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与肉丝的考研课堂

18复旦高分学长入驻课堂(专业课138分),听他聊聊他的跨考经历

2018-04-07  本文已影响499人  杰克与肉丝的金融课堂

分享嘉宾介绍

     朱学长(18级复旦金融专硕)

     本科:上大建筑系

     总分:416分

     数三:123分

     金综:138分

     英语:81分

     政治:74分

各位同学本文章可能过长,请耐心看完,对你会很有帮助

复试结果出来,紧绷了一年多的身心总算轻松了点。先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在下本科上海某菜鸡211,建筑学专业。本科期间对自己的专业并不是很感兴趣,因而尝试适应无果的情况下果断放弃,划水混过相关课程。6级最高水平大概530,稳定在510左右,很普通的成绩。初试总分416,政治74,英语81,数学123,专业课138。复试完综合排名掉下去了,原因我会在后面说。初试大概是3500-4000人报考,109个进入复试,校线390分,经院院线395分。其实本来是不想写经验贴的,一来自己文笔太差,二来很怕误导各位备考金砖的学弟学妹,但好像问的人太多,我回复不过来,寻思着认真写个帖子,也借此释放一下这一年多来自己积聚的无处诉说的辛酸。我的个人经历也许在很多大神看来有点弱爆,也许我也可以像那些所谓的大神一样复习较短时间就能考上,但我的性格迫使自己不打无准备之仗,而且我相信大多数人应该会承认自己的资历平平,所以我的学习方法还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首先把丑话放在前面,我可能不像其他经验帖纯粹灌鸡汤,因为竞争确实很大考上的毕竟是少数。本着对大家负责的原则我会把我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也许会冒犯很多人,但真的只是无心之过。希望各位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在具体介绍每门课的学习经验之前,我觉得我有必要谈一谈个人的习惯、性格以及综合素质对考研整个过程以及结果的影响。(我个人觉得这甚至是有决定性影响)所谓的综合素质就是写字啊,对整个书写的排版效果,整体效果等等。

为什么说这个话题:因为我所在的学校也有很多同学备考同样的专业,二战三战的都太多太多(当然我对二战的老哥们都是满满的敬意不存在任何其他意思,我甚至觉得很多人都比我厉害,自己只不过是多了一分运气。),跟他们一起复习沟通的也比较多,然后会对照他们的方法和自己的对比看看自己有哪些不足。期间我发现很多同学数学草稿打的很乱很乱,然后社交生活过于频繁,这些其实或多或少会影响到复习。(不得不说确实存在太多诱惑,这种大热天,妹子们穿的又那么清凉,难免会偷瞄几眼)现在回过头来细想这些细节的东西,也许印证了那句性格决定命运吧!数学很多人经常会说,哎呀老子那题那么简单竟然做错了,没错我也是其中之一。今年我的概率论第一大题全错,主要原因看到那个字母参数,习惯性的想到了指数分布,因为觉得自己对概率论很熟,指数分布考的多就想当然了,很不巧那一题恰巧考的是泊松分布。我觉得这种错误出现的很大原因还是自己没有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就是性格缺陷,做事不够细心不够稳。

我大概属于这样一种人,有了目标之后会竭尽全力去实现,就好比我想到写经验贴就会立马一门心思的往里钻(凌晨3点25分的我还在码字)。当然了,考研是场持久战,细水长流才是最佳方法。我从17年那届考研8月份开始接触考研,因为数学专业课几乎都是0基础,所以准备的较早。铁了心要考金砖的我甚至没有犹豫要不要看看其他学校就开始准备了,8月份就是早7晚12的干。几个月下来竟然没觉得累,反而是越学越有精神(我可能比较特殊),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整个学校非常用功的就那么一小批人,时间长了都是熟面孔。前期还带着会手机看看经验贴,后来发现实在是浪费时间(大多时候会不自觉的玩其他东西),索性就把手机扔寝室,夜里回去躺在床上玩半个小时,想想那是多么美好的时刻。很多人都问你准备这么早不累吗?当然累,可是你们自己想想你们晚上几点睡,回去之后都在干些什么。这里就不得不再提一下我前面说的性格因素了,有些人会选择休息也不要去学习,可能觉得自己的学习时间够了就行,也确实存在很多7月份才准备就可以考上的选手。我是属于那种全力以赴的选手,因为知道自己智商不足,只有靠勤奋弥补。但是也要因人而异,我个人的精力跟身体都还算okay,所以完全可以支撑我的疯狂透支,但所导致后果就是整个考研期间体重上涨20斤,运动的也比较少。同时我还得了鼻炎,鼻炎引起的头疼怕是要折磨我这一辈子了,这应该与我长期熬夜脱不了干系。到了去年7、8月份其实我的头已经疼的不行了,硬是撑到了初试结束。所以学弟学妹们切记要对自己好点,千万不要学我,现在仔细回想其实少学几天根本没多大影响,我这是过度谨慎了。学习量达到了一定程度就完全可以考上了,完全是自己的性格因素决定了我的行为,我力求稳妥考上所以想尽量利用好时间,结果反而得不偿失。但是一定是一定程度的努力,一定长度的时间积累才会产生你的质变,所以努力一定是必备要素,而且这个努力不是假努力。

