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会·成员推文内审通道理事之光 向阳而生一柳繁花理事会推文专题

悟‖我的处书之道

2024-08-09  本文已影响0人  JH蒋华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本文参与一字经典主题写作第3期“悟”

我对书格外偏爱,只要去城里或镇上赶集,有要紧的事办完,我就去新华书店或者书摊上逛逛,看有没有合适的书供我选择。如果没有当紧的事,我会在书店里逗留半天,尽管囊中羞涩,走时也要想方设法带走一本书。既然如此爱书,怎样与书这位“朋友”相处呢?我悟出几点,不妨分享出来。

家里的书有限,我都看过了。赶集时我发现有的书店可以借书。交上押金,办个借书证,填好上面的信息,价格是一天一毛钱。谈到借书,我不由自主想到了清代袁枚的文章《黄生借书说》,里面有句经典的话:书非借不能读也。此话真是妙语,说到点子上了。借来的书是人家的,不抓紧读,人家来要怎么办?到书店借书,尽快去读,不读的话也要交钱。一天一毛钱,日子不可长算呀!况且家里紧紧巴巴的,所以,我有时候看书会看到半夜,我的哥哥说我是“书呆子!”他那时候能出去挣钱了,回来的时候就给我带几本书,我现在收藏在书柜中的《杨家将》《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书,就是哥哥给我买的,我要感谢我的哥哥!

借来的书我认真地看,看完抓紧时间去还,不然会给爹娘增加负担,心里过意不去。说实话,还书我还有点不舍,不仅把书还给人家,还要送钱哩!当时我最大的奢望就是将来能拥有一个书店……

借书不如买书,买书需要钱,用嘴买不来的。家里哪有多余的闲钱?所以,假如能得到一本书, 简直就像得到一件奢侈品。我很快就会用报纸把书皮包上,我包的书皮非常美观。

有一次我去城里,城里离我家有三十里路。父亲给了我几块钱,我步行到了城里。在《新华书店》里看了半天,书店里的书琳琅满目,看得眼花缭乱,拿起来爱不释手。最后相中一套魏巍的长篇小说《东方》,当时这套书才几块钱,现在估计要几十块钱。口袋里的钱刚刚好,买下这套书,饭钱也没有了,我饿着肚子回到了家里。到了家里抓紧时间看,因为此书是三册,我连一册都没有看完,因为时间不允许,我不能老呆在家里看书,还要干农活。我那时候喜欢雨天 ,下雨天就能安心看书了。这部书就放在了书柜里,直到二十多年后我才看完。

提到买书,我要感谢我的母亲。尽管家里的生活紧紧巴巴,只要跟着母亲去赶集,我相中的书给母亲一说,母亲就会毫不犹豫地拿出钱来把书买下。

一九八七年,我去北京参加鲁迅文学院函授班学习,时间是半个月,那时候北京在我的心目中是何等的神圣啊!能上北京是多么令人向往的事情。我给母亲一说,母亲大力支持。支持需要钱啊!母亲就去借钱,借了一晚上,一分钱也没有借到。别人嫌我家穷,借了钱担心我们还不起。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第二天,母亲把家里的粮食拉到集上去卖,我终于到了北京。

对于一个农村的孩子来说,第一次到北京,下了火车就迷路了,我不知道该往哪里去。我就问一个中年人,他非常热心,从兜里拿出来地图铺在地上,帮我查找我要去的地方。我们在蹲在地上,过往的人可能误以为我们在研究作战方案呢。等他帮我找到了地点,给我指明方向,上几路车到哪里下车,他都详细讲解。他真是一个好人,但愿他一生平安。我终于到了鲁迅文学院,来之不易啊!

在鲁迅文学院我见到了几位著名的作家,康濯、郑万隆、唐因、张锲。康濯年龄已大,头发花白,精神挺好。郑万隆年轻帅气,他就是参与编剧、策划电视剧《渴望》的人员之一。唐因是鲁迅文学院的院长。张锲身体魁梧,一张大脸上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留着背头,很有派头。还有几个评论家也到鲁迅文学院给我们上课,亲耳听到他们生动活泼的讲解,受益匪浅,我做了好几本笔记。

上课完毕,鲁迅文学院的领导安排我们去参观旅游,到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颐和园、十三陵、香山、长城及龙潭公园等,这些都是免费的。北京之行,虽然短暂,但收获满满,我要感谢母亲的支持。今天,我没有成名成家,可我能用笔记下当年我亲身经历的事情,这些事会成为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我每想到这些事情我的心里就不平静。通过考试,我拿到了鲁迅文学院函授部的毕业证书。

打工几年后,我得到了一个消息,南京一所中专招生,我就报了名。奇妙的是,我刚报完名,招生工作就结束了。后来到徐州考试,我考上了这所学校。我在南京度过了人生中最快乐的两年。

每到礼拜天,同学们都喜欢去看南京的风景,我去得最多的是旧书摊。书摊上的人很多,我就用积攒的钱来买书。刚开始买的是《红楼梦》和《史记》,当时没仔细看,回到学校一看这两本书里错字连篇,我的意识里还没有盗版书这个概念,后来知道了,再买书时我就格外谨慎了。以后我又去了几次,又买了多本名著,都是我精挑细选的。毕业时,学校发了几套书,还有老师的赠书,加上平时课堂上学过的书,我带回家里的书就有两口袋,我把这些书统统放在我的书柜里。

书有了,看书的热情和耐心却减少了。当打开柜子时, 看到满满一柜子书,都躺在那里睡大觉,有的书都发黄了,起初买书的动机何在?不就是看吗?为何不能坚持下去呢?因此,我决定把书一本接一本地看完。

个人认为,读书还是要精读,在增加数量的同时,质量还是要把关的。有些经典 ,是需要反复读下去的,有些名句能背诵更好。据说,作家茅盾能把《红楼梦》背得很熟,巴金把《古文观止》烂熟于心,怪不得人家的作品写那么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杜甫不是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嘛!

读书不仅要精读,读完再写读书笔记更好。这样不仅能练笔,也能扩大你的思维,更能增加你对所读之书的认识。很多的评论家为什么评论能写得那么中肯,他事先肯定是花事间读书的。

书是人生中最知心的朋友,与书相处,为伴为友,方法得当,其乐无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