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想法

学诗路漫漫,双眸已致幻……

2019-10-29  本文已影响0人  阎行之

今天继续啰嗦韵字归类,当然最重要是更正一下之前的误区与想当然。

臭小子还是太年轻,之前整了一下1东,2东,3江,就想当然的以为:天下英雄不过如此!

于是很自然的就被4支与其后面那些兄弟,教育的明明白白。。

经此一役,让我想通一个道理:

“不是世界和平,只是恰巧生活在了和平的国家,”

“不是韵字好分,而是恰巧那些好分的凑在一起”

原来,就算是一个韵部,大家也只是搭伙过日子,也是分各个派系的啊。

老师之前说:一个韵部熟悉记个15到20个就行了,初级阶段背过那么多不太现实。

我现在终于有点理解老师的意思了,直到上次我还是在想当然。

当时的想法是,自己打开韵表,然后找出来常用字,记上20个左右,然后分类组词,这样就算过了。

然而,当我实际操作时,才意识到这个特别重要的问题,瞬间惊醒:

我小阎何德何能?咋这么蠢啊!

我狠狠把左手掐了一把,然后问自己:

你才读过几首诗?指甲盖这么大一点阅历能让你分清那些是常用,

那些不常用?难不成认识就是常用?

不认识就是不常用?可笑不可笑啊!?

而且这样还存在一个客观问题,那就是会对韵字归类缺乏主动性,对读诗缺乏主动性。

最最重要的是,即便这样弄完,找了字,组了词,依旧不能记住,因为没有应用的场景,不用一丁点用都没有!

以上原因,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幼稚的想法。

哎呀天啊,我竟然忽视了如此重要的一点。

那就是文本本身啊!

杨老师长提的“注重文本”本身啊!

人家车进士没我知道的清楚?

人家不比我更通晓那些常用?

哎呀,真是本末倒置,买椟还珠。。。。

记个常用的15-20个,不正是《声律启蒙》每个韵部的数量嘛。。

你说说,我当时咋就那么傻。。。。

经过我空脑壳大半夜的搅动,又有了如下感悟,这次希望救救孩子。。。

①专注文本:熟悉,记忆韵字,主要以文本为主,刚好15-20个,分类的时候按照普通话读起来不违和的方式分类,比如1声和2声。

②发挥主动:文本因为年代与篇幅的关系,有些字已经不常用了,更有些字压根没录进来,自然而然的15-20个不一定够用,不够的前提下,刚好可以发挥主动:

1:主动多读诗,大量的读诗,从而分辨哪些韵字到底是常用而又未录的,发现一个加一个。

2:主动留意韵字组词,古代哪些诗人到底是如何用这些字组词的,发现一个录一个。

我认为这样的笨方法多了一项主动,应该会比直接找出来效果好一点。。。

③必须要用:这是以在下目前的浅薄见识下认为最重要的,韵字找的再多,词组的在华丽丽,不用,不经常应用,没有应用场景,绝对会忘记!至少我会。。。

而关于用,经过我偷偷地观察,杨老师其实整天都在玩,完全平常说话就可以刻意押韵,顺口溜整起来,5个7个跟说唱一样,其实挺好玩呀。

当然我脸皮比较厚,也想通了,我真心地以为,学诗当然重要,但是学不会也没事,做一个有趣的人也挺好呀。

就算得不到西瓜,拣个芝麻也不错嘛,这样啃馒头的时候撒上面,还能冒充汉堡捏,哈哈。

好啦,小阎信口开河,胡言乱语完毕!

哪里有问题请大家一定要斧正,我还是个孩子,还可以玩很多年。

以下为这几天韵字分类的结果:

一东,二冬,韵母主要为eng,ong.。

①主要分为1声和2声的韵字。

②只需要1声和1声押,2声和2声押,就不会违和!

三江,韵母主要ang

①只要分开1,2声就可以不违和。

四支,大家族。。主要韵母有i,ei,ui,er

①1平和2扬是大分类,是每个韵部不违和的前提。

②同声ei,和ui,可以放一起,不违和。

③同属i,但是z,c,s与zh,ch,sh违和,比如诗(shi1),丝(si1)。。

④er儿,这家伙是另类,跳出三界中,不在五行内。。。

五微,主要韵母i,ei,ui

①同声ei,ui不违和。

②同声i不违和。

PS:有个“旗”乱入,我查属于四支,但是虎节对龙旗是五微里的,文本错误?

六鱼,七虞,主要韵母u,V..

①除了1,2声,还分U和V两大阵营。

②同声调,同韵母,不违和。

③六鱼V多,七虞U多。

以上为全部内容,卡片发出来,方便对号入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