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大的那些日子之十二
理工科大都是男老师的天下,而在英语等语言学科上,终于有了女老师的身影。大一的英语课,分为口语和阅读写作两门,教口语的清一色都是年轻的女老师。上学期是一位大概三十多的气质型少妇,身材很好,是班上大部分男生的女神,我也不例外。大波浪卷发,白色的T恤加牛仔裤,一口清脆而纯正的发音,让我们对她的课堂很是迷恋。下学期的则是一位更年轻的美丽姐姐,皮肤很好,和我们打成一片,是班上另一部分男生的女神,当然也有很多属于两个阵营的交集比如我。
口语课虽然不太喜欢发言,却一直印象深刻,浦口教学楼正中间的孔子雕塑,教室里的我一偏头就能看到,静静的伫立在空地,很多次的场景如同胶卷一样通过它联系了起来,连续的在脑海中回旋回忆,教室里老师的身影让人留恋,是浦口记忆里的一抹亮色。如今高校的大门越来越难进,入职的门槛越来越高,老师的年龄也水涨船高,年轻老师相对不那么多见,除了一些实验辅助课程以外。
当然,年轻的小姐姐就更少了,如果辅导员还是男老师的话。说到师姐,研究生课题组的那些可能是太熟悉了,或者专注与学术研究,并没有留下太多的印象,反而是在校园里偶然碰见的,或是仅仅一次交集的,让人至今难忘。记得研一一门选修课的期末考试,是老师的研究生过来监考的。那时正值盛夏,只见一位穿着白色连衣裙、皮肤白皙、面容清秀较好的学姐走了进来,对着我们微笑,如同盛开的百合花,清秀而又迷人。我们考试的时候,她在玩着iPad,仍然是恬静的模样,光洁的肩膀微微反光,和落在肩上的秀发形成色彩的反差,如同画中人物一般。欣赏此情此景,就像大夏天吃了个冰激凌一样舒爽痛快。魂不守舍考试的结果自然也不记得了。
毕业离校后,社会上的美女虽多,却总觉得缺少了一些东西,可以说是纯净的气息,典雅的气质,内心的恬静。在充满利益的巨大修罗场中,人人为了利益或明或暗,巧取豪夺,戴着面具艰辛的生活,久而久之面具也成了身体乃至生命的一部分,少了的是心灵中高贵的那些东西,而这,在校园中的女性身上常常还能见到。
前年回南京出差,抽空回了一趟仙林校区,来到体育馆前,想重温一下健身房的岁月,怎奈校园卡早已作废,不能刷卡进入,正无奈间,一个小姐姐走了进来,看样子好像是预定羽毛球场地。我看了她一眼,聪明的她好像意识到了,也看了我一眼就低下了头。她的声音很柔和,等她预定完场地后,我小心翼翼的问能否帮忙刷一下卡,她点了下头,我把硬币放在她的手里,手指和她的手心有过瞬间接触,柔软的触觉,诚挚的谢意,是母校欢迎我回来的表示,通过一位温柔的学妹来表达,当然如果是学弟我也不会那么愉快的接受的。类似的送温暖当然没有结束,
18年再回南京的时候,为了能在体验一下学校食堂,去了趟鼓楼校区,看到红烧大块羊肉,收银台却不能扫码付款,关键时刻,我看到一位温柔的小姐姐,应该是小学妹,正在准备打菜。是的,一样的情景,我请求她帮我刷一下卡,她很爽快的同意了,并且让我先打菜,我表示了谢意他连忙表示不用谢,还有一个温暖的笑容,如冬日的阳光,还有碗里的羊肉,温暖了我的冬天。反之,去上海某个著名大学得食堂吃饭,同样的情景,那位男生的表现难免相形见绌了很多。这也更加让我珍惜母校给我的关怀,当然是通过母性形象传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