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书院 | 聆听唐诗之路守护者的声音
白云书院 | 聆听唐诗之路守护者的声音
素墨以诗 荏苒在越 4天前
白云深处有初心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在绿水青山间,有一青砖黛瓦的人家,该是一副怎样的画面。在阴雨蒙蒙的午后,实践队成员来到白云书院,采访院长徐跃龙先生和马骏老师。境如其名,书院处处弥漫着文学艺术的底蕴,细节之处都是雅致。
02
01
徐跃龙先生是新昌县政协秘书长,一位新昌地方文化的“追梦人”。徐先生创办《新昌报》,提出办报精神和理念;从大量的史料里梳理、建构出新昌传统文化体系,提出“天姥山文化”概念,推动新昌地方文化从零散走向系统;编纂出版《天姥怀古-历代名家翰墨因缘录》...因为对家乡、对文化的热爱,有坐冷板凳的毅力,他十年如一日,埋头研究诗路,甘做唐诗之路文化的“守夜人”。
马骏老师,是县旅游集团网络推广负责人、信息中心副主任,受“浙东唐诗之路”创立者竺岳兵先生的启发,编纂出版《风和天青:宋人吟唱的剡溪声》一书。马老师学习徐霞客精神,跑遍了十六个乡镇、走遍了400多个景点角落,无论是十九峰巅的流云、还是沃洲湖畔的桃花,都曾是他镜头下最美的新昌名片。
徐先生重点强调了“浙东唐诗之路”具有的三大独特优势。其一,“浙东唐诗之路”是全国众多诗路中少有的获得“唐代文学学会”等专业机构认定的诗路。其二,“浙东唐诗之路”是得到了省内外的大量支持。2015年,“唐诗之路”国家重点社科项目申报成功。今年,袁家军省长则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出要“积极打造浙东唐诗之路”。其三,“浙东唐诗之路”文化底蕴深厚。仅在唐代,就有451位诗人在此撰写了1500篇以上的诗作。“浙东唐诗之路”在未来的发展前景无比光明。
2019/7/2
采访感悟
推开木门,正椅上坐着一位老先生,旁边的侧椅上靠着一位年轻人,他们亲和的笑容和热情的款待也逐渐缓解了我们内心的紧张和不安,两位老师将“唐诗之路”从古至今的文化发展详细地向我们介绍,主动回答我们的学术问题和发展问题,并就未来的“诗路”发展提出多点建设性意见。整个采访过程已不再是采访者和被采访者的关系,而是师生的关系。
文
明
诗路之曲
是谁在梦游 太白诗中的天姥
势拔五岳 唐诗之路缱绻
是谁在求道 重阳宫里的玄妙
通灵入妙 传承初唐玄风
携手聆听 天烛淌水的声音
并肩看 东郑花海模样
你在横街的夜市 挥手远去
不说再见 从不曾离开
我在十里的潜溪边 漫步信游
想着风光旅途 找到你
阅读 19
在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