给镇住了。

我身边有很多朋友,包括我自己在内也都是如此,平时特别能说,仔细听听,他所论述观点的内容比较充实,逻辑还算严密、表达也很流畅,可就是一到正规场合就怂了,自己先掉链子,其实大多也是因为感觉“这种场合跟平时吹牛逼可不一样,这是大场面,说不好的话会死人的!”

一般有了这种想法,基本也就开始自暴自弃,放弃治疗了。

所以,如果说2W1H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那这两个困境可谓是“上天赋予的诅咒”了。

面对这些困境,我们是不是就只能认怂了?肯定不是的。

发现问题不是能耐,解决问题才见真章。

要想破除这个“诅咒”,最好的办法就是“练习”,或者说的更高大上一些,“实践”,因为不管我们遇到什么问题,想要破除难题的方式都只有“学习”、“积累”“练习”等等方法嘛,他们归根结底都是一回事,那就是“实践”。

只不过因为方法不同、路线不同、经验不同,在不同的人身上,“实践”和“实践”还是有很大差异的,就比如我们在这里说的方法,跟你的既往实践可能就有所不同:

第一,以“对话”的方式来实践。根据刚才的分析我们不难得知,有人跟我们交流的时候,我们都会很容易的使用2W1H来进行思考和作答,而当自己独处的时候反而很困难,所以我们需要的是通过“对话”来激发灵感,而非逼着自己独立完成,这就有两个角度的方法,首先,当你可以跟别人对话的时候,不妨在没有思路的时候多跟人唠唠嗑,聊聊,看看别人的看法,说说自己的感觉,有时候真的会让你豁然开朗;其次,当你不能跟别人对话、必须独立完成(比如面试考试)的时候,不妨在思考答案时自己跟自己对话,把这个思考过程当做日常的一次聊天,然后转化一下语言把聊天的内容说出来,也是能够有效保证自己流畅运用2W1H的方法;

第二,以“沉浸式体验”的方式来实践。“沉浸式体验”大家可能都知道,就是以,所以想要遣词造句不那么难的最佳方式,就是把自己沉进去,按LIUDA老师的话就是DIVE,想要有优秀的文笔,就要不断地去看优秀的文章、优秀的书籍然后记录优秀的表述,就像笑来老师让我们去《围城》学类比一样,就是这个道理。同样的,想要在面试考场上说的话更标准、更符合岗位需求,就要去看考官平时看的文章,去听考官平时听的广播,尤其是在公务员面试中,我们就要去看《人民日报》《新华网》或者报考的单位、地区、系统的官方网站,看看都干了什么、为什么干、怎么干的,由此让自己的遣词造句更加合乎考场规范。

第三,给自己改造升级。正如笑来老师说的“功夫在化外”,我们做很多事情都做不好,往往是因为别的原因,比如PPT做的丑,根子是不懂设计原理,不懂得“留白”;写作写得差,根子是逻辑思考能力差,写的东西不顺畅;面试答题乱七八糟,根子也是因为逻辑思考能力差,说的话前言不搭后语,所以想要真正提升自己写作或者答题的水平,真正做好2W1H,关键还是要把逻辑思维能力提上去,“磨刀不误砍柴工”,就是这么个道理了。

还有一招,不要忘记参考借鉴别人的文章和表达,比如您有没有发现,我这篇文章,不也是2W1H的思路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