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老虎》

游闻道园的遐想/《灰色年代》作者:邵明

2022-09-06  本文已影响0人  房作者_0970

——闻道、“朝闻道,夕死可矣”

闻道园的闻道两字岀处,是《论语·里仁》中的句子——“朝闻道,夕死可矣”。“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话中“道”指的是宇宙间的一切法则、道理。即“道可道非常道”。简介:解释早上懂得仁道晚上就死也可以。这只是字面的解释,“早上听到(或明白了)一个道理(或真理),晚上死了也可以(或行)。”其实并非如此,两字含义深奥。

“朝闻道,夕死可矣”字面可解为:早晨闻道,晚上死了也无憾。若是闻道之后便死了,那闻道的意义在哪儿?孔子应该不会是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无用之理。且其间为什么要从朝到夕,然后才死去呢?这一句话,应该修正一下,一个人闻道之后,即使是死在践行自己的道的路上也是 值得 的。

闻道,“道可道,非常道”,仁义道德,道理,真理,然而闻好像简单一点,耳闻目睹。其实也不然,通行解释错就错在对“闻”的理解上。这里的“闻”,既非耳闻目睹的闻,也非悟知,而当训为“达”,到达, 引申之 ,即实现。所谓 “闻道”,即到达道 ,实现道。因此,“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当译为 :“孔子说 :早晨实现了我的理想,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这里表现出来的,不是孔子对“知”的追求 ,而是孔子对“行”、对修己成仁 ,实现王道政治理想的孜孜以求。

“闻”训为 “达 ”,《论语》早有定说。其 《颜渊》篇第二十章记载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 ,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 ,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上面这段对话从表面上看 ,是孔子教子张如何分辨“闻”与“达”,但却恰恰告诉我们“闻”与“达” 是一对同义词 ,子张言其同,而孔子辨其异。子张先问孔子士人怎样才可以叫“达”。孔子却反问子张你所说的“达”是什么意思。子张答道 :“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张先说的是“达”,后又用“在邦必闻, 在家必闻”回答孔子 “何哉 ,尔所谓达者 ”的问题。显然,在子张的眼里 ,“闻”就是“达”,孔子于此辨异也是为了说教更多的一般人,所以推而广之,一般人是视“闻”如“达”的,只见其同,不见其异。

“闻”“达”同义,其实存有诸多例证,《淮南子 ·主术》:“是故号令能下究 ,而臣情得上闻。”高诱注:“闻,犹达也。”也是以“达 ”释“闻”。还有最出名的 :“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三国志 ·蜀志》卷五:所以,将“朝闻道, 夕死可矣 ”训为“朝达道,夕死可矣”。

“朝闻道 ,夕死可矣。”这为一向温雅中和的儒家充添了一腔浩荡决然之气。道重于身,想必此句激励了一代代文人去为“道”、为学、为真理而献身,现代文学大家周有光的文集即名为《朝闻道集》,惜时紧录、博通各家之心可鉴。但是,这句话解读的问题很大,最常见的理解其实是一种误读。据说正解:“竹林七贤嵇康,宁死不仕,此为其道,友谏言,绝,此为其践行其道。而死之前将其子托付与涛,这一样是其道。朝闻道,夕死可矣,其中可解。山巨源乃真友也。另,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话中,一样有这样对‘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思想和辨证。”

我国的文字博大精深,一字多义,深奥莫测,尤其是古文。不要说是我们这些蚊革产的童鞋,就是像周有光这样的文学大家,有时也难以解释清楚。闻道园里的“状元楼”给人的感觉,布满了书生儒雅之气。我不知道,闻道园里的主人对闻道两字有何解读?我想肯定与儒家的孔夫子有关,与其人生的追求有关,如有机会一定愿闻其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