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光短篇小说故事

路灯之下

2017-11-14  本文已影响295人  作家刻时
路灯之下

天色渐晚,我从图书馆走了出来,结束了一天的任务。现在正是初秋时节,夜间有些微冷,但也在人体舒适的范围之内。此时,天已经完全暗了下来,街上的人还有很多。几个学生支起了小摊,贩卖着各种各样有趣的玩意;舞蹈爱好者在一旁拿出音箱,随着动感的音乐起舞,围观的人聚集在周围,时而聚精会神地看,时而与旁边的人谈论纷纷。

我闲适地漫步在校园里,穿插在人与人之间,时而能见到几对情侣,手牵着手,在夜色中一边闲聊,一边漫步。这真是大学最美好的时刻,女孩在长椅上望着星空,男孩在篮球场上奋力拼搏。此刻拥有白天的热闹,却少了份白天的浮躁。

校园的环境让我陶醉,使我已经忘记了白天的辛苦,在校园里漫无目的地走着,不觉间,身心已经得到了全然地放松。在路拐角处的路灯下,有一对姑娘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们面带笑容,似乎在讨论着什么话题。我怀着好奇心凑了过去,静悄悄地站在一旁。

其中的一个姑娘时刻在微笑着,在路灯微弱的光线下讲个不停,而另一个姑娘却一直很少说话,聚精会神地站在旁边,做一个默默的听众。那个在讲的姑娘似乎是一位老师,年纪不大,看上去只有二十出头,应该刚刚研究生毕业。她留着齐头帘,喜欢笑,水汪汪的大眼睛中透露出一种俏皮与可爱,如果不是从两人之间的态度上,我几乎无法判断出她是老师还是学生;而那个在听的姑娘则十分文静,尽管长相普通,却给人一种淑女般的优雅。

“日本最发达的时候是上个世界八十年代,之后就开始衰落了,然后中国崛起……”老师用她那甜美又充满活力的声音讲着。尽管学生一直没有说话,但眼神中似乎已经与老师有了很多的交流。老师也明白学生的想法,继续不停地讲下去。两人之间的交流,给静谧的校园又多添了一份温馨。

我默默地站在一旁,像那个女学生一样,静静地听。他们的话题是关于日本与中国的,尽管我没听到开头,但也能明白个大概。兴趣所致,我平时对这个问题也有着不少的研究。当学生突然问到为什么中国诺贝尔奖那么少而日本却那么多的时,老师微笑着回答道:

“因为日本的经济更加发达,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学生在一旁点头,表示同意,老师继续讲:“抛开日本民族的努力,比如派了很多去外国的留学生,其实中国也派了很多。更关键的是在它的背后,还有美国作为支持。二战之后,美国把日本当成了嵌入亚洲的一个钉子,以此来牵制中国与苏联,从而未要日本赔偿,你看中国签订的那些条约,比如马关条约,辛丑条约,都是让中国赔得倾家荡产,而日本受到了美国的庇护,使得免于赔偿,而本土除了那两座城市外,几乎没有遭到任何的破坏,因此他们最先解决了温饱问题,因此科技才有了更快的发展,才有了那么多的诺贝尔奖……”

讲到这里,老师停了下来,此时,她似乎注意到了我,她扭过头来,将注意力集中在了我的身上,随着她视线的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也转了过来。此时此刻,我感觉特别地尴尬,傻愣愣地站在原地,不知道该做什么。

“你好像站在那里很久了,有什么事吗?”老师主动向我问道。此时,尴尬的局面才略有所缓和。

“老师,刚才我一直在听您的讲述,”我笑了笑,做出了一副虚心诚恳的态度,“对于日本,我也曾专门研究过,也从他们的历史中学到了很多。然而,您所讲的东西,我却无法认同。在我看来,日本之所以科技能够崛起,是因为日本引进了先进的社会制度。相比我们,他们的学术氛围更加自由,而我们大学长期的行政化使我们变得太过功利,太过浮躁。”

“作为一名大学老师,你可不能这么不负责任地教学生啊。”在听完我的话之后,那位年轻的女老师尽管脸上仍在微笑,但平和的语气中,却已经夹杂着严肃,“你知道自由民主的背后是什么吗?”我摇了摇头,做了否定回答。老师继续讲:“所谓的自由民主都是服务于统治的,世上没有什么绝对的自由民主,那些都是相对的,而中国有十三亿人,这关乎十三亿人的命运,绝对不能拿西方那一套胡来。你说大学行政化,但得诺贝尔奖的就一定是在大学中产生的吗?比如医学奖,是在大学中产生的吗?”

