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笔记:《快速成长的过程中,你得有消化压力的本事》
最近几个月,我实现了很多在以往只存于梦想版图中的事,收获很多,压力也无穷。
面对身边越发优秀的朋友,和早已功成名就却还在努力开拓新领域的前辈,我发现自己成长的速度,远没有圈子更新的速度来得快。
但这就是一个人成长所必经的路程,你在前进,路上不断涌入同行者,他们中有的比你早进圈子,有的本身就比你厉害,有的和你同时起跑,但努力程度超出你想象。
于是,当身边所有人都比你优秀时,压力也随之而来。
一、曾经因为考研压力太大,我把自己送上了手术台
第一次感受到巨大压力是在2016年,那时正在准备考研,一年365天,天天早上5点起,晚上11点回,英语阅读每篇都看了数十遍,暑假回家也足不出户,我知道新闻传播学竞争压力大,因此一天都不敢松懈。
早在决定考研时,导师就告诉过我,一旦走上这条路,就得放弃就业的念头,人的精力有限,两头都抓,最可能的结局就是两头都落空。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意志力很强,所以完全没有担心过会半途而废,但事实告诉我,即便再强悍的意志,当千百般考验同时来袭时,也会没来由的心生退意。
我所在的本科学校是普通二本,每年有很多同学都想通过考研再进一步,因此在年初报名时,图书馆门口的座位单总是贴了一张又一张,一打听好多人都要考清北交复,浙大中传,但往往一开始就抱有极高目标的同学,在之后漫长又枯燥的复习时间里,往往放弃得越快。
图书馆里的人压力都很大,吃不了苦想转就业的怕背上逃兵的名声,坚持到底的又怕最终名落孙山,再一次验证自己学习能力差的事实,更可怕的是,有些人明明说好了一起努力,半途却丢下自己,转身就拿了大公司的Offer。
而你,却不知明天在哪里。
那一年,我不敢刷朋友圈。
临近毕业,同学们都在找工作,时不时冒出来一个极具杀伤力的offer,仿佛给我们这类人心头扎了一把刀,我们日以继夜的努力,不也是为了将来能有一个更好的工作,让自己和家人过得更好吗?为什么都是一个学校的,差距会那么大?
但是转念一想,我的大学四年,除了当过一个半路逃跑的班长部长和多读了几百本书外,什么实践活动都没有,更别提什么创业实习了,就算我现在放弃考研,也完全没有拿得出手的经历,别说大公司,能找到一份小工作都谢天谢地了。
那种压力,说到底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那一年,我不太想联系家人。
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按照法律条文,父母本只需抚养到18岁,如今21岁了还要继续读书,为此家里有了不少矛盾,有些长辈觉得我要求太高,和我同样条件同样情形的姑娘,早就回家帮大人做生意,或者结婚生孩子了,我能读完大学,已经算得到了很不错的对待。
记得有一次在图书馆,奶奶打电话告诉我亲戚去世的消息。因为家庭矛盾,那位亲戚忍辱负重一辈子,最后却落得个葬身山崖面目全非的下场。我很不喜欢这样的家族氛围,可一想到自己也置身其中且今生无法脱离,就止不住伤心落泪。
因为长时间的压力郁气内结,16年7月我检查出了肿瘤,在手术台上我看着医生的刀切开我麻木的身体,我一点都不觉得害怕,看着医生取出来的肿瘤块,我甚至笑着说能不能带回去做标本。
术后我问母亲,可不可以放弃考研,我实在太累了,没考上一无所长无法就业,考上了家庭矛盾加剧,如果最后让母亲一人承担费用,是我完全不能接受的结果。
但母亲没有同意,她说我已经坚持到现在了,也比很多考研的孩子努力,再坚持一会儿就能看到结果了,就当给自己的付出一个交代,哪怕最后没考上,也找不到工作,可以回家上班,她来养我。
可即便这样,最后那段时间我还是没能全身心投入复习,超出了国家线30多分,但却没能超过我的竞争者。
这世界上的人,远比你想象得优秀。
幸运的是,由于平时成绩还不错,后来被学校保荐到澳门读研,才算稍微安慰了一下这场巨大的失败。
我用了一年的时间了解自己承受压力的极限,那一年我没有什么多余的娱乐,累了就健身练字。