总结一下:毅力跟坚持在整个过程中的重要性,既然锁定了复旦431,那就请你抛开杂念,减少过多的娱乐生活,尽力的准备。我个人其实有很多细节可以描述,但不想过于矫情,而且我询问了很多考上的同学,大多都是拼了小命的,那种随便准备准备就可以考上的老哥大概只是传说。下面正式说一些科目的备考过程,整个帖子比较长,一下子看完可能会觉得很累,所以可以分为政治数学专业课三个部分来看。(我也是很努力回忆辛苦码了很长时间)

政治:政治推荐用书:前期肖秀荣精讲精练,1000题;徐涛的优题库,然后课程推荐徐涛老师,实力贴心派。

政治我是想着早点复习的,暑假就开始最好,但是因为数学和专业课实在压力太大,一直拖到了8月中旬才开始。刚开始也像很多人看到的经验贴所说看所谓的蒋中挺等人的强化视频。现在回想起来,可能当时是什么都不懂 这种方法并非是好的。你们也许也会看到很多人说国庆才开始也拿了高分,有些人复习很早也没有拿到高分,这些其实都有一些误导人的倾向。任何一个科目绝对是复习越充分越熟练,你拿高分的概率才会更高。因为市面上有名的老师我大都听过,初试过后也和几个建筑系的同学小小总结了下。政治前期不需要拿出一天的大块时间来复习,大块时间一定是留给专业课和数学的。前期大可以用吃饭时候,蹲坑的时候,睡前半小时这种零碎的时间来凑足23个小时(这个习惯要养成,因为金砖想一战考上时间真的很紧,听课要每天进行,保证课程的连续学习,保持状态)。个人觉得听课时候倍速比较好,笔记稍微做点,不需要做太多。可以先把精讲精练看一遍,然后再去听徐涛的课程,但我估计绝大部分人看不下去。所以可以直接看徐涛老师的课程,因为马哲毛中特还有史纲都是有重点章节,一般是哪章内容多哪章重要,这些在听课的过程中自己要好好感受。哲学可能对理工科同学来说有点难,推荐新东方的阮晔老师的课帮着理解,学累了听他的课给你打打鸡血,跟他学着喊喊他的总结也挺有意思。所有课程都推荐跟着徐涛的全程班,我跟研友都看过其他人的课,总结下来徐涛是最实用良心的。(蒋中挺就算了吧哈哈哈除了他那本小书还不错好像叫什么线索书?)这是前期的开动过程。听课完最好复习一下学了什么,然后可能需要去看一遍相应章节的书,做一下习题,这时候一定要用铅笔去做1000题或者用A4写到旁边,因为你要刷1000题很多遍,一遍是绝对不可能记个大概的。之所以还推荐优题库,是因为刷题其实很快,到中期你可能没题刷,而且这个书也很不错。这便是前期的工作,一轮下来后便是中期不断的滚动复习过程(所谓滚动复习就是跟初期一样照着书快速看,这时候速度会快很多而且慢慢会有感觉,然后做习题)。其中毛中特史纲分值最大内容也较多,拿分也不是很难,所以要特别学扎实,思修的话相对容易但也不可轻视,选择要争取全部拿下。这里具体的重点每年会不同,你们去从那些辅导老师处了解,但今年十九大肯定是重点。哲学重在理解,就看你们自己了。这里说个小经验,上海这边政治普遍较低,大题大多30分左右,所以选择题得分是最重要的,而我个人觉得选择题是绝对可以通过努力拿到高分。通过前期第一轮的了解,中期多轮的不断滚动复习,到了11月份你会发现很多东西你也能跟研友说个大概。到了后期我用的书主要有阮晔的考点必背,还有徐涛的小黄书,肖8肖4以及各种押题卷。考点必背大概就是每一章的简化版,每天翻翻保持状态实在是不错。小黄书其实是可以压到所有大题的,但作为备考金砖的我们时间大多放在专业课和数学上面,所以这本书一出来立马就买是最好的,早点为后面的背诵打基础。我自己最后真的是每天背到心累,专业课政治还有英语作文,背到我无心做数学。肖八肖4要提前预定好,我只背了肖四大题,备考金砖应该是没有时间背肖八的,做做选择题就好,也要用铅笔或者A4写到旁边,因为要刷不止一遍才能加深印象。到后期12月中旬的时候肖秀荣会有很多的VIP班,你们要密切关注。看到这里你会发现,我一直强调滚动复习,不断重复。在不断重复中你会发现自己的知识框架已经开始慢慢搭建起来了。所以前期不懂记不住不要紧,你要记住如果还是记不住说明看得不够多或者不够专心,多看几遍试试看效果!这里的记住不是说一字不落,选择题记个大概就行,比如大概有哪几个点就行。那些老师会有特殊技巧帮助你记忆。总结一下:政治我强调前中期一定要好好滚动复习打好基础,后期(11月到12月一定注重时政,(大家可能注意到了我没推荐公众号,因为我觉得一战看政治的文章还不如来看点专业课的文章)还有各种押题卷,在做题中记忆相关的知识点)我到后期模拟选择大多在40以上,当然也有30多的时候。前中每天大概平均看三小时政治,因为我每天复习时间长,但有时候效率也不高,你们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自己的计划。学习时间不长就一定要提高效率。前中期的基础让我在后期做题过程不断积累自信,最后选择也拿到了44分。大题我自认为我的字也还行,背的东西都挺多,考场上写到最后打铃五分钟才停笔,然而并没有打动老师,问了周边研友,大多30分左右,所以可见选择的重要性。但大题也是一定要好好背,背到一定的程度才可以拿到30分。以上便是政治的复习历程。


