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辅《怎样指导小先生》读后感

2021-08-28  本文已影响0人  惬意小鱼

        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鉴于有些农村适龄孩子因家里缺少劳动力,不得不忙于家务而无法上学的情况,便动员平时读书成绩好的学生担当“小先生”,利用课余和晚上时间,去教那些为家务所累而无法上学的适龄孩子。

        在此过程中,陶行知发现“小先生”不仅能教适龄孩子,而且还能教成人和担当其他重任,这也更坚定了他依靠“小先生”推行普及教育的决心。但是小先生所遇着的阻碍也是屈指难数的。《怎样指导小先生》就是先生就如何指导小先生扫除阻碍以完成他们的使命所提出的六个方面的内容。细细读来,对今天的教育也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一、要转变把一班小学生交给一个小先生去领导的传统班级路线。

        “只要每个小先生担任两三人的教育,不要他们担任整个班级的教育。”这样一来,“他教了一个字便有一个字的成功,教了一件事便有一件事的成功。”这在当时主要考虑的是绝大部分小先生的能力不足以担当教育一班学生的重任。到了今天,当然,不用靠这样一种形式来普及教育了。但如果把小先生的形式运用到我们的班级教学中,让学有余力、出类拔萃的学生去当小先生,每个小先生担任两三个稍微落后的学生的教育,也会是比较有效的。

        二、小先生不应该关起门来教人。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指导小先生开起大门找学生。把一个不会的人教会了,便算是多生了一个人,这样才算是小先生真正的成绩,才算是表现了小先生真正的力量。”放到今天,是否可以考虑让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走出校门,走入社会,让学习在更广阔的领域发生,并带动更多的人一起来学习呢?

        三、要一贯地实行“即知即传人”的原则。

        陶行知先生提出小先生的职务应该是教人去教人,认为“指导小先生教人,不如指导小先生教人去教人”。这不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更高层次的发展吗?在当时那个时代,可以更广泛地普及教育,到了现代社会,教人去教人也不失为教育得法、教育发展的一种较好的表现形式吧!

        四、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陶行知先生说,文字是生活的符号,是要与生活连在一起教的。这实际上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育的本质。有人说,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我想,陶行知先生之所以要推动教育事业的普及,也绝对不是简单地只是希望有更多的人有文化。更深远的应该是希望通过教育,通过普及文化知识,开化更多人的思想,从而引导他们追求更好的生活。所以,教育还是要为生活服务的。

        五、普及教育运动不是可以自由操作的事情,必须依规定行事,还需要持之以恒地推行下去。

        六、要化除大人不信任小先生的障碍。

        这是一件比较难办的事,需要热心、智慧与不断的努力。

      读至此,我们可以看到,陶行知先生着眼于“小先生制”是同实现国家现代化联系在一起的。现代文明发展至今,指导小先生的要义还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这也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伟大之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