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与口才

对上级开不适宜的玩笑,要机智应对

2017-10-26  本文已影响42人  易哥说话
易哥说话

纪晓岚中进士后,当了侍读学士,陪伴乾隆皇帝读书。

一天,纪晓岚起得很早,从长安门进宫,等了很久,还不见皇上到来,他就对同来侍读人开玩笑说:

“老头儿怎么还不来?”

话音刚落,只见乾隆已到了跟前。因为他今天没有带随从人员,又穿着便服,所以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皇上听了纪晓岚的话很不高兴,就大声质问:

““老头儿”三个字,作何解释?”

旁边的人见此情景都吓了一身冷汗。纪晓岚却从容不迫的跪在地上说:

“万寿无疆叫做“老”,顶天立地叫做“头”,父天母地叫座“儿”。”

乾隆听了这个恭维自己的解释,就转怒为喜,不再追究了。

在不协调和次协调交际中,成功的运用自己的机智和口才,随机应变,可以化解矛盾,帮助交际者走出困难,纪晓岚正是成功的运用曲意直解,将对乾隆有不尊性质的“老头儿”三字,巧释为“万寿无疆”、“顶天立地”,“父天母地”。这样,不但化险为夷,而且变辱为恭。

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类似纪晓岚的尴尬,自然也需要适当的方法予以补救。

李科长下午主持一个大型的企划会议,需要准备一些资料。于是就把这件事交给小陈去办,由于小陈处理这类事很有经验,没多久就把资料交给科长了。

李科长,翻阅着资料,并慎重的问:

“这件事上面的人很重视,资料内的数字,你是不是都详细校对过?”

不料,小陈却好像满不在乎的嬉笑着说:

“大概不会错吧?”小陈话说完,就见李科长把资料从重重地往桌上一丢,并怒气冲冲地说:

“你是在干什么?怎么可以说“大概”呢?”

小陈觉得有些委屈,心想:“开个玩笑也不行呀?”

敏敏是一句玩笑话,对方却信以为真,结果就造说者不快、听者生气的后果。这种情形的发生原因大致有下面三种:

(1)以对方用心思考、重视的事开玩笑。

小陈的例子就是这种情形,李科长命令小陈替他准备资料,是以一种一丝不苟的心情对待,而陈却嬉皮笑脸,毫不在乎。所以,李科长会动气发怒。

(2)个性耿直的人经常会把别人的玩笑当真。

(3)对方有心事,没有心情听玩笑话。

这和第一种情况类似。由于焦躁不安、过度疲劳、精神过于紧张等因素,也会使一个正常人的精神或肉体陷入紧绷状态,而听不下任何玩笑话。

另外,有强烈自卑感和被害者意识的人,也是开不得玩笑的。

如此一来,或许你会怀疑:“那么玩笑话是说不得了吗?”其实也不尽然,一般而言,玩笑话大多具有使工作场所变得活泼,化解呆板气氛的功用。问题在于我们是否看准当时对方的心情罢了!

那么,开了不适宜的玩笑以后,该怎么补救呢?比如上面小陈的例子,居然上级已经生气了,如果他也默不做声,更容易造成对方的误解。

在情况的势头不对时,小陈应该把语气一转,用严肃和充满自信的口气说:

“科长您放心,这些资料绝对不会有问题的。”

科长可能会问:“那么,你刚才为什么说“大概”呢?”

“对不起,不过,请检查这些资料看看,一定不会有错的!”小陈说话时除了语气要有自信外,还要面带一点微笑,听了小陈的补充说明和看到他的态度后,李科长的心情和语气应该会缓和下来。

通常朋友间的谈话较不必拘小节,即使夹杂些讽刺性的话或略带调侃时,彼此也不以为意。当然,把借此机会引人注意或出出风头就另当别论了。不过,不论本意如何,适度收敛这种行为是非常必要的,尤其在工作场所更应该多加注意。因为在工作场合自我意识较强,彼此间也难免有利害关系,哪怕只是一句无意的调侃之词,有时也会造成不愉快的芥蒂。因此,身为一个公司的职员,在人际关系的运用方面,至少要懂得言词分寸,尽可能避免说出令人厌恶的不当言词,倘若只是为了营造欢愉、热闹的气氛而刻意制造幽默,却弄巧成拙地让人生气,也是相当得不偿失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