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切尔夫人:从杂货商的女儿到英国首相,一切成就离不开父亲的教育和
撒切尔夫人:从杂货商的女儿到英国首相,一切成就离不开父亲的教育和培养
翻开世界历史,在上世纪80年代,撒切尔夫人绝对是一位风云人物,她在政坛上雷厉风行,英勇果敢,素有“铁娘子”之称。她从杂货商的女儿成长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也是欧州第一位女首相,虽然去世多年,她的传奇仍然不断被人提起。
1925年10月13日,撒切尔夫人出生在英国东部一个小镇的一个普通杂货商家庭,她全名叫玛格丽特·希尔达·罗伯茨。当时谁也不会想到,这个普通的女婴会成为叱咤全球政界的风云人物。
1979年5月,当撒切尔夫人搬进象征权力的唐宁街十号,开始她的女首相生涯时,她说:“我的一切成就归功于我父亲罗伯茨先生对我的教育和培养。”这足以看出,撒切尔夫人的父亲在她从政的道路上起了重要的作用。
放眼世界定乾坤,合抱双手一无所成,可以说父母的眼光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孩子的前途。而撒切尔夫人的父亲绝对是一个有眼光的人,罗伯茨为了弥补没有儿子的遗憾,从很小时就开始培养她作为一个政治家该有的素质。
撒切尔夫人的家庭很普通,他的父亲罗伯茨其实没有多少文化,13岁就辍学了,后来开了一家杂货店,虽然他不是一个博学多才的父亲,但他绝对是一个善于教育的父亲,他独特的教育方式为撒切尔夫人成功步入政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撒切尔夫人的父亲对她一直要求很严格,在她五岁时,他就教育女儿: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争做一流,一定要走在别人前头,不能落后,即使坐公共汽车也要坐第一排,遇到困难不能说“太难了”“我不能”。
这种教育对于一个五岁的孩子来说也许太过苛刻,可实践证明,正是这样的教育培养了撒切尔夫人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在撒切尔从政的那些年,一直信奉“永远争做第一排,抢先他人一步。”正是这种信念,让撒切尔夫人在英国这块儿男人的领地成为第一位女首相。。
“永远争坐第一排”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激发着撒切尔一往无前的勇气和争创一流的精神,使她雄踞政坛长达11年之久。
最好的教育是言传身教,父母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先要成为这样的人。撒切尔夫人的父亲虽然没受过正规教育,但她自己酷爱看书,并通过自己的努力由一名杂货商奋斗成格兰瑟姆市市长。
撒切尔夫人7岁时,父亲罗伯茨就培养她对政治的兴趣,别人家的孩子在看小人书、看连环画,看儿童文学时,撒切尔夫人的父亲除了自己看书,他还要求女儿多看书,但不能啥书都看,让女儿只看三类书:人物传记、历史和政治方面的书籍,通过读书和父亲的影响,撒切尔夫人对政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从小学到初中,撒切尔夫人读了大量人物和时政类的书籍,并在父亲的鼓励下,她写了很多读后感和心得体会,为她今后的发展储备了大量有用的知识。18岁时,撒切尔夫人说政治已经融入她的血液。
撒切尔夫人一生果敢干练,很有主见,其实也得益于父亲罗伯茨的教育。在她小时候,她每天在家读书、学习,看到外面的小伙伴自由自在地在外面玩耍,她好生羡慕,一天,她鼓足勇气向罗伯茨说:“爸爸,我也想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出去玩耍!”
没想到她父亲不高兴了,他很严厉地告诉女儿:“你不能看到别人干啥自己就干啥,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你每做一件事情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而不是因为别人在做,你就去做!”
听了父亲的话,撒切尔夫人觉得很有道理,仔细想想,其实她也未必那么想去外面玩耍,在家看看没看完的书也很好啊!
在对女儿的教育中,罗伯茨经常告诉她要有自己的主见,要特立独行,要与众不同,要有自己的个性。父亲的教育让撒切尔夫人成为一个充满自信和远见的人。
撒切尔夫人在特别传统和保守的英国,在众多男性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成为英国的第一个女首相,离不开她的好口才,而这又得益于她的父亲。
口才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从小练出来的,撒切尔夫人也一样。她3岁时,父亲就给她请了一位演讲教师,教她说话,学习演讲知识,掌握演讲的技巧,可以说撒切尔夫人赢在了起跑线上。
除此之外罗伯茨每个周日都会带撒切尔夫人到教堂去,让她听牧师的布道,感受滔滔不绝讲话的魅力。
在家中,罗伯茨还经常有意找各类问题和女儿进行辩论,在老父亲的精心培养下,撒切尔夫人小时候就口才不凡。
11岁时,撒切尔夫人进入凯斯蒂女子学校,成为凯斯蒂辩论俱乐部的种子辩手,辩论会上,她思维敏捷、观点独到、讲话准确、气势磅礴,同学们都甘拜下风,老师也对她大为赞赏,父亲成了她的"人生导师",在父亲的影响和教育下,她坚实地成长着。
后来考上牛津大学,她仍然热衷于辩论,而且敢于表现自己,无论好坏,父亲都会给她鼓励,让她充满信心,这些后来都是她具有机智沉着、语言犀利、充满感染力和穿透力的雄辩才能的重要原因。
一个人的成长必定跟原生家庭有关,作为父母必须要做的,就是在儿女的成长过程中引导他们走向更正确的道路。罗伯茨对撒切尔夫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正如她所说:“我把我的一切成就都归功于我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