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爱秘籍

说一句分手,怎么就那么难

2019-11-15  本文已影响0人  两颗红豆VividPink

“我们分手吧。”

看着微信打字栏中已经编辑好的五个字,我还是没有勇气按下发送,然后三天内第11次一字一字退格删除。

最后发过去一句:“晚饭吃什么?” 

患上“分手拖延症”的现代人

和男友在一起八年,没输给过大学毕业分手季的魔咒,没输给过异地的跨时空恋爱,我也不肯承认,我们有输给如今同居的柴米油盐。

爱情表面的平和下,究竟分手的念头什么时候开始不安分的冒出来呢? 

或许是某个两人默默无言,各自刷剧的周末午后;或许是我反复提醒,仍被他遗忘的纪念日那天;或许是闲来翻看他的朋友圈,发现已许久没有与我有关痕迹的瞬间。

曾经熠熠生辉的爱情,在时间不停地剐蹭下,终究也不再鲜活。 

但是,看着一起精心挑选的纪念品、衣柜里暧昧交叠的两人的衣服、共同养了两年的叫Amy的宠物猫……在充斥着两人共同气息的空间中,不可拆分的物件像极了纠缠的情感,要划分清楚,重新组合,实在麻烦。

我讲不出分手的理由听起来有些滑稽可笑:懒得分手。

爱情新鲜而炙热的时候,也曾经历分分合合,也在自虐般的享受着狂喜狂悲的快感,心中憧憬着两人、一猫、一间房的浪漫。当感情变得顺遂,几乎已经完全实现曾经的愿景,不曾想过,真正熬不过的,竟是已经不再棱角分明的爱情下,安稳生活的这几年。

其实不只是我如此,身边很多朋友好像都患上了“分手拖延症”。

现代人没办法说分手的理由,看起来五花八门,各有各的难处,但很遗憾的是,似乎没有几个理由是关乎爱情这件事本身的。

爱情,终究与爱无关。 

分手,为什么这么难 

1、被习惯绑架 

感情很怕变成一件习惯使然的事情,因为,我们也会习惯地忽视,曾经最珍视的细节。习惯是有重量的,久了的习惯也会演化成“疲态”,让这段感情负重前行。 

类似的说辞你一定不陌生:“好像不爱了,却也迈不出分手那一步,大概是……习惯吧。”

这句话听起来就有一种扑面而来的窒息感。 

有一种说法:爱情的最高境界就是习惯。然而,习惯更容易造成爱情的假象。

一件事坚持21天就可以形成一个习惯,所以,习惯并不是多么困难的事。爱情是一种感觉,而习惯是一种心态。不要失掉了爱情的感觉,还将自己陷在一段被习惯牵制的感情里畏缩不前。当感情耗尽的时候,比起敷衍着、习惯地说着爱你而继续打发着过生活,或许是时候聊聊分开这件事。 

2、被沉没成本绑架

经济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沉没成本。已经发生的、不可收回的支出,比如时间、金钱、精力等就是“沉没成本”。 

有时候明知是错的人,但考虑到一旦分手,那么多年的时间、青春、感情都打了水漂,就失去了将自己抽离这段感情的勇气。然而,错的人就是错的人,从来不会因为你有多能忍,或者多花点时间,就变成对的人。

掉进了沉没成本的陷阱,情绪化地继续加重感情的筹码,增加风险投资,扩大沉没成本,形成恶性循环。总关注于过去的投资和损失,不从全局的角度考虑,也阻绝了未来的更多种可能。 

爱情中及时止损太重要了,有些东西你注定无法挽回了,唯一能做的就是别再失去更多了。 

3、被年龄绑架

在这个遍布焦虑的时代,女性焦虑从不缺席。贩卖女性年龄焦虑、婚恋焦虑的内容,充斥在舆论场的角角落落。

中国传统观念始终对大龄单身女性带有偏见,30岁仿佛是对女性下的一个魔咒,到了30岁还不婚不育就是女性原罪。年龄大了恢复单身,会更难再找到好的归宿。

年龄成了女性的枷锁,她们宁愿困在一段不快乐的关系,也绝对不愿变成单身,被打上“剩女”的标签。

其实,这是夸大了对单身状态的恐惧,同时也低估了维持不合适的关系带来的危害。事实上,寻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人和年龄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人生每个阶段,都有适合那个阶段的人生选择。

我们要做的是解开枷锁、卸下包袱、摆脱偏见、学会自洽,果敢地面对和选择真正的幸福。

即使爱情里最多的是难选题,都不应成为我们迟疑游走的理由。 

“我不爱你了”和“我曾经真的很爱很爱你”。

 这两句都是真的。

看清自己的真实需求,直面内心,坚定自己拥有选择的底气。在这光怪陆离的人生中,每个人,都应该在自己的时区里,过着自己认同并享受的生活;每个人,都应该拥有掌控自己的爱情,做独立的自己的权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