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f-痛苦救赎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出自《孟子》一书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经典名句。“故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这句名句出自《孟子》,被列为“四书”,由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等著。而这本书的作者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姓孟氏,名轲,字号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树宸”,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的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
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人之于国也》等。
整句话的意思就是: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我觉得这句话中想表达给后人的思想有两点:
第一点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故天降大任于斯人也…”激励无数胸怀大志的人在逆境中奋起,让后人明白,要成就大事必先经历痛苦的蜕变。
因为,痛苦与希望本来就同在。
许多古人会成就一番大事,正是因为他们身处逆境之中激励了自己,奋发而起。逆流而上,有一颗坚定不移的心,反而会愈挫愈勇,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
至于死于安乐者,历代昏庸国君,乐不思蜀而身死国亡,例子更是数不胜数。
第二点便是成功永远没有不劳而获的道理。
态度决定高度,这是我们小学老师常的一句话。小时候不明白,看到这句话,便恍然大悟。
因为在成功道路上的失败和磨练会永远成为你的经验,通过走捷径而得来的成功是毫无意义的,成功一定是留给踏踏实实的人的,留给兢兢业业的人的。
所以,对人的一生来说,对逆境和忧患的体验倒往往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处于学习生活中的我们也是这样,不要因为现在学习的痛苦而放弃和埋怨。学习是一种漫长的积累过程,终有一天,成功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之前经历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这样的人生,是不是比那些一帆风顺的人生要丰富得多,因而也有价值得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