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满天星

梅香·禅意

2024-01-27  本文已影响0人  薄荷的午后休闲时光

宋朝诗人杜耒的七律诗《寒夜》是这样的: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诗中将冬夜的茶与酒,梅与月,交织在一起,让人的思绪在温暖与寒冷,在朦胧与清晰,在喧嚣与清冷间徘徊,也不免让心思浮想联翩,就在想炉火煮汤,茶当酒,窗外究竟是月衬了梅之清雅了,还是梅染了月色变妩媚了,谁又能说得清呢?

说不清时就读花友的梅图吧,准能在这一簇簇绽放在寺中的梅间,觅得玄机。

吴风帆图

有那么一刻,就觉得这树枝开得真是妥贴。

首先是开得时节好,足冬月新一年能细数上开花植物的首秀,那种不畏寒冷,凌空独自开的孤傲和决绝,不说美丽,光是坚毅和韧性就无与伦比。

再说开得地儿对,你看不论是粱顶上悬挂着的红灯笼,还是红边青格的窗棂,与凌空而至的梅而言,无论是色彩不浓不淡,还是姿势不媚不娇,都不能与其比拟。

难怪有人讲,一任群芳妒呢!

吴风帆图

此时,恰有一位僧人踏了晨曦缓缓而来,他应该是单挑了人潮拥挤之前的时间段,侧头于梅下细细品嗅着,端详着。

印象中美拉德色系与梅粉色,咋看也搭不到一起,但是这一僧与一树梅组合却尤为协调,而且根本不是大相径庭,而是自源头的如出一辙。

那么,他们这一刻和谐共生了!

吴风帆图

花友抓拍的这幅梅花映照壁的美图,也是绝绝子。

虽然光影处理过后读不出照壁的韵味,也无法辨别其材质是青砖的还是硫璃的,更估不出它的年份,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每一幅雕刻,每一组图形,都是有底蕴的,甚至刻录千年的文明历史也说不定。

而那束梅枝就俏生生地闯入镜头,似乎只为这份厚重而来,如此这般更为图的美感凭添了生机。

吴风帆图

当禅意再度升起时,

寺中的梅是静的,行人与僧人是动的。

或者也可以这样想,梅绽放时是动感十足的,而修行却要潜下心来心平气和地对待。

此时再琢磨动与静的关系,又回动风动与幡动的哲理故事中,亦或许只是仁者心动了。

禅意满满的推理。

吴风帆图

写到此时,想起南北朝诗人陆凯的诗句: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有时候就在想,亦或许君子间的友谊,不必拘泥于礼轻礼重,有这一枝春的噱头,再捎上思念与牵挂,又何尝不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呢!

然后,当再回头看重檐上那条威风凛凛的图腾时,又添上些许的威武和霸气。

有人说,大寒节气是冬的最后一次回眸,而枝头腊梅就似是风雪的臣子,又像是惊鸿的客人。

很奇妙的感觉,再想到熬过这冬日最后的寂寞,春就在来的路上,不禁快走几步,还得再看看梅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