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每天写500字生活家

那些盲目乐观的不买房者们

2017-03-25  本文已影响201人  嗨的哥尔
现在要不要买房?

房子,一个最复杂的经济现象

房子啊,我们这些在大城市摸爬滚打上班族心中永远的爱和痛,每当想起来就无比焦虑的问题。这篇文章是因自己的迷茫而起,去寻求答案的过程,我看了不同的观点,从中提取了一些比较特殊的观点,以供参考。

著名经济学教授王福重先生说过一句话:

房子可能是目前世界上最复杂的经济现象。

而现在好多人不买房的原因是:

买!不!起!啊!

在多年来中国房市长期看涨的情况下,死多头一直都在赢,那些苦口婆心说楼市泡沫的大多数都遭到了唾弃。

在中国房子涉及更复杂的因素:

刚性需求(这点我是有异议的)、文化和安全感、投资需求、中国的土地所有权、70年产权、中国的房子建筑质量能不能撑过70年……

对于买不买房这事,但即便是媒体建议也分两派。比如下面两个著名自媒体人最近在公众号发表的文章,都很有意思,可以去看下:

吴晓波:《90后就别买京沪深的房子了》

连岳《我们都有病》(副标题:房与爱不矛盾,有房更有爱)

几个数据

中国十年来,广义货币M2超发将近十倍,领跑全球。所以是整体物价水平都上涨、不止房价。

中国一线城市房价年涨幅都超过20%

超过20%回报率的投资渠道狭窄,普通人没有机会,于是房市中投资需求比重非常大

广义货币M2供给的对比

盲目乐观的不买房者

我所知道的确实有一派人,认为没有必要买房,他们当中包括了:罗永浩、李笑来、高晓松等等……

这些人都不缺钱甚至个别早已财富自由,他们完全有条件买房,但他们都选择租房。虽然他们不代表大多数人观点,但当中的思考应该非常有趣,我把他们称为“盲目乐观的不买房者”

他们怎么想的?

知道这一派人的存在,是很奇妙的感觉。在所有大趋势都认为房价会涨、房子是最好的投资品,它让人活的更好的情况下,还会有人长期持有这种看法,应该有什么坚定的信念支撑着他们吧

于是我去看了他们当中一些人的言论,揣摩之下,得到的结论却出奇的简单,简单到我写下来,自己也不太相信,别人也不太相信,自己相信了要说服别人也还很有难度。

他们都相信长期来看,个人的成长会超过房价的涨速。

而因为他们都大部分已经有非常高的身价说起这话完全够格,但普通人不一样,所以他们的这些话就很难说服大家。可是我想了一下,又不同了,因为:

他们好多人在远没有今天成就的时候,就已经持有这个观点。

盲目乐观的依据

似乎又回到了开始的话题,这些人真的盲目乐观的相信自己的成长。

于是我开始想,这个盲目乐观的依据在哪里,底气到底在哪里……渐渐的有一个可能的答案映入眼帘。

复利!

回去看货币超发的曲线图、再看看房价上涨走势图,它们都很吓人

2010-2015年广州和深圳的房价走势图

但是个人的主动和有意识的成长可以类比为复利曲线(有简化成分),最关键的是这条曲线可以不封顶!

投资自己的曲线是复利的,没有天花板.

投资房子的曲线取决于供需和人们的预期和经济发展!

我想象的盲目乐观不买房者在他们自己都还特别渺小不起眼的时候大概是这么想的:

短期内要接受投资自己成长的速度仍然比不上投资房子来到快的现状。

但长期来看,要有耐心持续的成长,会越来越快,终有一天超越房价的增速。

于是这个逻辑可能也解释了大部分人没有盲目乐观的预期的原因

一段时间内投资自己是劣势于投资房子的,而且这段时间显得遥遥无期

来自周遭和整个社会紧张的购房情绪会左右我们,让我们急于投资。

结论

盲目乐观的不买房者大概是这么看问题:

一个人的成长早期肯定是慢的,接受它,继续刻意的反复的练习、成长。

个人主动刻意成长的结果长期来看可控,不封顶,所以比房价可靠。这是预期造成的影响。

盲目乐观的预期,会使得反复积累成为可能,使得未来高价值成为可能。

以上是我目前从这些人当中学到的看问题角度,我自己也在消化中,离做到还很远,只是通过整理和思考对房子这个问题上多了另一个清晰的思路,供你我参考。希望对你有启发。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