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 的你“以为”往往是错的
有个叫小美的八年级女孩在QQ里跟我讲述了她跟妈妈的冲突,她觉得有一种动机被妈妈恶意揣测,甚至篡改的愤怒,心里堵得慌,为避免自闭,所以跟我倾诉,以释放内心的负面情绪!那么小美究竟因为什么事情与妈妈发生了冲突呢?经小美同意,我代为转述:
小美最近沉迷甜宠剧《传闻中的陈芊芊》不能自拔,妈妈语重心长地对她说:“小美,你下学期就上初三了,要把时间放在学习上,不要再看这种没有营养的脑残剧了。”
小美的小情绪马上溢了出来,回头喷了妈妈一脸:“什么脑残剧啊?就是个甜宠短剧,我都是用2倍速看的,耽误不了多久时间。再说了,暑假看个剧怎么了?真是啰嗦。”
妈妈被小美怼得有些吃不住,怒道:“你以为跟我撒泼我就容忍你自甘堕落了?没门!今天你要是再看这个什么陈芊芊,你就去跟陈芊芊生活,不要找我要吃要穿!”
小美毫不示弱,与妈妈争锋相对:“你少在那里胡乱揣测我的想法,我是在撒泼吗?我是在讲理!我也没有自甘堕落!我也不喜欢陈芊芊,我只是喜欢丁禹兮而已,我关注一下他的演技是否提升了,这个总可以吧。”
小美妈妈见女儿跟她正面刚,更加气恼:“你以为我不知道你追星的小心思啊?你再怎么追,人家也不是你的!你要是考不上高中,读不了大学,你连丁禹兮的背影都看不到!”
吵到这里,小美投降了,她说,她每次都败在妈妈的恶意揣测之下,每次妈妈射出“你以为”的子弹,都会打穿她的胸膛!
跟她斗嘴,她认为我在撒泼,我撒泼了吗?明明是她在撒泼好不好?看个电视剧,她认为我在自甘堕落,我有自甘堕落了吗?我都一个学期没看电视剧了,好吗?我喜欢丁禹兮还说我有小心思,还说我连他的背影都看不到,我压根就没想过要看丁禹兮本人,我就是想看看他在不同剧情里的表演,这都不行吗?
看到这里,是不是很有带入感?我们每个人的行为动机很多时候都被别人的“你以为”篡改了,甚至还变成了加强版的真实写照。
人际矛盾的产生,乃至痛苦的产出,均是随意,甚至恶意揣测他人动机所致。
前些天,我央求一位年轻人帮我一个忙,他有些不乐意,我就说,这是学校系统的填报工作,确实应该由学校政工干事来做(我咨询过,这个事确实应该由办公室政工干事来做,只是我们学校特别奇怪,安排了科研主任来做,而科研主任又因为放暑假离校了,我只得央求办公室干事来做了),这个年轻干事说,我不会。我说,我也不懂,不过我相信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止一种,我也向他人咨询一下。随后呢,当然也怪我好为人师,就以一个老大姐的身份笑着说道,多学一些东西总是好的,尤其是年轻人(这句话虽然是句真心话,但我现在真的很想打自己的嘴,这年轻人️又不是我儿子,学不学,抑或是学多学少,关我啥事呢?但我当时就是做了个自以为普度众生的圣母,如果世上有后悔药卖,我立马买一颗来吃)。
这个年轻人立马就回我,说办公室主任没有安排他做这份工作(这一点他表达出来没有错,制定边界,学会拒绝,不做烂好人,也是我经常灌输给我学生的做人理念之一),其实他说到这里,再婉转地拒绝我,我也就识趣地不打扰他了,今后仍然会高看他的。因为一个懂得体面地拒绝他人的人是值得被赏识的。
但是,他来了一段比变态辣还辣的话,原句子我记不住了,这种辣得让人不爽的话被我删除了,我记得大致意思是:我不想学!如果你认为我做得不好,可以找校长把我换了,或者撤了!
我当然很惊谔,就算我的请求不合理,就算我好为人师,以我的资历和声望,他也没必要这样喷我啊!况且,我的动机里没有任何恶意啊!我只能说,这个年轻人,他还不懂职场伦理学(虽然我知道有一门极好的职场关系攻略课,但我再也不好为人师随便推荐了)!不过,他的运气很好,因为我自认为我还是一个光明磊落的人,不会因为这件事跟他计较,最多就是今后切记不可好为人师,还有就是自己苦练本事,能够自己解决的事绝不假手他人!
这两件事扯到一起来说,无所谓褒贬,就事论事,我也不随便站队。我从一个教师的角度来审视我们自己是不是也经常这样情绪化地随意猜测学生外在行为的内部动机?
先剖析我自己,其实我也犯了“你以为”的主观错误,比如那个年轻人说他不会的时候,我立即就揣测他的动机:他打着不会的幌子拒绝我。其实他是真的不会,因为这个填报系统对我们大家来说都很陌生,我们都不会!他说的是真话,可我揣测了他的动机,不论这个动机是真是假,他都认为我触碰了他的逆鳞,很痛,所以他反击了,不管他的对手是谁,唯有反击才会痛快!
我当然不会接着去反击,我的内心比他强大,也有更强的自我觉察能力,我必须负责终止这场争端。于是我回了一句:啊,这么大情绪啊?好吧,我自己搞定吧,如果你把我的话理解为恶意,那确实没什么好说了。
这个年轻人最后发了句表示抱歉的话给我,事情也就结束了。这种事对我来说,见怪不怪,不会大惊小怪,也不会给我留下什么创伤,倒是会引发我更多的自省:不要随便揣测他人的行为动机!“你以为”的你“以为”,多数时候是错的!把自己变成他人的地狱,就是恶意揣测他人的行为,然后给他人扣一顶莫须有的帽子!
其次剖析教师群体,每个教师都扪心自问,是不是经常随意揣测学生的动机?你以为你狡辩就可以遮盖你犯下的错误?你以为你认罚就可以免去昨晚的作业?你以为你迟到了就能引起他人的关注?你以为你说几句漂亮话别人就会喜欢你?你以为你会跳舞就能引起异性的好感?
……实在是太多了,简直不绝于耳!师生关系的恶化,无不源于这种恶意的无端猜测!
既然随意揣测他人动机会造成人际关系的恶化,那怎么做,才能恰到好处呢?
除非对方告诉你动机,否则,永远不要自以为是地揣测对方的动机!只需要客观描述对方行为,表达自己的需要或者困难即可。
比如小美妈妈,可以这样对小美说:“下学期你就初三了,要面临中考,学习压力很大,为缓减初三的压力,咱们暑假要多花一些时间在学习上,看完这部《传闻中的陈芊芊》,咱就不看了,好吗?”这段话既告诉小美学习很重要,同时又满足了小美的追星需求,就算她做不到“别人家”孩子那么努力,最起码不会跟母亲起那么大的冲突。
生而为人,不论是做父母,还是做老师,抑或是做个普通的同事,想要做好,都不容易,但如果愿意学习,愿意自省,就能慢慢地做好,于己,于人,都是一种福报!
(今天早晨学习了魏坤琳的家庭教育,联系最近几天发生的事情,做个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