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基课第五课 认知第二讲 意识,注意和记忆
第五课认知第二讲意识注意记忆
所有情绪和行为的反应,往往都跟我们的认知有关
认知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注意,意识,想象
从笼统的到掰开了,揉碎了清晰的去了解理解
有了良好的意识,就会思想更集中,做事更有效率
不局限于关注在某一个点上,从生活中更大的角度去看,
偏了,往往是忘了初心,不在意识里了,在情绪状态里,受情绪影响就会忘了初心,事后会自责,刚才在干嘛?怎么会对孩子那样吼他?明明是要去谈一些事情而说出来的,往往都是孩子不想听的,都是在唠叨,指责否定,意识是相对清醒警觉的状态
重要的是什么?想要的是什么?看书听课自我觉察,约练是为了让自己活的更明白,更清醒,更有意识
问题不是问题,太在乎了就成了问题,平常心随缘,心顺其自然的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由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在乎本身不是问题,因为在乎导致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失眠不是问题,如何看待失眠才是最大的问题
有意识的状态,精力集中的去做一些事,她在乎的是什么?他想要的是什么?他有了这些认知,有了这些意识,他才有动力去做,做了,才会有更多的变化
与智商反应能力有很大关系,要针对他的实际情况来定,听音乐写作业效果好不好?要因人而异,个性化的差异,放下你以为的探讨,在他的世界里面到底是什么一样的才能进入它的脉络,真正的了解他,理解他,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心理学交警就特别强调尊重,感觉就不一样,当音乐成为无意识的背景,可能就会更好一些
意识与注意
第一单元意识概述
一,意识,
意识是人类的心理和动物心理的根本区别
1,意识是一种觉醒状态下的觉知
2,意识是处于一种心理状态,如觉醒,警醒清醒的状态
3,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关,能具有能动性和调节作用
状态不好可能会跟睡眠不好有很大关系,但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在乎度,我们的心理作用,睡长睡短睡深睡浅睡多睡少都没关系,醒了就醒了,有事就有事,都没太大关系的时候,可能都不会有很大的影响,在乎睡眠反而容易导致失眠,接纳接受的状态很重要!
知行合一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最终都是修自己,我们慢慢会做到的越来越多,慢慢的能越来越知行合一
意识的概念功能
二,无意识
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是个体不曾觉察的心理活动和过程,它既包括对刺激的无意识,也包括无意识的行为。 往往是因为我们心里不太在乎
常见的无意识现象
1,无意识行为 边交谈边骑自行车
2,对刺激的无意识,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现象
每个人都希望及时相应的回应
及时回应是为了让对方感觉是在乎的,就会有关系有链接
链接从及时回应开始!
三,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睡眠,梦
在生活中有很多孩子对于父母的反应是你的哭,你的说你的道理,你的唠叨,他是没有反应的,甚至是你爱死死爱活活,你随便,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是因为情感链接不够,情感链接从哪来呢?你在乎他的感受,可能你会说我在乎啊,你真正在乎的可能只是你以为的在乎,从他在乎的出发,才会有更多的情感的链接,他对你在无论你说的话,你的言语行为情感反应才会对他有所影响,找到对方在乎的,而不是我们认为他在乎的,找到他想要的,而不是我们认为他想要的,我们就要能够更好的交流沟通,澄清,确认,回应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要学的,要去实践去应用的,慢慢的才能达到有良好关系的状态
(一)睡眠
第一阶段,脑电波是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一叫就醒,会说我没睡
身体状态:放松,呼吸缓慢,容易被外部刺激惊醒,约持续十分钟
第二阶段:偶尔出现睡眠锭的脑电波,这是一种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
身体状态:放松状态,很难被唤醒,约20分钟
第三阶段:频率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波,有睡眠脑电波,再被叫醒就会非常难受
身体状态:继续放松,持续40分
第四阶段,大多数的脑电波呈现为波,这个阶段被称为深度睡眠。
体状态,身体各项指标都变慢,身体的各项功能性质比较慢
冲击疗法,满贯疗法,怕啥来啥!量大,连续性
别在乎,随他,睡不着就听课呗,看书
越在乎睡眠,可能越有问题,不管它可能一切都好了别管他,该忙啥忙啥,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森田正马
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无为,学会接纳,学会与问题共存,没办法改变就不改变,挣扎干啥?暂时的接受,伺机而为,大不了能咋地,最坏能咋着,最坏能怎么着?你的精神状态就不内耗了,不内耗就能很好的照顾好自己
快速眼动睡眠,睡眠者的眼球开始快速上下左右移动,常伴随着梦境
真正能接受,睡不着就睡不着,是很不容易的,该忙啥忙啥,该做啥做啥,开学习学习,瞌睡了就找机会找时间睡就好了
睡眠障碍
失眠入睡困难或睡眠不好,
失眠症入睡困难很有规律,对正常生活有不良影响
失眠症患者在睡眠时的脑电图常常出现,阿尔法波还会伴随其他方面的问题,如精神失调,焦虑抑郁等
失眠对个体的生理功能和日常生活有一定影响,个体在睡眠不足时,记忆力会下降,精力不足,感到无精打采,脾气也会变坏。更大的影响是在于你怎么看?你的态度!
