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心理学》:改变的谜团

2022-05-01  本文已影响0人  飘皓宇

我们每个人都害怕变化,但事实上每天都在改变,就如哲学里说人不可能蹚过同一条河流两次一样,我们每天其实都是新的一天和开始。

改变不一定指什么东西被“治愈”,也不一定指真正改掉坏习惯。相反,它指的是旧事物上面覆盖了一层新样式。那什么是改变呢?改变的本质是什么?

是不好的习惯在短时间内取得改善且自认取得了良好结果?是从及格水平获得了提升?是成效有了大规模提升?改变代表了“恢复原状”“除掉恶习”还是“维持原来水平”?改变要维持多长时间才算成功?

改变最简单生动的定义就是让事情变得不同,这包括不再做无效的事和做更积极有效的事情。在所有的排列置换中,改变会使个体的痛苦获得相对暂时的减轻以及使得个体的日常功能增强。

能够辨识和控制情感是产生积极和稳定的改变的关键所在。

多数人不情愿做出改变,部分是因为一直以来的错误观念。这些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阻碍了改变的发生。

改变,通常是一个人感受到一定程度的失望,从而主动采取措施,承担风险,尝试用新的方法去完成之前觉得难以实现的事。恐惧会增强我们的动力,从失望和失败中获得的成长和进步通常不亚于胜利和成就所带来的。在感到脆弱和迷茫的状况下,我们会正视此前的自我欺骗,进而产生新的见解。我们开始尝试新事物,是因为我们确定之前所做的根本行不通。

所以,积跬步方至千里,很小的努力会带来很大的收获,只要坚持。

通常改变有着各种形式和表现,但基本上都要归结于人们最终不情愿地放弃了明显不适合他们的策略,尝试新的不同的事物。

成长和学习是一个有脉络的过程,取决于人、事件和情境。改变也是,通常按如下顺序进行。
1)表达出来的对于改变的渴望,这一渴望是由于危机、创伤或者发展性转变所激发的;
2)痛苦或不适已经超越阈值,让人无法再忽视;
3)突然顿悟必须做一些不同的事情;
4)渐进的过程,接受认识到或学习到的事情,将认知转变为建设性的行动;
5)从不可避免的故态复萌中恢复。

思考:改变首先是一个意愿问题,知和行要统一。为什么入奢易从简难,是因为反人性,所以要有吃苦的心理准备,要有目标和意义作为支撑,否则改变很容易半途而废。在改变的过程中,要讲方法,知道人性的弱点深层次的思考,不要被现象迷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