英语:我英语不高,甚至算是倒数,主要原因我自己没怎么复习英语,时间压在了专业课数学和政治上.大概是觉得自己英语还行啃啃老底也没问题(迷之自信)但单词前期也有每天都背,英一的真题也大概做了一遍,英二的真题没做完就去考了,一战到后面实在是手忙脚乱,我后面会给大家整理如何缓解这种情况。英语作文我也是背了不少,但上考场前也没练过笔,就这么去考了,考完还提前半小时交卷,迷之自信还觉得自己能上90 ,哈哈哈 你们千万不要学我,英语找其他人的帖子看看比较好。


数学:对于高数用书,个人推荐武忠祥的辅导讲义,660题,余丙森的概率论辅导讲义,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辅导讲义,汤的1800题,汤的1800题配合武忠祥讲义的整个知识点顺序简直完美。

我想重点叙述的是我备考数学和专业课的过程。因为本科是五年制,大一也学过高数但三四年时间沉迷艺术世界已经彻底忘光光,所以算是0基础准备。数学大概从16年的9月份10月份开始,开始就直接按以前的经验帖直接上张宇的强化班,看复习全书。复习全书甚至刷了两遍之后效果并不好,跟你们一样什么都记不住好多都不会,可能还在初始打础阶段所以不能评价复习全书的优劣。后来因为买了永乐大帝的线代偶然买了武忠祥的高数辅导讲义,这才找到了真正的复习良书。期间我也买了高数十八讲,复习全书,汤家凤的高数讲义。综合对比下来还是武忠祥那本整个排版框架最清楚最好用。

