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需优化医疗服务供给体系
2013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医养结合产业发展的政策,将医疗服务与养老保障相结合、“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新型养老模式已然成为国家重点培育的养老服务新方向。在全国多个地区,各种不同形式的医养结合实践、试点纷纷涌现。
在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医养结合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几年过去了,在这条并不好走的“结合之路”上,无论是对政府部门、养老机构、各级医院还是社区来说,都还面临着重重考验。最大的准备不足,是医疗服务供给体系没有结合人口老龄化趋势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和调整服务供给结构。
过去,医疗服务以治疗为中心,国家支持和医保支付向大医院倾斜。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群主要疾病转向慢性病和老年综合性疾病,更需要以保健为核心的家庭医生、养老照护、康复护理、精神心理、社会支持等服务。
中国90%的老人采用的是“居家养老”的模式。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现在的“居家养老”同过去那种几世同堂、主要由子女赡养和照护老人日常生活的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家庭式的养老服务功能逐渐被社会化的社区养老服务所替代。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功能,就是由社区医院(卫生所)为区内居家老人提供日常的卫生医疗服务,实现小病不出社区治疗的要求。
目前,许多社区采取由社区医院与区内居家老人签约的方式,社区医院医生就成了区内居家老人的“家庭医生”。社区医院为社区老人派发智能穿戴设备,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远程监控社区老人的健康数据,为社区每个老人建立健康病历档案。如老人发现身体不舒服,可按下智能手表SOS一键呼救功能联系社区医院,如老人健康数据有异常,平台会自动提醒社区医院关注老人的身体状况,社区医院为能出行的居家老人提供医疗服务,为不能出行的居家老人上门服务。一旦发现老人有重大病情,“家庭医生”能及时与有关医院和专家联系,为老人就医提供便捷的通道。
“医养结合”模式打破了资源界限,通过物联网、互联网,云技术,GPS技术等建立“系统+服务+老人+终端”的智慧康养模式,有效串联起老年人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居家服务机构、三甲医院之间的联系,既可为居家老人提供人性化、个性化的日常医疗服务,又可减轻三甲医院诊疗压力,丰富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价值,是在基层社区实现“医养结合”的十分有效的途径,得到了居家老人及其子女的广泛好评和欢迎。
作为智慧养老互联生态倡导者,爱牵挂在养老行业推出的一站式智慧养老解决方案是探索“智慧养老”新发展、破解医养结合痛点的有益尝试。
爱牵挂提出的“1+1+1+N”智慧养老新模式在全国各省市展开试点项目,截至目前为止,爱牵挂已与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社区医院等达成合作过千家,服务所覆盖的老人近50万。未来,爱牵挂将不断创新,利用科技的力量,为推进“智慧养老”发展,应对人口老龄化严峻形势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