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我这样成长

2024-01-30  本文已影响0人  刘嘉琪

话题:请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在新的一年里,如何让自己或者带领的工作室的朋友们,在专业上有新的突破?

    2024,我这样成长

2024年1月31日,是我大学毕业的第1675天,是我专业成长的第1273天,是我千字文日更的第1175天。是的,在我大学毕业的一年后,我很庆幸进入专业成长的圈子。

这个圈子有神奇的魔力,一直在吸引着我,这个圈子里的老师,一直在感染着我,这个圈子的故事,一直指引着我。

说一说我成长的源头

网研社第六届线上年会,打开我的新认知,就是这次年会,让我发现不一样的圈子。杨诗云老师讲述的《 打开家校沟通之门的四把钥匙》,其中她提到在简书中,她写的关于与学生的故事。这是我第一次听到“简书”这个词语,于是我开始尝试接触简书,我写下了《感动and行动》开启我的简书之旅。

在这一届年会里,我只知道一位“未见其人先闻其名”的老师——张爱敏。当时,张老师是名师,是大咖,而我是默默无名的小教师。我对自己说:先写够30篇文章,拿着这30篇文章当做投名状,在后来写够30篇时却失去了勇气,终于,等到100篇时,正式与张老师会面,相继接触张老师,加入其工作室,正式开启了读书和写作。

列一列我成长的内容

2023年12月,是张爱敏工作室成立的第三年,也是我专业成长的第三年。在这三年里,我在各种平台分享过讲座,或线上视频,或线下舞台,或文字,讲座让我梳理自己的成长;在这三年里,我读书若干,虽然量不达标,但我可以保证质;在这三年里,我最骄人的成绩莫过于写作,如今我已经写了1175天,从20年9月份开始,每天坚持写一千字的文章,除了23年4月份因为意外情况段更两个月,其余每天都在坚持。

在这过去的三年里,我把我的简书视为第二个孩子,细心呵护成长。

在简书中,我把她分门别类。

其中,我的一年一班、我的一年三班、我的二年一班、我的三年五班,这四个记录每一个班级的故事、家校沟通、学习分析、班级活动、教学反思……

“每周一邮”是加入张爱敏工作室后,书写的文章,当然,所写的文章都会发到张爱敏工作室群中,和伙伴们一起分享;

“网研社”是参与网研社的活动,不管是语文课例,还是案例研讨,只要和我的生活息息相关,我可以写出来文字的,我尽可能的参与;

“reading”是我这三年来读书后的读书的笔记、读书反思;

“我的诺宝儿”记录的是亲子活动。

……

每一个类别都是我的精心划分,把他们按照类别进行区分,每次需要按照对应的类别进行查询。

走一走我想走的成长之路

面对这126万的文字,有时候,我是莫名的激动,细数近三年的成长点滴历历在目;有时候我又陷入沉思,总觉得自己的文章不甚满意。

偶然间,我觉得不满意源于留痕的内容太过于肤浅。要做一个有故事的人得先自己有足够的故事。

所以,在24年:

1.读写坚持。继续坚持每日千字文日更,在原有的基础上,把文字写的有韵味儿,把文章写的有条理,把内容写的有思想。要想达到这些,阅读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读书上,要从“质”到“量”开始转变,不仅要读精还有读“博”。

2.改编整理。把原有的千篇文章按照类别汇总为文档保存。在整理的过程中,其实就是梳理以往的经验,回顾之前的见闻与所得。

从中寻找有立意、有故事、有情怀的文章进行多次修改。在寻找的过程中,无疑会增加阅读的积累,按照以往的文章,我很大篇幅的内容很“真”,所以,在“真”的基础上,完善起来。

借助阅读理论书籍,寻求老师指点,学会修稿、改稿,把自己的文字底蕴增强一番。我曾见过在张爱敏老师修改后文章得以升华;多次见过原文稿经过李琳老师的修改后,文章焕然一新。我曾很羡慕,我什么时候可以达到他们的水平高度?我还是需要文字的积累,底蕴的烘托,不着急,慢慢来,一年不成两年来,两年不成年年来,书读的越深,文字就越有力量。

3.重心由班级转为育儿。以点带面,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才能得心应手的带别人家的孩子。借助专业育儿书籍、途径,增加育儿知识,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出发,将知识内容化、体系化,系统化,做一个知识储备足,行动符合孩子认知,知行统一的家长与老师。

如今,我“背靠”网研社的微信组,有焦兵书老师和李琳老师的线上指导,有艳飞李丹的及时点拨,线下有张爱敏老师的实地指点,还有那么多的同频老师,我们都在成长的圈子里,都是学习成长的力量,有他们,有你们,有我们,美哉美常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