武忠祥的高数辅导讲义这本书怎么用是有技巧的。市面上出名的汤家凤,张宇我也都听过他们的课用过他们的书,所以有了比较我后总结了一下复习的规划,(我室友目前二战也正在当我的小白鼠)初始阶段可以直接看汤家凤的基础班,他的基础班很实用打基础必备,不懂的地方找同济的书参考。(我是没有系统看同济书,个人觉得也没必要。)这是第一轮的打基础,所以要做好笔记认真听好好理解。中期也就是第二遍开始用武忠祥的书,一章一章的看和做题,例题不要急着看答案自己好好思考好好动笔做才行。注意是动笔,不动笔就会有眼高手低的现象。高数讲义那本书对每种题型都会有很好的方法总结,汤家凤的课也会有,两者补充一下极好。看个两遍刷个两遍之后你会发现你对整个高数的框架会有个大概了解。很多题都会做了之后,这时再来听一遍武忠祥的课,他自己会有很多的总结,这时视频里对书上的例题讲解因为你很多做过如果思路相同可以直接快进,而且看的时候直接倍速就好(抓紧每一分时间)在你不熟悉或者有新知识的地方停下好好做下笔记。这一遍完成之后你会发现你的框架又会清晰很多,这个过程建议最好在8月之前完成。之后再去听汤和张宇的强化课,你会发现很轻松,这时候自信心也会慢慢上来。到了暑假我是什么状态呢,几乎整个考的高数知识点已经在我脑子里(除了那个二阶差分,因为书上没有)。这时候你会慢慢领悟到其实考题就是考那些知识点,当你把整个框架弄得很熟之后,有些题即使你一下子不会做,回忆一下他考的哪个知识点你也能做个大概!这便是多重复熟悉整个知识点的好处。大概熟悉到什么程度呢,比如说极限,极限定义以及怎么考,极限的性质有存在性质和一般性质以及怎么考。后面便是求极限,里面有很多的题型公式。记得没那么清楚了,你们自己学习时自行体会。所有的考题包括真题都是出自那些知识点。看高数讲义的时候(这时候已经是听了汤的课)或者听汤的基础班时候可以尝试做1800,先基础部分后强化部分。660什么时候做呢,在你觉得自己的的知识框架比较熟了,武忠祥那本书刷了几遍之后可以开始进行。这个题很精,也有些有点难度,后面的答案很好很详细,我前前后后做了2 3遍,所以也不要一上来就直接在上面写答案。写到这很多人都觉得哇这是不是量太多了,我记得去年校长跟我们说过,考复旦本来竞争就大,很多备考过程本来就是反人类的,你做不到我做到了那我就上你就被淘汰呗。我仔细算一下4567四个月,其实时间绝对足够充沛让你们按照我的说法做到我所说的程度,而且还能兼顾专业课的学习,当然这需要你们全身心的投入。第一遍第二遍可能很艰难,很慢甚至一个月才一遍,但第三遍第四遍你会发现速度一下子提上去了。第一遍你可能会遇到很多不会很多不懂,这很正常,第一遍第二遍我也是这样稀里糊涂的过来的,但重复的次数多了很多不理解的不会做的你都会在重复的过程中慢慢得到解答。到了很熟练之后你会发现一般的题已经挡不住你了。660的刷法也有讲究,这本书是把高数线代概率分开的,按章节出题,所以为了保全你的知识体系,你可以选择每天做三章一章做个15-20题。刷的过程中忘了的知识点记得要去查书顺便把那一块的知识点画个树状图串一下,你们如果真的花了足够的时间一定是可以做到的,(这里又要提一下充分利用每一分钟,因为一战时间很紧!)因为其实每章的练习都很紧密。比如说极限跟连续的关系,其实就是一点的周围跟该点的关系,二者也是第一章的第一节和第二节。注意,知识点忘了就好好把那本讲义过一遍,后面过会很快很快。不夸张的说,我那本讲义过了至少十遍,所以即使我12月几乎不太做题,考前两天练了手上了考场凭借基础,虽然确实有失误但还是得心应手。我后面具体会去说我复习时出现的问题。真题到了10月初可以做起来了,每天或者两天一套好好总结自己的问题,然后按知识点去回顾知识体系和考法。真题其实到了后期如果你真的按我上面说的做到了真的就很简单了,我大概每十套有6套可以做到接近满分,没有错误,其他的都是至少135。我觉得重点还是基础要打牢靠,后面会很轻松。

1.线代:只推荐李永乐,毫无疑问。很多人学过但可能都忘了,第一遍听下来还是会有点稀里糊涂的,虽然觉得他讲的不错。还是那句话,不断重复的刷他那本讲义和例题。刷的过程中结合他的视频多重复几遍,遍数多了你也会发现他的课讲法也是有逻辑的,而且逻辑感很强,一层套一层完全融合在一起。你们之所以还没有这种感受,是因为遍数不够还没有达到这种效果,很多人担心遍数多时间来不及,我的个人做法:第一遍是认真听的,然后刷了2遍数。到了第2遍听课就是1.4倍甚至更快速度,会的快进,8个小时便可以把那本讲义过一遍,知识体系重新牢固。当然这么快的前提是你把他的讲义真的刷了不少遍,然后确实都熟了,也就是基础很牢了,后面复习会相当轻松。具体做法便是直接听他的基础班,然后自己尝试看一遍讲义,再去听强化班,听完再去刷题和刷他的讲义,过段时间忘了再来重复刷,后面刷的时间会很短,因为很熟练了,你们要度过的是煎熬的打基础的阶段。

这里插个题外话,很多二战同学都知道,张宇的强化班他本人在课程里是要求记笔记然后背上的,其实我的方法跟他差不多,但我听完他的强化班觉得自己的体系比他讲的更全一点,宇哥的很多方法也可以借鉴,我只是说个大概的复习主体。(张宇真的是个好老师,强化班一定要听。)我的专业课 数学 政治全部按滚动复习思想来进行,数学考的最烂,但我认为我数学的实力远远大于123。专业课应该是考上的里面最高,政治74在考上里面也还算靠前了的。所以很多事实说明我的方法是可行的。

