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社我的日更计划

为什么谥号越来越长?

2020-07-02  本文已影响0人  海涛笔记

天天刷书,一起成长,我们来刷《熊逸讲透资治通鉴》的课程。

今天我们说说谥号这件事。

从周朝开始,谥号就能看到了,如周文王、周武王,分别以“文”“武”为谥号,以后还有周成王、周穆王、周厉王、周幽王等等。

不仅帝王有谥号,诸侯、大夫,后世的大臣都可以有谥号。比如曾国藩谥号“文正”,李鸿章谥号“文忠”。

这些谥号,有褒有贬,是对这个人一生的评价。有部《谥法》,就是对每个谥号评定的法则。

在西周以及春秋时期,谥号基本是一个字。春秋后期开始出现了两个字的谥号。这个时候谥号的公正性就比较差。

在此之前,中国是封建制度,每个诸侯、大夫都是有自己的地盘,与国君的关系虽然是上下级,但更像合伙人,国君活着的时候相互交流也比较平等,死后更可以公正的进行评价,继任的国君基本都认可。

进入战国时期,各个国家开始中央集权,分封制越来越弱化,国君和大臣之间形成了明确的上下级关系,所以评价的公正性就差了一些。

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他自认为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功劳,不甘心让后面的人评价,就废掉了谥号。

汉代恢复了谥号制度,但这是皇帝的权力已经大得很,继任的皇帝如果是先帝的儿子,基本都不会同意给老爹恶谥。

汉代皇帝基本是两个字的时候,除了高祖、光武帝、昭烈帝等几个皇帝以外,其他基本都有“孝”字,再加另外一个。

汉代之后,慢慢地大家感觉一两个字已经无法显示出先皇的丰功伟绩,开始罗列谥号。

比如唐肃宗的谥号,文明武德大圣大广孝皇帝。这个“圣”字,在周朝八百年的历史里,好像都没出现过,但后来已经成为皇帝谥号中的标配。

宋神宗谥号,英文烈武圣孝皇帝,都要文武兼备,都要孝,都要圣。

在清朝的时候,各位皇帝的谥号比一首诗都长,乾隆的谥号是: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就问你一个问题,给你多长时间能背下来。

历史上最长的谥号,是努尔哈赤的,一口气可能读不下来,准备好,他来了: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光打字用了我好几分钟。

谥号本来是用来为逝者讳的。人去世后,给他个谥号,以后就以谥号来称呼他。但后来皇帝的谥号通货膨胀之后,就没法用谥号称呼他们了。

以上就是今天的主要内容。天天刷书,一起成长,我们明天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