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读]网信办旗下杂志区块链组稿7-加快研制区块链相关标准
2018年11月12日,中央网信办主管的《网络传播》杂志发表8篇区块链稿件,从多个角度介绍区块链行业的发展。作为重要主管机构,此次的区块链稿件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组稿第7篇是工信部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软件工程与评估中心主任周平编写,题目是“加快研制区块链相关标准”。本文主要介绍我国区块链标准的进展和面临的问题。
文章原文可以从以下链接获得:
[http://www.cac.gov.cn/2018-11/12/c_1123700990.htm)
本文对文章中的重点内容进行摘要和分析:
“参考架构标准的研制有利于统一对区块链的认识,对各行业选择和应用区块链服务、建设区块链系统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截至2018年5月,术语和概念、参考架构、分类和本体等10项国际标准已完成立项,进入研制阶段。”
此处通过查找网络资料,找到了国际、国内标准的一些具体信息:
国际标准
(数据来源链接:https://www.chainnews.com/articles/931414525448.htm):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在制定8项关键区块链标准:
- ISO/AWI 22739 Blockchain and 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ies–Terminology andconcepts |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术语和概念
- ISO/NP TR 23244 Blockchain and 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ies — Overview ofprivacy and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information (PII) protection |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隐私和个人可识别信息(PII)保护概述
- | ISO/NP TR 23245 Blockchain and 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ies — Securityrisks and vulnerabilities |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安全风险和漏洞
- | ISO/NP TR 23246 Blockchain and 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ies — Overview ofidentity |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身份概览
- | ISO/AWI 23257 Blockchain and 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ies — Referencearchitecture |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参考架构(中国承担联合编辑职务)
- | ISO/AWI TS 23258 Blockchain and 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ies — Taxonomyand Ontology |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分类和本体(中国承担联合编辑职务)
- | ISO/AWI TS 23259 Blockchain and 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ies — Legallybinding smart contracts |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合规性智能合约
- | ISO/NP TR Blockchain and 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ies — Overview of andinteractions between smart contracts in blockchain and distributed ledgertechnology systems |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系统中智能合约的交互概述
国内标准
《区块链参考架构》-团体标准-中国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论坛
《区块链数据格式规范》-团体标准-中国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论坛
《信息技术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技术 参考架构》-国家标准-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为什么要定标准
(数据来源:http://www.sohu.com/a/257939327_100117963)
“以往行业标准经常是一些大型企业供应商聚在一块共同协议,根据既有产品去达成共识。建设标准的意义在于,通讯或芯片领域,行业投入成本极端庞大,标准制定后,会匹配一系列造价昂贵的生产线,因此到后期往往只会留下一套标准。”
在这种行业,如果没有标准,会导致上下游企业各自为政,最终导致极大的浪费。标准一旦成为行业标准,所有资源都会聚集到标准上,不符合标准的产品、技术将被业界抛弃。例如,在网络协议层面,TCP-IP标准和ISO7层标准的争夺中,随着TCPIP标准的最终胜出,所有业界资源都聚集在TCP-IP标准旗下。即使ISO7层标准被认为设计的刚完善,但是也无法被业界重新接受了。
反观区块链行业,由于现在还处于早起阶段,技术的推动主要是靠社区团队完成,还不存在占据统治地位的巨头公司,以及配套的产业链。因此,目前即使给区块链技术做标准,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统一的标准。
当然,新技术的被接受速度不是线性增长,早做准备一定是有利的。以网络协议标准为例,ISO七层参考模型是由国际化标准组织ISO在1981年正式推荐,而最终胜出的网络标准TCPIP是在1970年即开始研究。在80年代很难想象今天互联网对个人生活、社会组织、军事政治的影响,但是80年代制定的标准在从诞生出到今天,一直在互联网的核心支撑技术。
“我国在区块链标准化建设方面也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多数区块链项目还处于概念形成或开发阶段,缺乏大规模应用的成功案例。”
“其次,国内和国际标准化工作刚刚起步,应加强区块链领域人才队伍培养,持续参与国内外标准化研究工作。”
目前区块链的行业链条中,可以分为三种用户群体。
上游团体是区块链核心社区(例如比特币社区、以太坊社区、超级账本社区等)。这类社区是一个基于开源软件开发的自发性社区,并没有明确的隶属关系,各种议案是通过会议、邮件列表、社区论坛等形式达成共识。区块链社区负责研究新技术,并开发客户端程序,是区块链网络得以稳定运行的核心力量。
中游团体是基于某项区块链技术的区块链服务机构,包括区块链浏览器、区块链数据监测等数据服务机构;区块链钱包、区块链交易所等资产服务机构;区块链挖矿芯片、矿机等挖矿服务机构;区块链游戏、区块链存证等应用服务商等。这些服务机构通过研究上游机构颁布的开源代码,开发各自核心业务,并为下游提供针对性服务。
下游团体是区块链产品的终端使用者,包括数字货币投资者,矿工,以及各类区块链应用的用户。这类团体对底层技术了解较少,根据产品易用程度、舆论热度挑选合适服务。
目前来看,区块链公链领域下的三类用户群体的关系比较松散。上游核心社区和中游服务机构都采用开放的架构,公布代码、公布数据、开源服务,吸引了大量的开发团体和研究人员,目前大多数新技术都是在公链领域首先发布和实验。
联盟链领域下的三类用户群体的关系比较紧密。例如,发展状态较好的联盟链超级账本在一开始就表明了针对企业客户的核心思路。在项目初期就成立了大量的行业联盟,建立了较高的准入门槛。这一方面使得企业愿意投入人力和精力维护这套半封闭系统,但也将更多小型开源团队、个人开发者摒弃在门外。
通过分析公链和联盟链技术在行业链条中的区别,可以推测出,传统的“标准制定-行业配套”模式在联盟链中有较高的可行性。在公链领域,在新技术研究热潮退却之前,标准将一直处于滞后状态和被引领状态。
“关于未来,可以从三方面加快推进国内区块链标准化的建设:”
“标准研制方面:按照“急用先行、成熟先上”的原则开展标准研制工作。”
“标准应用推广方面:推进人才培养,选择重点行业进行应用示范。”
“国际标准化方面:积极跟踪国际区块链标准化进展;注重培养熟悉国际标准 化工作流程及审议规则,并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
从目前区块链应用的发展趋势看,针对特定行业的区块链标准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例如区块链溯源行业、供应链行业、区块链跨境支付行业等。这些行业中,在上游已经出现了一些初具规模的行业领导企业,例如京东提供的溯源链,布比科技提供的针对供应链金融的布比链,阿里巴巴提供的针对跨境支付行业的区块链底层技术。在中游,领导企业已经在大力联合传统业务企业组建行业联盟。在下游,这些行业联盟拥有巨量的用户群体,很容易为新服务找到流量和需求。在这种行业链条紧密的行业,上游、中游都会积极参与标准制定和标准推广的工作。
但是在公链技术行业,由于行业链条很松散,并没有成熟的商业组织去推进标准制定和标准推广的意愿,内部需求和外部动力都比较薄弱,在标准制定方面进展将比较缓慢。
综合上述分析,区块链标准方面的人才,可能更需要了解特定行业的实际需求和真实业务场景。未来区块链标准方面的人才来源可能更多依赖于传统行业人才的区块链转型,而不是区块链研究人员的业务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