2.概率论:这是一门让我很头疼的学科,因为从来没有接触过。开始也是各种听课,但一开始都不太理解,也记不住,但是遍数多了刷的题多了之后慢慢会有感觉。这里我说一下我整理之后的方法:基础班可以听汤家凤的,个人还是觉得他讲的最好,强化班也可以听。这时候去刷点题,比如1800的题。刷了差不多之后再去重新听一遍一位叫余丙森的老师的课,也是文都的老师。这个老师去年才出来讲课,但绝对是实力派。我听过王氏安,张宇的概率论,比较下来这位老师的让我提升最大知识体系最清晰,各位老哥们可以尝试一下。你们可能会发现我听了很多人的课哪来这么多时间,首先我准备的早,二我每天时间也比较长,三我不带手机,时间利用效率也较高。

另外,我觉得数学做题习惯也很重要,我做真题喜欢用一张A4对折对折再对折,一道选择与填空只允许在那么大空间里面做完,方便后面复查,这是我高中养成的习惯。你们也可以尝试一下,效果不错 要保证会做的不错。然后数学题一定是练出来的,多练多重复才是关键。

总结一下吧,数学的学习顺序我是按照高数线代,这两门学的蛮熟练了再去学的概率论,再后来三门滚动复习,到了暑期就蛮熟练了。再后来就是刷题,重复看,整理知识体系与每个点的考法,这个整理不一定要手写,心里有个数就行。线代的逻辑感很强,但这个逻辑感要重复几遍才会有感觉,听听永乐大帝的课你们会慢慢找到自信的。概率论余老师的方法都很6,所以他们的课好好听,好好记好好练,按照这些做下去数学绝对不是问题。另外一个还要解决粗心这个细节问题,那就要平时做题谨慎小心一点,又跟性格有关关系,不要太浮躁。数学大概就是这些。

以上便是公共课,下面我再给大家一个小技巧。微信里面的微店有个叫天涯路的店铺,他们会把所有机构的公共课的视频集合在一个网站里面,很方便很方便,得到这些资源的方法只要在这个店铺买本书就可以。是不是很方便,根本不需要到处去找哪个哪个的课程。这也是我的一个小技巧。


专业课:专业课138分,选择第一题错了,后面总共扣了8分,看来论述题跟简答题得分应该都还不错,我相信很多问我的同学也都是来看专业课的学习经验的。说实话,很多老哥专业课都比我厉害,对一些热点的思考分析我是不如他们的。但四本书的基础知识,我可能并不输他们。在这里很感谢校长对我整个学习方法的启蒙,可以说我整个公共课和专业课的学习方法是受到了他的一定指导。专业课推荐用书:除了官方的四本书必看之外,现任行长易纲的货银,张亦春的金融市场学,金融联考试题,罗斯的公司理财和博迪的投资学都是必备书籍,这是市面上公认的比较好的书籍。个人也还用了其他一些书,比如凯程的431题库等,这些书虽然买了但其实看的不多。下面我从刚开始的学习经历来说起,然后经过后期反思后说出应该怎么来复习。

整个复旦431的专业课可以分为宏观部分和微观部分,宏观也就是货银与国金;微观投资与公司金融。由于自己是0基础,学习专业课一开始都会相当吃力,数学做题还好可以很投入,但我知道真正让一些0基础或者基础不牢固的同学正儿八紧去看书,相信很多人都会看一会就头皮发麻,实在看不下去,我也确实遇到过这些情况。所以又回到一开始的话题,学习任何新的知识一开始都不会一帆风顺,存在一个慢慢熟悉的过程,因而自学过程会很煎熬。但是话说回来,同学们你们毕竟考的是复旦的金砖,过程虽痛苦但是必须要挺过来,硬着头皮把书好好啃下去。下面先说货银:

