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4听书笔记:《大衰退年代》

2020-11-24  本文已影响0人  幸运星小燕子

《大衰退年代》这本书探讨了经济学界的一个重大谜题:为什么在金融崩溃之后,用传统的货币宽松政策,也就是俗称“印钞票”的方式来刺激经济,往往不管用?

在这本书里,辜朝明给出了一套逻辑自洽、令人眼前一亮的答案。不过,辜朝明的野心还不止于此。他认为,目前主流的宏观经济学,其实只揭示了宏观经济规律的一半,而缺失的另一半,要由这本书来揭示。只有把这两块拼图合在一起,才能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宏观经济理论大厦。你看,这本书的英文名,直译过来就是《宏观经济学的另一半与全球化的宿命》。

在日本资产泡沫破灭后,这种情况就真的发生了。不管日本政府怎么量化宽松、怎么推行零利率,日本企业就是不为所动,坚决不借钱。辜朝明认为,正是因为“借款人消失”,使得教科书式的宽松货币政策彻底失效,这才是日本经济长期萧条的真正原因。

为什么“借款人消失”,就会造成经济萧条呢?想象这样一个情景:你每个月攒下的钱,不存到银行里,也不借给别人,而是把它压在自个家的床垫下。而且,不只你一个人这样做,全社会的人都在这样做。当越来越多的货币被压在床垫底下,经济流通中的货币就越来越少,这就形成了通货紧缩。

传统上,宏观经济学只考虑“出借人问题”,认为一旦出现通货紧缩,一定是作为出借人的银行没钱了,所以经典药方就是宽松货币政策;而辜朝明发现了“借款人问题”,认为借款人消失同样可以造成通货紧缩,这时候,宽松货币政策是无效的。这个棘手的“借款人问题”,就是辜朝明说的“宏观经济学的另一半”。

一旦所有企业都这样做,会发生什么呢?就是前面讲的“借款人消失”。既然所有日本企业都在努力还债,希望实现负债最小化,它们当然也就不可能再借款了,因为哪怕利率再低,借款也是增加负债的,这与负债最小化的目标相悖。这种因为修复资产负债表而造成借款人消失,从而导致的经济衰退,就叫做“资产负债表衰退”。

“日本化”。它指的是日本经济进入长期衰退时的一种状态:低增长、低利率、低通胀。经济学家们本来以为,“日本化”只是日本在特殊时期的经济状态,不具有普遍性;但是现在发现,几乎所有发达经济体,包括美国在内,都开始“日本化”了,这些国家的利率都在逐渐接近于零,大家争相放水,但经济始终处于低增长、低通胀的状态。

辜朝明认为,在被追赶阶段,和资产负债表衰退一样,要依靠积极的财政政策来提振经济。政策制定者的最大挑战,是要找到社会收益率大于政府债券收益率的基础设施项目。辜朝明甚至建议,应该对标具有政策独立性的央行,组建一个具有政策独立性的投资委员会,帮助政府遴选出值得投资的优质项目。

政府做这些的目的,不是要替代私人部门,而是履行“最后借款人”职责,维持住宏观经济的基本盘,为私人部门重新找回创新动力赢得时间和条件。毕竟,发达经济体能否维持领先优势,最终取决于他们能否一直保持创新能力。

辜朝明认为,主流经济学只关注到了宏观经济的“阳”面,这一时期,企业拥有健康的资产负债表,追求利润最大化,投融资需求旺盛。如果发生经济波动,应该主要采用货币政策、慎用财政政策。然而,主流经济学忽略了宏观经济的“阴”面,这一时期,企业失去了融资的需求和动力,出现“借款人消失”的怪现象。主要原因是资产负债表衰退,以及被追赶阶段缺乏投资机会。这时候,货币政策失灵了,需要政府承担起“最后借款人”角色,用积极的财政政策来提振经济。必须把阳面和阴面结合起来,我们才能够真正理解宏观经济的运行规律。

最后想要和你分享的一点是,经济学界普遍认为,本书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但是,全书通篇没有一个数学公式。辜朝明认为,经济学是一门关于日常生活的科学,没有什么是人类认知经验以外的东西。无论多么高深的经济学理论,都应该用平实的语言解释清楚。很多时候,经济学家们就是因为太迷恋数学公式,导致他们忽略了真正重要的问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