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红牛之战,谁能拿下500亿品牌资产?
红牛作为家喻户晓的功能性饮料,在中国消费者中享有极好的口碑。红牛不仅在国内风靡,在国外的热度也居高不下。尤其在东南亚和美国等地区,因其提神的功效,颇受市场青睐。
但是,说起红牛的历史,又有些复杂。它在全球有三家公司,一家是泰国的许氏家族,一家是奥地利的迪克·马特舒兹,还有一个便是在中国大陆的严彬。我们常在超市看到的黄色罐装红牛,就是出自于中国大陆的红牛公司。
不论国内还是国外,红牛在功能性饮料市场上都占据相当大的份额,销售额超过230亿,品牌价值也超过500亿。但是尽管财力如此雄厚,中国红牛和泰国红牛最近却打得不可开交。
我们先来讲一下红牛的发展史,出生在海南的许书标,从底层销售员一路做到发明泰国红牛,后来被奥地利人马特舒兹看中,一起成立了公司,并将红牛改进成了欧洲人喜欢的含碳酸饮料。
到了1993年,许书标想把红牛引入中国市场,于是结识了当时在商圈已颇有名气的严彬,两人开始达成合作。许书标的天丝公司提供商标和原材料获得利润,而严彬的华彬公司主导生产和经营,对中国市场结果自负盈亏。
这一平衡随着中国销售额的暴涨,双方开始打破这一友好局面。谁也不想让这个价值500亿的品牌资产落入对方的口袋。
2016年中国红牛商标到期,泰国天丝想要停止续约,而华彬集团仍在生产销售,这让泰国天丝颇为不满,直接发起了对华彬集团的商标保卫战,迫使华彬集团不得不停止相关生产。虽然严彬也不甘示弱,直面商标战,但从2016年起红牛的销售额便一度从230.7亿元下降到196亿元,在功能性饮料的市场份额也由原先的63%下降到58%,直到2018年才有所回升。
而假如泰国天丝方面最终赢得了“红牛”的商标权,也还是不能在中国内地进行大范围生产,因为对中国红牛的生产权、销售权还紧紧掌握在华彬集团手中,要想合法生产“中国红牛”,三者缺一不可。
现在两家的官司实际上是利益再分配,如果双方能够重新进行利益合理分配,对双方来说都是双赢。但是实现双赢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如此大打出手的场面很大程度上注定了分道扬镳的结局。
现在两家的官司实际上是利益再分配,如果双方能够重新进行利益合理分配,对双方来说都是双赢。但是实现双赢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如此大打出手的场面很大程度上注定了分道扬镳的结局。
6月13日,泰国天丝集团推出的红牛安奈吉正式上市,从华南地区开始掠夺市场,这场红牛之战一触即发。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泰国天丝与华彬集团之间的诉讼案已超过了20个。此次战役给双方都带来了重创,这也使得中国150亿升的功能性饮料市场,开始被其他竞争对手所分割。
那么接下来,这场战役谁赢谁输,让我们交给市场来检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