胡庆康那本书其实编的还不错,各方面都还挺齐全。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很多询问我的同学都说货币理论那几章很难看不懂,我估计说的是货币需求理论关于凯恩斯还有内生外生论的新论那一部分的内容。据我个人经验那些地方确实晦涩难懂,所以我建议可以先看易纲的货币金融学,因为货币金融学是宏观的入门级教材所以对于0基础或者基础不好的同学前期可以好好拜读几遍,培养一定的语感和素养。等有了一定的感觉之后再去看胡庆康的书,这个过程一定要快,同时对知识也要尽可能去理解。其实我现在总结一下货银,400多页的书其实要真正掌握的其实不多,前三章几乎可以忽略(但也要看比如货币分层),第四章商业银行第五章央行,货币理论,货币政策和通胀这些都是重点。其中第四章商业银行:首先它的定义与性质,资产负债表以及其与流通中的货币量的关系,商业银行的各种业务,风险以及巴塞尔协议。第五章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与货币量关系,央行的独立性以及其意义等等。其他章节也是有很多可以总结的主要重点知识,这里我就不卖弄自己的臭水平了。大概看到个什么度呢?可以用A4纸完整写出每章内容的知识体系,回忆出重点内容。这里可以尝试一个方法,做选择题,(来源:各大高校的真题)我当时的熟练度上来后几乎眼睛扫一下便可以知道答案,而且正确率很高。所以今年的专业课变革真的是幸福来的有点突然。我货银那本书前前后后翻了不下10遍,你们可能认为很夸张,其实到了5遍之后速度就很快了,两个上午共5个小时几乎就可以复习一遍。到大概8遍以上一个上午3个半小时就可以扫一遍,因为那时熟悉程度很高,大概温习一下就行了。只是前期的第一遍第二遍过程有点慢,但也要尽量快。这里说一个问题,就是很多人遇到问题就喜欢问,其实大可以第一遍的时候遇到不要急着问,先仔细想想往下看,第二遍回头再看时候可能你就想明白了,第二遍不行,第三遍第四遍也一定会自己想通,这也算是对自己不断重复看书的一个倒逼机制。实在不行的就跑去问同学和老师,这样才会有一个很好的效果,因为到了那时你的问题一定是少而精的,这时记忆效果应该极佳。对于胡的那本课后习题,我觉得选择题可以做做,简答论述有时间挑着看看有点印象就行。总结一下货银:还是我说的硬着头皮,咬紧牙关认真挺过打基础的阶段,现在是4月刚开始,现在可以把货银和国金赶紧疯狂过2遍,(效率很重要,我建议你们可以不带手机)也就是打基础阶段,配合着选择题帮忙记忆(铅笔做),然后犯困的时候或者每周抽半天尝试着来用A4整理整理每章都有哪些内容和重要知识点,做一些真题选择题琢磨他大多怎么考。这是基础阶段要做的一些工作,因为还有微观的两本书很复杂所以整个打基础的时间可能会长一点。到了78月份,就要进行中期的滚动复习了,这个时候因为有了一些熟练度,所以进程会大大提速。这个时候看书一定要尝试着思考前后章节的关系,对于每个知识点的理解要做到尽量准确。滚动复习我上面都有提到。报班的同学可以跟着班看看自己学的有哪些不足,哪些方向和理解上的错误。(报不报班也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我等会会说自己的感受。)另外我还要说一点个人的感受,货银与国金书上的知识点有些是很陈旧的基础性知识点,虽然是必学内容但其实已经有点应付不了考试了。举个例子,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与影响,这个知识与商业银行的业务那一块有关,涉及到银行风险,整个体系的系统性风险,监管等很多内容还与很多所谓的金融周期和地产周期相联系,其实这些学到后面也应该要有一定的了解,但书上似乎连定义都没有。再比如今年的考题,货币政策工具创新的原因以及效果,一些二战的同学不嫌弃可以看看我的思路:首先最重要的原因便是01年后加入WTO后中国的双顺差带来大量外汇占款,导致大量的货币供应,这时央行反而省事,因为外汇占款既有利于经济发展,也无须央行烦恼直接印钱发就可以。但08年次贷危机后双顺差收窄趋于平衡,外汇占款不再是货币发放的主要渠道,而央行此时发现自己并没有很多工具可以调节货币供应量。所以SLF,MLF产生的第一个原因是央行要创新更多的货币发放工具。第二点,17年考题货币政策工具从数量型转向价格型,转变的一个重要举措便是利率走廊上下限的设立,SLF等工具则是很好的填充了这些空缺。第三点:国金里面有一个丁伯根原则,即要实现N个目标需要N个独立的政策工具,新形势下央行除了关注传统的四个货币政策目标之外还有保持系统性风险不发生,促进金融体系改革,人民币国际化等一些列的目标,所以SLF等工具的出现应该是与这些相得益彰的。第三个小问效果也是从课本上没有的中国央行实际的维稳与促增长之间的矛盾来答,另外也还涉及了一些房产周期和高杠杆并存的现状。当时在考场上写了很多,现在有些忘记了,你们会发现这些内容有些是书上的但大多还是要自己积累与思考,书本是基础,这些是要在书本的基础上慢慢思考和囤积的。积累主要是报班后老师给的一些材料以及平常看的文章,思考就仁者见仁了。

