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手机用户APP偏好:一二线城市重效率提升,三四线城市爱休闲娱
企创网:8月20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7.7%;2018年上半年新增网民2968万人,较2017年末增长3.8%;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3%。
而根据极光大数据日前发布的《2018年Q2移动互联网行业数据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移动网民每日平均有4.2小时花费在手机app的使用上;其中,花费在社交网络类app的时长达94.3分钟。
两种数据结合后,我们大致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已通过移动设备接入使用互联网,那么通过统计中国人的移动互联网使用习惯数据,就可以得出不同层次、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地区居民的相关解读。
不同层次
在我们查看上面这份“高中低端手机偏好指数top5”数据前,我需要先提醒大家的一点事,图表中“低端机”的数据是没有太高参考价值的。
云视听·企鹅、CIBN高清影视、电视猫、银河·奇异果等APP,全都是TV版应用,也就是安装在智能电视机上的软件。而由于智能电视机普遍采用安卓系统,且电视的硬件配置普遍要低于同期手机,所以才会在数据统计中被直接算入“低端机”,这显然是没有太高意义的,因为电视本身的最大意义也就是观看视频。
中端机数据中,手机内置APP情况也比较明显,所以参考性也比较有限。所以最有价值的数据,就在于高端机这部分。偏好前5的APP中,除凤凰新闻属于资讯获取类外,其余四款全部都为效率提升性应用。如果整体来看,这些应用多半都与出差和出行关系较大,用户的商务形象比较明显。
不同性别
男性用户和女性用户分别最爱哪些应用,其实是观察和了解两性思维差异和消费差异的重要参考依据。
女性用户这边,美颜+娱乐两项几乎占据了完整的前十榜单,其中美颜P图类应用占据4席,娱乐看剧/漫画类应用占据3席。且从应用具体内容来看,女性看剧的内容较高度集中于综艺和韩剧这样的类别当中。除此之外,生理健康、美妆购物、亲子教育各占1席。
相比女性,男性用户的APP偏好更为多样化一些,不过依旧有比较集中的领域。金融理财类APP数量最多,占据了榜单4席。另外还有工具类2席,汽车出行类2席,娱乐休闲类2席,整体来看较为平均。
不同年龄
按照年龄阶段来看,26岁以后用户的使用习惯,集中度非常高。
比如45岁以上用户,几乎全部为工具类应用,这其实与中老年手机用户本身对手机配置要求较低,购买手机产品普遍集中于低端机型关系密切。低端手机自身配置和容量均较低,需要频繁使用清理类工具进行维护。
26-45岁之间的用户,教育成为绝对的重中之重,其中尤以36-45岁区间的用户,几乎全部心力都用在了孩子的教育之上。而26-35岁区间的用户,还会分一半心力用于理财投资。
25岁的青少年是最值得我们重点关注的群体,其中15岁以下的少年用户学习作业类应用占据半数,休闲娱乐方式相对简单。而16-25岁青年阶段用户,娱乐APP近乎全面占领了全部榜单。对于正处于人生最关键阶段,最有可能决定未来人生走向和层次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青年人的自律性显然还有待加强。
不同地区
关于城市级别划分的依据,极光大数据采用的是第一财经的划分方式。具体来说,其实就是把原来的二线城市变成了新一线城市,其余各等级城市也逐一提升了一级。所以当你查看上述数据时,可以把新一线城市以下的部分逐一降级理解即可。
我们发现,一二线城市(一线+部分二线城市)用户的APP使用偏好,有非常明显的效率提升类倾向。京东、大众点评、滴滴出行、ofo共享单车,统统都属于在不同类目内,提升效率的应用。换而言之,就是用金钱换时间的应用。
二三线城市(二线+部分三线城市)用户的APP使用偏好上,工具应用类比较集中。百度网盘、QQ邮箱就属于典型的这一范畴。
到了三四线城市,休闲娱乐类则彻底占据了当地用户APP偏好榜单。美颜P图系应用开始全面占领市场,看剧娱乐系应用使用频率也全面抬头。此时如果我们再结合本文开头时提到的“中国移动网民每日平均有4.2小时花费在手机app的使用上”,你会发现三四线城市居民每日是有大量时间都用于休闲娱乐的。
利好的一面是,在三四线城市从事餐饮娱乐类行业的从业者,潜在市场空间巨大,因为所在区域居民对于此类别消费的需求十分旺盛。但不利的一面是,产业转型升级压力进一步加剧,当一地居民多数时间都用于娱乐休闲而非工作效率提升时,会进一步降低区域产业和企业的竞争性,从而在未来的发展路程上越走越慢,与一二线城市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人口的流出情况也会进一步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