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遇诗词
闲坐窗前,捧一本简媜的《空灵》,追随作者的意趣去寻觅古人的足迹,做一回徜徉山水的时空旅人,在一片芜杂中赴一场精神的盛宴。书中的文字似幽香的茶,不浓烈,却韵味悠长,令人在古诗词的美中久久沉醉,难以脱身。
第一次遇见古诗词,是在中学时代的语文课堂上。那时的我,像一只未出巢的雏鸟,不曾见过天空的颜色,却满是对飞翔的渴望。古诗词里的那些风雨如晦,像是隔着一层辽远的雾霭,我越想看清,却越是觉得朦胧。每当现在读到某个熟悉的诗词人的作品时,脑海里总会回荡起那时教室里朗朗的诵读声,嘹亮且平白,连枯藤老树昏鸦这样的词句都能读出骄阳似火的味道来,全然不曾体会词中人当时的心境。
时光似不息的流水,年少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山水有相逢,诗词亦是如此,再遇诗词时,只怕已不是年少青葱了。我开始体味到了幽篁里抚琴的高旷,也开始向往人闲夜静的桂花春山,偶遇了身在此山的一叶障目,也有了但愿人长久的虔诚期许。古人诚不欺我,诗词载着丰沛的情感绵延千年,慰藉了今人,虽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但天地山水悠悠之间,轻声叩问,仍有绵绵回响。
古人喜吟山,喜咏月,大概因山缄默,因月皎洁。意起山月之间,未下笔便呼之欲出,稍着几笔静动,一幅氤氲着水墨的佳作便流淌开来。山多与林相伴,树木葱茏,山涧溪水潺潺,光影错杂摇曳,不时掠过飞鸟,划破山间的静谧,动静相映成趣。月可寄相思,亦能喻悲欢,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世间朝代更迭,沧海桑田,而月依旧如故。月盈则亏,圆缺之间,变换的是人世的酸甜苦辣。幸好,还可于月下饮一杯浊酒,对影三人。
回神过来,窗外的天空已有暮色。书中文字的笔触依然在唇齿间环绕,像一抹袅袅的余音,从时光的深处传来,拨弄着我的心弦,许久无法平息。我缓缓起身,沏一壶新茶,把诗词的余韵缓缓揉进茶香里,不禁料想,春水可煎茶,松花亦可酿酒,何时采一捧松花,只为酿一壶温润的绿酒。寻窗远眺,夜色寂寂,远处山峦轮廓早已藏身于夜幕之后,夜空中静悬着的,是一弯隐隐的蛾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