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马王庙
在老贵阳,原有四座马王庙。一座在城东面,即今贵山街;另一座在城南面,即今都司路;还有一座在今新华路;第四座在城西面,即今归属贵阳市云岩区金鸭街道办事处管辖的马王庙片区。因为它与三桥毗邻,所以又称三桥马王庙、三马片区。
由于历史原因,四座马王庙早已经不复存在。前三座坐落在城区内的马王庙,也已经被其它地名所取代,而被人们所遗忘。唯独城外的这座马王庙,却成了贵阳市的地名一直保留到今天,一直被人们叫到今天。
马王庙是祭祀马王爷的庙宇。马王爷是道教中神通广大的四大护法元帅之一。相传马王爷的形象为三眼四臂,人们警告不知天高地厚者时,常说“让你知道马王爷有三只眼”这句话。
那么,在贵阳城内为什么会有祭祀马王爷的庙宇呢?其原因有二,一是古时候马与人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尤其贵州是山区,人民的生活就更离不开马了。二是相对北方的高头大马来说,贵州的马个头虽小,但能吃苦耐劳,适应性强,负重量大,尤其翻山越岭,更是远胜北方的高头大马。
古时候,朝廷对马是十分厚待的。为了保证用马和随时补充马源,朝廷从中央到地方,都设有专门管理马事务的机构。有了管马的机构,自然就要建立马王庙,而有了马王庙,自然就要供奉马王爷了。于是,在贵阳城内有四座马王庙也就不奇怪了。
马王庙的庙址在已解体的原贵州汽车制造厂厂内。1958年9月,该厂试制生产的载货汽车,就命名为“马王”牌。今马王庙后坝派出所驻地名叫飞来巷,进巷约七、八百米,有一座飞来山。相传这座山是一夜之间飞来的,所以叫做飞来山。这是一座独立的小山,并不高。附近有口泉井,明代曾名酒泉,因有串串水珠冒出水面,所以当地老百姓便给它取名叫珍珠泉,又名龙泉。珍珠泉位于离马王庙不远的龙泉村,是市级文保单位。
飞来山脚下有座庙宇,叫做飞来寺。飞来寺始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建庙者是一位法名静临的师父。静临师父不是马王庙人。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现在的飞来寺,已经具备不小的规模,成为了三马片区居名朝拜的胜地。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马王庙在贵阳市的名声可谓是响当当的。这里汇集了在全省,乃至全国都非常有名的大中型企业,它们是贵州汽车制造厂、贵州轮胎厂、第三砂轮厂、贵州橡胶制品厂等等。这几个厂,每个厂都有几千职工,连家属在内,就接近万人了,由此可见,那时候的马王庙,真可谓是“人丁兴旺”。
贵州汽车制造厂生产的“东风”牌发动机,一直作为“二汽”集团的配套产品,并且远销到越南、缅甸等地;第三砂轮厂生产的“三牌”磨料、“三牌”砂轮,远销到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而贵州轮胎厂生产的“前进”牌轮胎,尤其是工程胎,更是国内同行业的龙头老大。
那时候,能够进到上述几个厂做一名正式工人,也就是端上所谓的铁饭碗,是许多马王庙年轻人的理想。而这几个厂都有自己的技工学校,这就从不同程度上解决了职工子弟就业难的问题。马王庙附近的野鸭乡金关村、金鸭村,是两个很大的村子,这两个村子的村民子弟,他们做梦都想进厂当工人。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由于几个厂扩建,占用了这两个村子的部分土地,因此,作为赔偿,有部分村民子弟也光荣地摘掉了农民的帽子,而成为了正式工人。然而,时过境迁,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国营企业开始走下坡路,上述几个厂也不例外,除了贵州轮胎厂以外,其它几个厂几乎都是朝不保夕了。如今的贵州汽车制造厂厂区内,已经被夷为平地,据说将在这里修建大型的住宅区。而金关村、金鸭村,却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一步步发展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的富裕村,村民们的生活更是一天比一天好。
2014年7月,贵阳市政府、云岩区政府关于三马片区棚户区改造的政策已经出台,相关工作正在就绪,预计2020年将完成全部改造,相信到那时,马王庙将会有一番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