国金:这本书其实蛮有难度,整本书模型很多有些也很难,前几年里面的帖子里面一直在说要按假设公式推导内容评价延展这样来记忆。这个方法很对,但可能说的不是很清楚,个人认为单独让你完整描述一个模型的题几乎不可能出现,大概率还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所以要注意记忆每几个不同模型的具体内容的同时还要比较不同模型的区别与联系,这些书上有一些,通过大量做选择题也可以帮助训练记忆,在做题中忆,不确定的去翻书,样做题的效果比较好。在你的选择题做的又快正确率又高,并且用4纸可以大概写出每章的框架,编者是怎么构思者章内容以及一些重点的知识点之后,国金也算是过关了。过程还按上述所说的前期打基础,中期滚动。这里提醒大家,国金写的是开放经济下的一国经济运行,而汇率是联系国内外的一个核心变量,内要基本面稳定,外要收支大致平衡或者可持续,学习的时候永远记住这一点,这样才可以与货银搭上关系,把货银的那一套也就是关于国内基本面稳定的来思考进来。外部则是关于国际收支,国内外资金流动,国际货币体系这些内容。(这些也都是我自己思考的结果,无偿奉献给你们哈哈哈)你会发现熟悉整个内容之后整个框架非常齐全,各个知识点任你截取都能扯到整个的知识体系。宏观部分前中期策略大概就是这样。现在说的后期的,你们也都知道复旦专业课的题还是偏论述,简答论述占到50分,可见其重要性。后期的复习也是针对简答论述的复习,但是如果你真的走完了前中期的过程并且熟悉程度达到我所说的那样,其实有些题是信手拈来。但也有很多题需要去额外查资料背点材料作为储存才行。后期大概什么时候开始呢,一定是前中期的过程完了之后,最晚不要晚于11月份,期间你可以试着写写。这时候金融联考真题和历年真题都会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年由于改革,不知道明年具体会怎么样,但我估测大概率名词解释是没有了。(只是估计,若再出现我可不负责啊 哈哈)所以准备不准备我真的不好说,但简答论述一定要认真准备。国金的习题,金融联考题,真题这些都是极好的模拟材料,其他高校的真题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性。

报班不报班的问题:我个人是报了班的,而且效果觉得还不错。现在思考下来主要原因:8月中旬时我专业课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照老师讲的看看自己与老师的差距,还有哪些需要补充,自己有没有方向性错误的问题这些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宏观方面也会很多新的积累,给的一些资料会很有帮助,对自己后期的论述题简答题答题会很有提升。微观方面不得不赞一下讲公金的那位老师,让我庆幸好在报了,不然自己学习到的东西与真正重要需要学习的东西会有很大不同。当然我不存在推销某机构的意思,只是实话实说。

微观方面:四本书里面的投资学与公司金融这两本书让我很是头疼,看了很多遍依旧理解不深,当然投资学我是主要看的张亦春的金融市场学课后题也刷了好几遍。刘红忠那本只是前5章还有第十二章好好看了下其余完全可以替代。罗斯的课本我也是看了一遍,但一边效果并不是很明显。这个时候报的机构8月班的课给我狠狠一击,让我意识到自己的方向与深度与真正要达到的还有很大差距。好在微观重在理解,要背的东西不多,把课反复听几遍之后也大概掌握了微观的内容与知识体系。最主要的就是一些计算题还有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掌握吧,投资学建议你们好好看几遍张亦春,这本真的是神书。第十一章利率可以不看十四章也可以不看,和刘红忠的形成互补,行为金融学那部分其实难虽难,但要掌握的好像就是一些概念和背诵一些段落,所以也不用很慌(数学推导我是一概不看)。计算题我是做了罗斯课后的一些章节的题,博迪投资学也是按机构的部署完成了部分章节的题,今年计算第二题,正是因为做了博迪的第23章,所以有点印象,按博迪书上的答题方式答的题。说到这里,我不得不说,可能宏观可以通过多看几遍书来解决问题,但微观真的很令人头疼,所以我建议有条件的可以报个班(这里有推销嫌疑,但我真的是实话实说。)而且很感谢机构的老师留下的题,质量真的也很不错。最后的微观突击都是靠的那些资料。(没有在推销。。实话实说)近几年微观论述题都有点难度,需要一定的积累,但整理多了你会发现其实那几回事,中国的股市,公司治理,股利政策等主要关于市场环境方面的问题,这些都有一些套路,查找一些资料背点存货,按照投资人 企业政府等几个角度分别进行分析。有知识储备的话再来点中外对比,这时答案就很丰满了。具体的材料需要你们自己去充实和积累。简答题一方面联考里面有一点,如果复旦真的延续去年的出题思路,那建议各位可以去搜集其他高校的真题来看看了,选择题看简答论述题。看书顺序大概是货银国金,金融市场学,公司金融,投资学。看书的时候一定要做习题检测。关于笔记的问题,这也是我自己走的弯路之一,前期做的笔记很像抄书,所以不建议你们做很多笔记,书看了2遍之后有了大概了解,题目做了一定量之后按照我说的A4上简要写知识点回忆每章体系的方法即可。

