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研 用 写——教师做教研
《“聚焦课程实施 变革育人方式”——教师读·研·用研讨会》上印象最深刻的是来自长沙市南雅中学的邓毅老师。可能是对体育的兴趣,也可能是他与众不同幽默风趣的分享方式,亦或者是他持续二十年的精研,让我印象深刻。很认同邓老师的观点“完善人格,首在体育”“体育是一种科学,而不是游戏”当然从邓老师的分享中我也受到了很多的启发。
邓老师在讲足球的时候讲到,中学生学排球,考核满分是垫球多少个,但是学生对于排球的比赛规则都不知道、对于怎么打排球也不知道,只是根据考试要求学习了垫球,请问他们学的这个技能对于他们来说有用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可能对于培养他们都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体育素养,甚至身体素质来说都没什么用,也就是说“脱离情景化教学的过程是失败的”。
由此来回顾一下我们的特殊教育,通过实践也会发现脱离生活情境的教学,让学生去迁移到生活中去真的是太难太难了。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要在情境中、在操作中让学生学习,只有这样他们学得的东西才是真正对他们及对他们的生活有用的东西。普通人特别是对精神世界要求比较高的人,喜欢学点“无用之学”做点“无用之事”以丰盈自己的精神,他们是建立在生活富足之上的价值追求。而对于培智学生来说,他们生活自理尚未掌握,“无用之学”还是不要追求了,多教给他们一下有用的东西才最实在。
这次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大单元主题教学和学科融合教学,这两种教育方式的变革都旨在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那么到底什么形式是对的、教育教学中应该参照什么,并没有固定的模式。不过我们可以很明确地知道,这两种方式对学生的素质要求很高,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及思维能力也很挑剔,因此,到底怎样的模式是对的,还是要根据学生能力和特征选择,不要盲目跟风。但在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也不能故步自封,要应潮流而上,主动站在风口浪尖,只有做了才知道对不对,不做只能被后浪席卷。
本次学习的主题是“读 研 用” 我们反过来看这个主题,“用”是需要知道怎么去做的,而这种“做的方法是通过“研”得出的,“研”是需要理念支撑和科学指导的,所以我们要认真读、努力学。再反过来来,读了,知道怎么研,研究了知道怎么用,而用的怎么用需要反思,反思了就要积极写,写好的可供别人借鉴,写不好的可让别人“避坑” 所以“读 研 用 写”都是有意义的事。让别人知道你在做什么,分享自己的所做所得,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万一能给别人提供思路,也是你的价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