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句练习的联想方向
对句练习,尤其是对仗练习,一般情况下由出句对对句,但也会由对句对出句。也就是由前向后对,或由后向前对。
无论怎么对,上下句都要做到意义相关,相联。要有主题和中心思想。不能上下句各说一件不相关的事物。
如以下三句:
1,春来眼际,悲上心头
2,一江春水向东流,两河秋波朝北动
3,焰火升腾空灿烂,恩师仙逝徒伤心
这三句看似工整,但两句放一块,却没有意义,内容不相关,没有关联,更谈不上出意境了。
那到底怎么去与出句相关联呢?从什么角度去联想组织对句,才能达到上下句内容上的完整统一呢?
其实就是按我们的正常思维出发就可以了。我们人的正常思维方式,最常见的体现方式无非是正向思维,反向思维,和发散式思维三种方式。
(一)上下句内容的正向关联→正对
上下句的具体内容相同或者相似,但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同一事物,内容上相为补充,
这叫“正对"。
如:
登楼看月胸襟阔,把酒临风感概多。
这里的登楼,望月,把酒,临风,都是相关联的,同时可合理存在的,相互补充的。
(二)上下句内容的反向关联→反对
是指通过一正一反(常用反义词)的描写或说理,表达同一个主题。
如:
莫学杨柳半年绿,应效松柏四季青。
这里的杨柳,松柏,在颜色上的差异形成了一个相对的描写与表述。
(三)上下句内容的连续性关联→串对
串对也叫流水对,就是一个意思分两句说,两句合起来是一个整体。
如:
才听骏马踏花去,又见金羊献瑞来。
这种对的特点是,只看一句,没有多大意义,好像一句话未说完,意思没表达出来,只有两句放一块,才能完整表达。
除了以上三种方式,从逻辑关系上来看,常见的还有以下几种:
1,并列关系
蝉燥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这种并列关系是最常用,也是常见的一类对仗,常用来描写景状,尤其注意不要表意"合掌"。此句有此毛病。
2,转折关系
如:
一味黑时犹有骨,十分红处便成灰
从事物的两个极端去描写。形成巨大反差,但并未脱离事物本质。这种写法不多见,非有对事物及现象的深刻认识,才可为。
以上只要简述对句的思维方式,告诉大家一个展开的思维方向。并不涉及对句中的具体意象、物意的应用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