初始部分大概就是这样。你们可能会说我复习的早你们会不会来不及?我其实是走了很多弯路的,浪费了很多时间,以上叙述是我把很多弯路过程省略过后的,所以如果真的有心想考,时间是够的,就看自己的毅力与坚韧了。

复试我是有点翻车的,复试总共分为两部分英语面试和专业课面试。专业课面试15分钟老师掐时间,英语78分钟。英语相对容易,提前准备好的自我介绍在说给老师听的过程中老师会对你自我介绍中的内容随机发问,问题一般都很容易回答。这个里面就存在一个你的自我介绍内容有些要提前设置好,老师可能会在哪些地方发问,自己也可以提前做好准备。听说我的英文面试时比较高的,专业课有点炸。其实专业课面试也很水,主观性很强。面试的时候有三个老师,老师会有你的信息表,本科院校本科专业这些都有。我进去的时候老师直接把我基本信息说了下,然后问我是不是往届(可能我看上去比较老哈哈)。因为本科学的建筑设计,老师便说,我上次去巴黎罗浮宫,也没觉得贝律铭做的那个玻璃门有多好啊,请你从专业角度给我讲讲。这我就尴尬了,其实在下我也不懂啊,要是懂的话哪还有时间考金砖呢。外建史有学过,但我上课没听讲。所以就一顿尬聊。之后那个老师又问我,那你觉得建筑设计能给你学金融带来什么优势呢?这个问题又把我问的有点蒙,虽然之前我有思考过,但并没有想的那么透彻。思考了20秒,实在是想不出能给我带来什么优势,我就说我可以从建筑就业看房地产的形式,从同学那了解设计院项目多寡来预判基建投资对GDP的影响。这个简直就是把自己往坑里推了,老师就直接问我,那你分析一下房产周期跟建筑就业的情况呗?这个问题也很麻烦其实。没有准备过的情况下要答得很好也还有点难度。旁边一个老师问我,来经院几次觉得经院大楼怎么样?这也是建筑设计的问题。后来就是另外一个老师问我城镇化的一些问题了比较专业,不过我觉得答得还行。不难看出我专业课分低主要还是本科专业学的不行,而老师感兴趣的恰巧是你本科专业。复试109人,几乎没有问到关于经济学方面的知识,但来年情况不好预测。根据个人本科情况,老师也几乎是随机发问,话题的引导很重要。本科金融的可能问的难一些。

大概情况就是这个样子啦。不知不觉也写了这么多,以上内容都只是个人的实践经验,并不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可能专业课我看的那么多遍数对于很多刚开始准备的同学来说有点来不及了,其实也无妨。我看那么多遍主要是我复习的早,战线拉得很长要保持状态只能不断的滚动复习滚动看书。4月初相信大部分人也都开始准备了,所以是完全来得及的,可能5遍就完全可以达到我的效果。总之一句话初试前对知识点要不断的滚动复习,熟练度上来之后你会发现所谓的框架所有的知识体系会慢慢形成,当然这也是个漫长的过程。

再说一个个人比较失误的地方:一战选手大概都会有,12月份当政治,英语作文专业课要背诵的东西同时压上来的时候会手忙脚乱,搞得数学全完没多少时间复习。考数学前一天一定要早睡,保证睡眠。好的体力也是你拿高分的保障,也可以带瓶红牛很管用。

以上只是个人愚见,很多东西都不具有普遍适用性,各位老铁们还是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作战方案。

整个备考过程中也要注意休息,一个月抽个一两天休息休息不会有太大影响,看个人情况。我也有整整一天在寝室打游戏的时候,精神懈怠的时候,情绪波动的时候,很感谢家人在背后的开导与支持。备考过程前半段会觉得累和枯燥,到了暑假大家都会很拼 时间也都会加上去。但每天都会觉得很充实,到了十月份往后,压力还是很大的,很多人这时候会有工作的招聘,入党的一些事情会让你很烦躁,这些事情回过头来看虽然会占用一些时间,但不会产生太大影响。无数次有过放弃的念头,心里的执着还是支撑我走了下来。考上之后也没觉得怎么样,觉得自己也配得上哈哈哈。

最后因为有同学找到我想一对一辅导,说自己可能比较喜欢小班,不太喜欢问老师问题所以报大机构可能不能最大化效用。我结合了自身的情况,因为时间也能空出来一些帮助那些有需要的同学,然后也跟未来复旦的室友合计了一下准备二对一(该室友分数是420+,数学140+)我们两个人把数学和专业课互补一下之后应该可以对有需要的学弟学妹进行帮助。这里需要的学弟学妹可以在公众号后台留言给我,或加我微信!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