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症状学每天写1000字

一直取悦世界的我们,忘了什么

2016-12-29  本文已影响5人  卢嘉敏

圣诞那晚做了一场梦。

梦里开着一辆绿皮火车,外面很冷,下着雪。

里面突然有很嘈杂的人群喧哗声,视线往车厢里看,却发现空无一人。只是一个连着一个巨型陈旧不堪的车厢随着地形上下抖动,毫无生气。

当梦里的视线回过头往运行方向看的时候,顺着雪下的方向,火车已经倒头坠落悬崖。

醒来,六年以来都没感冒过的我,染上了重感冒。

//

今天,张小龙关于微信的小程序上,提到“所见即所得”,用完就走,无需关注,不推送任何消息。

如果用在人身上。“所见即所得”

——如果一个男生看到一个女生,系统就告诉你跟她交往会面临的一切事情,会去的地方,看到的风景,你将知道她肤发、全身360°触感,知道她的脾气,而选择“继续关注”还是“无需关注”的话,世界会怎么样。

你可以对这个女生“用完就走”、“无需关注”、还“不推送任何消息”打扰你,想必是一大乐事。

这种“性冷淡”的功能,是一种对自我消耗、自我付出的恐惧

了解地越多,越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越不愿意随意往任何一个领域付出第一步。

人希望从交往中获得些东西,也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为能吸引别人靠近的源头。

每个人既是干瘪的海绵,又是稀缺的水源。吸取别人的水分同时,又不断地给予。一直循环。

到了关键的节骨点,比如谈及时间与情感,抓着仅有水源的我们会想:

这个目标,这个人,这个群体,这家公司,这个城市,这个世界、是否值得我们去消耗那么多时间和情感。

这么一想,我们本身就开始一场十分消耗时间与情感的大数据计算。

“这个目标,是否赚钱,是否值得精力去消耗,是否付出会回报?”

“这个人的颜值、体型、家庭与教育背景、人格、兴趣爱好是否与我相匹配?”

“这个群体的行为,每个个体的性格及分工,价值观是否与我相匹配?”

“这个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氛围是否适合安居乐业?”

你以为你在选一个人,别人也在选你;

你在选择一个群体,群体的领导人也在选择你;

你选择了一个城市,城市也选择了你……

只要是作为“选择方”,这个计算是正无穷大,从时间与情感角度上看就是负无穷大。

无解。

开着火车在世界的选择站点的轨迹过程中,无法选择的家庭成为很重要的考虑因素。

我经常想,如果不是家庭经济受限,以我现有的能力,我能不能在国外混个硕士博士,回国有份体面的工作,高大威猛的丈夫和漂亮的孩子。

而实际上,受限地不仅仅是家庭经济而已,还有我兑了水的能力和虚弱的决心。

在选择的大数据计算之中,我忽略了自身的参数。

自己,是否配得上出现在这个公式当中。

而等我配得上的时候,周围都剩下了谁。

//

外部世界变化莫测,发展的速度已远超出理解的范围。

我只能确定两点:

· 即便火车上换了一批又一批的过客,只有无法选择的家庭,一直都在某个车厢里守候;

· 紧紧握住手中方向盘,目视前方,守护那个车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