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缺乏安全感,是一种病吗?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爱、需要爱,如果这种渴望和需求从小就没有被满足过,就很容易造成长大以后患得患失,害怕失去,缺乏安全感。
小时候,我们如果发现父母不在身边,就会焦虑不安,哭泣不止,只有父母再次出现的时候才会缓和,这是一种防御行为。成年后,我们无法再像小时候那样面对一个自己爱的人的离开去大哭大叫,但是内心依然会保持敏感,采取一些行动来表达自己的不安,也就成了“用力过猛”。
心理学上的依恋理论告诉我们,很多人有很强的依赖感,是因为他们需要伴侣的情感支持,而伴侣却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其实只要自己的情感需要一旦得到满足,这种不安全感、过度的依赖感也就会随之消失。
但是,如今很多人都在妖魔化“依赖心理”,大家都在追求独立自主,我们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也教给我们——自己的幸福只能靠自己打造,不能依靠家人或恋人。这样的教育模式和思维,让我们很多人都认为依恋是一种错误的心理和行为。
但其实我们需要意识到的一点就是:有依赖感并不是一件坏事,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当你可以正视并接受的时候,你的焦虑感也会随之降低。其实,当恋人的感情亲密时,双方身心健康都会受到积极的影响。一段亲密的感情,能帮助我们减轻心理压力,使我们更有安全感,更勇敢,更有创造力。
而依恋和独立并不冲突!要想获得真正的独立和幸福,就必须找到一个可以依恋的人,和这个人相濡以沫,共度一生,你知道这个人一定会支持你,你可以完全信赖这个人,在需要的时候,他会随时来帮你,他也就帮你建立了一个安全基地。而拥有这种安全基地,也是我们有勇气去探索、发展和学习新事物的先决条件。如果没有安全感的支撑,不能确信最在乎的人是否在我们身边,一直相信我们支持我们,那我们就很难集中精力迎接生活中的难题。
之前看奇葩说,里面庞颖在辩论中说到一段话,很有感触:
“为什么这么没有安全感?为什么这么小心翼翼?因为像我这样的人,在成长过程中,得到爱是有条件的。有条件的爱,让人在感情中缺乏安全感。因为我觉得只有变成了别人家的孩子,我才能得到他们的关注,才不会被抛弃。我想要伴侣的是什么, 我不想要是因为自己是一个优秀的人,我才值得去被爱,我不希望你的爱是建立在我每件事情都做的完美无瑕的基础上。如果我是因为自己是一个完美的人才被爱,我不要这样的人生。我要你指出我的缺点,但告诉我你依然爱我,你不会因为这些东西而抛弃我。”
再多的我能给,也比不上刚好你想要……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那个带给自己安全感的那个人。