两害相权取其轻
安慰剂效应
淀粉吗?心理作用,照样很难改变,对于当事人来说,就是一个很大的事儿,对当事人来说无小事,不要去劝,不要拿你以为的去套别人每个人真的是不一样的。不知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是什么让你觉得如此重要?可以去了解确认澄清
(二)梦
人人都做梦,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做梦时,眼球快速转动
梦的特点:
梦境的不连续性,主要特征,
不协调性,
不确定性
对梦的解释,精神分析的观点压抑到潜意识里的
梦的动因
1,身体内部受到某些生理变化,梦到某个身体部位不舒服,要检查一下,可能还没有进入到我们的意识阶段
2,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3,外部刺激的作用
很多心理学大家都是站在弗洛伊德的肩膀上的
第二单元注意
一注意的定义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二注意的种类,
(一)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
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二)有意注意,(随意注意),
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好奇三问
要想让一个人去做这件事,和她的关系,何以如此?这个目标的好处是什么?是什么让你希望有这种改变,如果这个改变实现了,会给你带来什么好处,对你的意义是什么?以及这个改变包含哪些元素哪些要素让对方更清楚这样做的好处以及与他的关系,那么它的动力就会更强,清楚目的,好处意义才更容易坚持,更容易有意志,一,这是毅力和自身有很大的关系,但同时也跟他了解这件事情的意义有很大的关联。和孩子交流也是这样,他干嘛希望做这件事?要给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可能家长和孩子都没有更大的理想,挣钱挣大钱没有更长远的人生价值,人生意义的更深层的为什么学为啥学?
(三)有意后注意,有意注意,努力到一定程度已经很熟练了,不需要刻意就照样可以把这件事做成,就是有意后注意
注意的特征
①注意的广度,与短时记忆的容量差不多,七加减二,少即是多,慢即是快。少年时期,短时记忆可以达到11个,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树立一个更为远大的理想,
②注意的稳定性,维持时间越长,注意越稳定。和我们的毅力,和我们了解这件事情的意义和目的有很大的关系,越是和我们相连的,越是我们在乎的,我们注意的时间就会越长!注意的起伏或动摇
有孩子会被告状经历不集中,为啥呀?你咋啦?
焦点解决就会更多的探讨她在乎的,关于他精力不集中这件事,探讨精力集中的时候,他的目标,他的想法,精力集中对她的好处,对精力集中更在乎,什么时候精力比较集中,坐等好的时候是怎么做好的?,集中的时候是怎么做到集中的?聊出来,精力集中时候的好的方法,就会对他接下来的改变有很大的帮助,越是给她讲很多的东西,越不可能有很好的改变,讲道理是有一个很深沉的意义的,别人不行,他不懂,所以我们才要给他讲我们要深信他也想好,也在努力要和他探讨,如果做到了,会给他带来哪些好处,以及她怎么做到的?
讲道理,就是看清对方了,他是错的,尤其是一遍遍的跟他讲
五注意转移
注意由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
六,注意分配,
注意分配的条件,
1,所从事的活动中,必须有一些活动是非常熟练的
2,所从事的几种活动之间应该有内在联系
一手画方一手画圆,一般人很难做到
讨论哪些和自己有直接的关联?
第三单元记忆以及记忆过程
一,记忆的定义,记是记住意思回忆,记住能回忆就是记忆
老年人有三大特征,怕死,爱财,忆当年!好汉要提当年勇!有当年勇啊!帅东北大爷王德顺,创造勇的未来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应
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绪,操作过的动作都可以以映像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映象又可以从大脑中提取出来,这个过程就是记忆
二,记忆的种类,
A,根据记忆的内容分为
1,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2,情景记忆,对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事件情景为内容的记忆
3,语义记忆,词语逻辑,记忆词语所概括的对事物的关系,以及事物本身的意义和性质为内容的记忆
4,情绪记忆个人以曾经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
5,动作记忆
B根据记忆是否被意识到
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该看看,该学学,感觉没记住,可能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蹦出来,不要有那么大的功利心去学习去看书,
C认知心理学分类
①感觉记忆,有意识的重复强化,容量相当大,具有形象性时间是一秒内
②短时记忆容量七,加减二可被意识到一分钟之内
重复重复重复可以变为长时记忆
③长时记忆,容量无限,心理活动的知识基础,一分钟至终生
三,记忆的过程
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的三个基本环节,在人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再认或回忆都是提取阶段
四,遗忘的规律
听说读写练,重要的点一遍遍强化,才能更好的学以致用,最终和自身融合
先快后慢表明人类的遗忘不是匀速进行的,刚学过以后,在短时间内的遗忘比较快,量也比较多
随着时间的消逝,遗忘逐渐缓慢下来,到了一定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
五遗忘的原因及系列位置效应
一般认为,遗忘是因自然衰退或干扰(前摄抑制,倒摄抑制)造成的
要想知行合一结合前面所讲的,我们做事的时候要明确意义精力更集中,状态比较好,不断地强化,重复有意识的应用,最后才能达到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