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不再是一个港湾和后盾,而是一种需要承载的责任
两三天没写憋得慌,端午回了趟老家,回老家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件放松的事,但是对我来说不是,回一趟家再回来,内心中有一种莫名的压抑。
就像人家说的,城市容不下肉身,农村容不下灵魂。现在的农村外在条件上多好,交通便利,一切也都方便,老家里的房子还宽敞舒适。而离不开的是人情世故,有数不尽的是是非非,简直就是一地鸡毛,但鸡毛蒜皮又没小事。
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反正我听了感觉日子没法过了。农村人有个特征,在外人面前总是友好而热情,但是在亲人面前,稍有不对,就剑拔弩张,情绪丝毫不带有保留和忍让。
为什么不能平心静气的沟通吗?为什么总是相互抱怨和指责呢?
我外甥在看电视时问,那些人为啥要打架,不能好好商量一下吗?我回答,商量不明白,就只有暴力来解决了。就像你爸妈说你,给你说好几遍,你不听话,他们就只有用语言暴力或者肢体暴力来制服你。
一个家庭说白了就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一不小心就可能触碰到对方的利益,而且是一环扣一环的。比如说,如果我和我姐闹的很僵,我姐连着我妈呢,最后我妈成了那个受伤的人,所以我再看不惯她,得给我妈面子。再比如我爸对我妈,脾气不好,但是中间又连着我,我是他儿子,传统家庭,男人对儿子还是比较在意看重的,他如果想怎么样,也得看看我,给我面子,因为我是站在我妈这的。我姐和我爸的关系,反倒是相敬如宾,他们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也相互不干涉。
生活磨下来,每个人都很累,身心疲惫,他们又没有什么文化,所以更直接的就是情绪与情绪的对碰。不管是对老人,还是对小孩,每个人都没有耐心,你让我不爽,我让你更难受,看谁能压制住谁,情绪暴力成为了是最常见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我曾想试着去解决,但这是长期存在的问题,又怎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呢。而我如果把这种事放大,那我在他们眼里可能就是一个自找没趣的人,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方式,并没有觉得有问题。他们都有各自的自我保护机制,一个小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你会发现身上都有。反正你不懂我,我只能自己干自己的,保护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你攻击我,我就攻击你。
这就是利益共同体,在一个共同体中,并不一定是要非常有凝聚力,战斗力,而是有最基本的保障,在这个群体里有各自的一个安乐窝,使之维持下去,不至于坍塌,崩溃,瓦解。
这样的家庭现状一定不是个例,而是千千万万,我突然明白,农村本来就是在社会的最底层,终其一生为了生存与活着,如果运气好,有了一定的发展,能多享乐一段时日。
长期在农村的真的有多大追求吗,大多不是,这就像是一个圈子,他们要的可能是比身边的人稍微好一些。而城市也是一个圈子,大家所谓的奋斗或许也只是为了比自己圈子里的人稍微好一些罢了。
我在想,人为什么都这么累,这么苦呢,因为我们不知不觉被带入到了一个圈子里,我们总关注着,在身边而又不该过多关注的事情,因此变得焦虑,而没去做哪怕是改变一点点能够影响使之变的更好的事情。
我在想,能脱离就脱离吧,不陷入其中不更好吗,去找自己喜欢的圈子,自己打造的圈子,但是啊,这又是一份责任,还是要力所能及的让其更好,到了该担责任的年龄,责任也在慢慢的找到你。
家不再是一个港湾和后盾,而是一种需要承载的责任。如果你是这个船的舵手,这个船能不能开向一个新的方向,从黑暗走向光明,从混沌走向明朗,从溪流走向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