“是的,是有不再大学中产生的诺贝尔奖,但大多数科研,还是在大学。”我答道。

“你不能以偏概全,凡事都要辩证地看。你不能用中国大学的特点就一概而论,这么教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你应该看到,屠呦呦二十多年前就研究出了青蒿素,但现在才得奖。你有没有想过,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说到这里,老师的情绪略有些小激动。

“这是很正常的,”我答道,“世界各国都是一样,尤金砝码二十多岁就提出了有效市场论,但得奖的时候也都有七十左右了。”

老师的语气稍变平和,“其实,我想说的是,诺贝尔奖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国家的科研水平。”

“但也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我的声音微弱,并没有将她的话打断。

“很多中国的成就,都没有传到外国。”你说诺贝尔奖评定的语言是什么?”

“英文。”我答道,学生也跟着点头。

“这就对了,这就对中国有着很大的限制,我们很多的情感,用英文就是很难表达出来的。这使很多文学作品一翻译就变了模样,而不是我们没有好的作品。”

我点头说到:“这我承认,文学是这样,但是科学就不一样了,科学论文不管翻译成什么语言,意思都是差不多的,而且高级的学术论文都是要在英文期刊上发表的。”

我跟老师争论了很久,气氛也越来越激烈。因为我的注意力全集中在老师的身上,并没有注意站在一旁的学生。现在,我渐渐发现,从一开始,我和她的心与心之间就一直隔着一堵墙,阻拦彼此,从未发生过交流。学生的脸上写满了不耐烦,似乎内心在期待着我赶紧离开。此时我才意识到,她似乎很久以前,她就已经开始对我开始厌烦了。

“科学也是一样的,”老师继续说道,“比如治痘,你会怎么选择?可能你会用西医激光手术,但那样仍会反弹,而中医则讲究调养,身体调养好了逗逗才会消失,这才是治本之策,但中医的研究就没有传入世界。”

“因为西医是一种科学啊,”刚刚缓和的气氛,此时又一下子紧张起来,“西医的理论是建立在分子生物学的科学之上的,而中医的理论是建立在一种形而上学的基础之上的,是一种经验主义,中医的调养,能被科学地证明存在么?”

“中医是一门科学,”老师坚定地说,“你对中医了解吗?你看过中医的专著吗?你对中医不了解就妄下评论,是十分不负责任的。”

我没有反驳,缄口不言。

“西医和中医是不一样的,中医也有着一套自己的科学理论,而且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更符合辩证实质,并非西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说了那么多,我想表达的是,其实是西方对中国的排斥才造成了中国没有诺贝尔奖,比如宏观经济学是凯恩斯发明的,但运用最好的还是中国,然而邓小平却没有得奖,这是不公平的。中国有太多该得奖的人没有得奖了,但这并不能代表中国的科研水平就不行……”

老师说得越来越多,越来越激烈,学生站在一旁,皱着眉头,尽管没有说话,但我也看出她的忍耐程度似乎也已经到达了极限。尽管,我肚子里还有很多想说却没有说的话,但我知道,我们已经无法再交流下去了。最后,我低头表示歉意,自识没趣地离开。随着我的脚步逐渐走远,我隐隐约约地看到,那幅温馨的场面又路灯下重新上演,老师快乐地讲,学生认真地听,一切又是都那么的和谐。此时,我开始自责,也许真的是我的无理取闹,打搅了他们间的默契,破坏了那份美好,成为整个校园中最不和谐的音符。

路灯之下,一对师生在轻松快乐地交谈,就像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一样,而我心中多年的疑问也开始解开了,中国为什么几乎没有诺贝尔奖?我想今后,可能也不会再有了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