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啊,热!

2024-06-13  本文已影响0人  惑惑来了

我们这个小城,虽然经济发展很一般,但是本地人有着谜一样的自信:走遍中国,就属咱这儿冬暖夏凉,最宜居了!这话虽然夸张,但是有一定的道理。这里的冬天气温不太低,一件普通羽绒服足以御寒,夏季早晚温差大,一年里用得着空调的日子就是那么十几天,有没有空调对生活品质并没有太大的影响。所以,“宜居”就成了我们能安居在小城的定心丸。

可是,这“夏凉”不凉了,气温飙升到了37°C!早晨起床,我看着窗外亮堂堂的天色,以为只是一个普通的大晴天,穿了一条长裙就去上班了。一下楼,觉得不对劲儿,平时早上都是凉风,风儿吹来,遍体舒畅,裙裾飘飘,上班路上心旷神怡,可现在呢?从脚下到空气里都是热的,仿佛一下午扑进一个火坑里。我脑子里突然蹦出了《骆驼祥子》里的一句话:“六月十五那天,大清早的,地上已经像下了火。”对,就是这样的感觉,下了火!老舍先生的表述太形象了。

走在路上,阳光明晃晃地晃眼,那就戴上墨镜吧,就在包里,平时它总是中午才能派上用场的。走着几十步,感觉迈不开步子,长裙似乎变成了棉被,紧紧裹在了身上。我后悔,要什么裙裾飘飘,哪里比得上短裙利索,关键是凉快啊。

走到桥上,没有了树的遮挡,阳光更是肆虐。看看桥下的流水,静静的,无精打采的,我觉得那水应该已经要沸腾了。平时还有心思看看河岸上开了什么花,新种了什么树,现在啥也不想了,只想快点走过这座没遮拦的桥,赶紧钻到桥头的树荫下面去。

本来还想偷个懒,不用打伞遮阳了,快点走过去得了。哪知还没有走到中间,就被晒得晕了头,还是赶紧拿出遮阳伞吧。撑起伞,我差点飞了起来,光顾着走路没注意,大太阳底下有这么大的风,而且,风都是热浪,那不是风,应该是火。撑着伞的我被这风裹挟着艰难行走,风和我拉扯着,它想扯掉我的伞,我想扛住它的力,感觉自己随时都有可能被刮到桥下去,在那一河沸水里被煮熟。

就这么挣扎着,走过了桥,终于到了树荫下,再走一二百米就到学校了。学生匆匆行走,没有了往日的欢笑;路旁的小铺子紧紧关着门,生怕冷气跑出来一点点,但是临街的空调让热浪更猛了。进了办公室,已是汗流浃背,打开桌上的小电扇一阵猛吹,才感觉到办公室里也没有往日的清凉。教室里那么多学生,会是什么感觉呢?

孩子们并没有像我想象中的无精打采,依然是精神抖擞的。有些学生带了微型电风扇,有的是纸扇,扇着他们红扑扑的脸蛋。我手里也摇着一把扇子,还是上届学生小苏送给我的手工作品,现在派上了大用场。这不是雪中送炭,这是暑中送扇,一样的感激不尽啊。

看着孩子们汗流浃背中依然奋笔疾书,看着我扇子上小苏的题字,我信口诌了一首小诗:

赤日炎炎似火烧,小扇轻摇暑渐消。

物是人非时光转,春华秋实志扶摇。

不是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吗?那咱就练吧。不过我脑子里想起的是一首打油诗: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等到秋来冬又至,收拾书包好过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