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随笔 怎样写出有说服力的文章?
一篇文章不能说服读者,就很难让人喜欢。怎样使文章有说服力?
一、防止信息遗漏
1.遗漏信息很让人崩溃的,比如这句:
“这种菜刀很便宜我们去买吧!”
这句话信息就很残缺,菜刀是什么牌子?到底多便宜?在哪里买?什么时候去买?
不能一味将“不知道”的责任推给读者。
2.防止信息遗漏可以遵循“5W3H”
When:什么时候?(期限)
Were:在哪里?(场所)
Who:谁?(主体)
What:做什么?(目的)
Why:为什么?(理由)
How:怎样做?(方法)
How many:多少?(程度)
How much:多少钱?(价格)
比如上面的话改为:我在邻居家看到的“十八子”菜刀比家里那把切菜轻松多了,听说现在特价一把只要15元,而且楼下超市就有卖,我们现在快去买,别被抢光了。利用用“5W3H”的方法,“买菜刀”这件事情就具体多了。
二、获得共鸣
1.文章一旦引起共鸣,就会让读者产生一种“只要是你说的都对”感觉。反正我读《颠覆平庸》就是这种感觉。
那么怎样引起读者共鸣?
2.目的+目标
目的是我们的意图,目标是我们设定的中途标记。“目的”和“目标”我们可以用于写作,首先要考虑为了实现这个目的,逆推回去应该设定那些目标?只要设定合适的目标并且按照这些目标写文章,一定会如你所愿掳获读者芳心。
三、信息不足会使文章内容单薄
1.“你出去!”
如果你父母突然冒出这句话,你会怎样?
不会有人马上说“好的”或者“不去”吧?多数人会问:“为什么?”
对于不清楚的东西,我们很难作出判断。所以再文章中“原因”是我们相信或者说是作出判断的基础。怎样让文章“有原因”?
2.信息+原因日常练习
信息加原因搭配使用,例如:
他真是个有爱心的人!因为他经常周末抽出时间去救助站照顾小动物。
我一直都是骑自行车上班的。因为骑自行车更不易拥堵,同时还可以锻炼身体。
通过信息加原因练习,写文章时自然会下意识将原因写进去。
四、通过事例增加说服力
1.国外很多作家都喜欢用大量的事例来证明一个理论,比如《微习惯》整本书事例占了80%,再比如著名的“二八法则”侧面也说明“干货”也需要大量的事例堆叠。
所以一篇文章需要事例让读者信服。
2.举例练习
例如:
我喜欢吃辣的。例如:火锅、冒菜、烤肉、烧烤、麻辣烫、冷沾沾。
今年好玩的游戏太多了。例如:生化危机7、荒野大镖客2、塞尔达、八荒旅人,异度之刃2
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使用“例如”把事物具体化的习惯,当“无例不爽”的程度,你就出师了。
五、区别事实和判断
1.“赵二38岁都没有结婚,他真是个可怜人。”
这句话“赵二38岁都没结婚”是事实,“赵二是个可怜人”就完全是作者的判断了。这句话一看没有什么,但是带有强烈的引导性。可能赵二本人看到了很莫名其妙,自己怎么就可怜了?难道自己车库的雅马哈它不香吗?
所以如果把推理和主观感受当成事实,会失去读者的信任。那么怎样区别事实?
2.分辨事实训练
例如:
看见剪飞机头的高中生。
事实:有个剪飞机头的高中生
未必事实:这个人是个坏人。
看见很多人买“xx烧仙草”?。
事实:有很多人买“xx烧仙草”
未必事实:这个烧仙草一定好喝。
只要学会从眼前信息提炼事实,那么就能写出不含虚假信息、真诚的文章。
六、“事实—结论”能加强文章逻辑性
1.比如:“这个十字路口没有红绿灯。”
这句话只是陈述事实,没有结论。没有红绿灯,然后呢?我们把握事实,提出结论试试。
“这个十字路口没有红绿灯,很容易发生交通问题,所以应该安装一个红绿灯。”现在我们就有结论了,而且有理有据。
所以我们应该把握事实,根据事实导出自己的结论,使文章更具逻辑性。
2.“所以”练习
事实:明天我去值班可能没有晚饭吃。
所以:我应该带好泡面和小吃。
通过练习,增强我们的逻辑性。
七、“用总而言之”传达最重要的信息
1.把握事实 — 概括事实,传达信息
从“事实”概括出“本质”再进行总结。
2.方法:总结别人话语练习
举个不太准确的例子:我吃完药后,一直望着窗外,你说我看什么。(这是之前抖音上看到的一个求生欲段子)那么重点是看什么吗?重点是为什么会吃药!
总之,进行“总结别人话语练习”就是要抓住话题的本质与核心。
八、运用比喻
1.作者井上夏说过“写作的秘诀就是:用自己的独特语言,写出让每个人都看得懂的文章”。
好的比喻,使文章更通俗易懂。
例如:
不可能—这就跟没有汽车却说要出去兜风。
找死—这就和老寿星吃砒霜一样。
通过比喻,使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一定要注意,用用比喻一定要比原来的事实更形象。
2.比喻练习
a. 用“像•••一样”
b. 积累“比喻”素材
比喻就是写出让每个人都能看懂文章的方法之一。
总而言之,写出有说服力的文章需要
1.防止信息遗漏
2.获得读者共鸣
3.有“原因”
4.通过具体事例增强说服力
5.不要把判断当成事实
6.用事实推导结论
7.提炼本质和核心
8.巧用比喻使文章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