因为恐惧,我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不敢与人过多交流,生怕听见谁又找到了好的工作,失败之后更是心有戚戚,唯恐人家提及我曾是个努力的人,我觉得那是现实对我莫大的讽刺。
因为没能好好消化压力,我将日复一日的学习做成了无效的努力,一边给身边人带来正能量,一边却把自己送上了手术台,一边抱怨着家人的争吵,一边把自己的感情也送到了终点。
二、慢慢来,该是你的绝不会走远
因为考研失败,我感受到了无能带来的愤怒和无效努力衍生的痛苦,到澳门读研后,我一边学习,一边寻找各种机会锻炼自己。
从来没有写过正式的营销策划方案,却拉上朋友组建团队去参加创新创业比赛,因为方案不够好,我们没能进入决赛,主办方邀请参赛团队去决赛现场观摩,我们队除了我全部都没去。相比于我的队友们,我可能更惧怕失败,但正因为怕,也更加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
在现场我看到了来自大湾区众多高校的优秀学生,他们有的是本科,有的是硕士,针对同一个主题的营销方案进行现场路演。
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无人知道我经受了怎样的震撼,和台上光芒万丈的他们比起来,我就像是一个笨拙的丑小鸭。
我坐在下面拿本子记着他们的创意点以及评委的Q&A,我觉得有一个团队表现得非常好,于是录下了全程视频回家慢慢学习。
后来才知道,被我录下视频拿下决赛第一名的,是一群刚上大一的孩子。
现场笔记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可能永远都不知道现在的年轻人有多厉害,好多比自己年纪小的都已经在自己的领域打拼出一定影响力,而我们太多人还固守在方寸天地里,觉得自己牛气冲天。
赛后我主动加了其中两个人的微信,后来他们也成了我们社群中的优质资源。
除了创新创业比赛,学校组织大湾区高校访问交流的时候,身边的一些朋友说短短几天时间学不到东西,就是走个过场,白白浪费几百块钱。
话虽如此,我和另外几位朋友还是报名了,我们当时在意的,并非要与谁深入交流,而是凭借澳门科技大学研究生会这个平台,拿到和香港知名大学,以及清华大学的研究生们认识的机会。
读研只有短短两年时间,能有几次以学校的名义外出社交的机会?若非如此,我们断不会知晓,原来在隔了个海峡的香港,葡萄牙文化和英美文化的差异竟是如此之大,也不会有后来去香港大学蹭课,看到学生们英文演讲比教授还厉害的场景。
香港大学图片那么多优秀的同龄人,相比较而言,起初觉得自己一无所长一无是处,但是这样的时候多了,压力也就慢慢小了,心态也逐渐转化为“三人行,必有我师”,哪怕是年纪小些的孩子,只要他有值得我学习的点,我也会尊称为“老师”。
后来有了一定经验,开始为自己的未来打拼,2018年的春招,是我第一次找工作,依旧是从学习写简历开始,不断向人请教学习,后来零经验拿到一线互联网公司Offer,又进入新一轮吸收知识和资源的旅程。
纵观以上经历,我觉得人的心态真的很重要,从当初看到别人拿offer眼红到逃避,到后来主动暴露自己的不足向人家请教学习,这种心态的转变或许真的得用失败的痛苦来换得。每个人每个阶段都有压力,关键是看能不能把这种压力消化,乃至转化为自我成长的动力。
随着一步步的成长,如今认识的人已经逐渐超越了同龄人的范围。以前看到导师那么优秀,眼巴巴地做个小跟班盼望着能多学点东西,后来三个月天天和头条高级产品总监Erick同办公室工作,见识到他们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后,终于明白:
人啊,都是自个儿成全自个儿,投得进多少付出,就担得起多少收获,每个人都有压力,没人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做,想进步就得逼着自己消化和学习,持续努力的最坏结果,不过是大器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