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成为可能

标题:写作那点事
主题:让表达成为可能
时间:2021年1月27日
第一周 第一天《沟通式写作》
今天的写作课,是关于日常沟通的写作,也就是我们经常用大微信信息的文字表达。需要注意的三个问题,一是避免歧义词语的运用,而是尽量不要用双关语的使用,三是避免忌讳语的的使用。这三个是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无意识的用到的一些词语,你感觉自己说清楚了,而且表达没有问题,但是对方没听明白,或没看明白,一头雾水,甚至会做出相反的举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知识的诅咒。不是你明白别人就明白。
通过事例,充分说明,文字表准确的重要性。
更重要的是给读者传达一个信息,只有想明白,才能讲明白。也就是思考的重要性。
文字的呈现,主要是通过大脑网状的思维用线性的文字表达出来。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词语表达能力。看到这,是不是感觉写作太难了,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不要被这些术语吓到,简单说就是把字、词、句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组合。组成千万种不同的句式的过程。一句话的排列不同,可以表达不同意思,加上标点的使用,和不同的语气,更是让中文的魅力大放异彩。比如:简简单单的一句:你干什么。你干什么?你干什么!你,干什么。你干,什么?等等,再用加上不同的语调,试试,就会生出各种意思。所以使用文字也是一种艺术。
因此,在文字输出的同时,先要在大脑中有清晰的逻辑,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才能让你表达清晰。
根据多年的教学发现,很多时候,我们把自己在写作过程中,感觉简单易行的写作方法尽力的教给学生,并把他们写出来的文章加以修改,给出修改建议,让其修改,结果总是大相径庭。只有少数学生可以理解你的意思,并能改出满意的文章。
这种情况可以说一直存在,解决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多读、多写、多改。
以我的教学经验,讲解课文,不仅讲文章的意思,结构,更多的是让学生赏析文字传达的意境。一句一句的进行解剖,挖开直到看到作者的灵魂,我们经常说:读书是与作者的灵魂对话,只有达到这种读书的境界,你才是真正的读懂了。尤其是经典的书,它承载了作者的心血,精神世界,价值观,世界观,你会感受到一个人沉沉浮浮到一生。
美的东西谁都喜欢,但有人大方的喜欢,有人猥琐的喜欢。就像欣赏文章,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结果。往深一点探讨,那就是知识储备不同,认识不同,再往深说,那就是大脑的知识结构不同,底层思维不同,造成了人的千差万别,也就有了形形色色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